首頁 > 文學文史 >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想知道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這五人分別是:齊國長孫無忌邢國房玄齡吳國尉遲敬德蔡國杜如晦、潞國公侯君集。(注:唐朝共有九等爵位,國公排名第三等,僅次於郡王)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在上述這份國公名單中,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核心智囊,同時也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李世民之所以能在這場行動中大獲全勝,長孫無忌等三人居功至偉。而尉遲敬德則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神勇,親手射殺齊王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還在兵變後“擐甲持矛,直至上所”,逼迫唐高祖李淵接受既成事實。所以這四人被封為國公可以說是實至名歸,毫無爭議。那麼侯君集又是憑什麼被冊封為國公呢?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第2張

侯君集早年加入秦王幕府,隨李世民征討有功,但具體什麼事蹟並無記載,由此推斷他所立的表現應該沒什麼過人之處。“玄武門之變”發生前,侯君集只是秦王府的一名普通武將,爵位是全椒縣子(正五品上,九等爵位中排名第八)。從縣子到國公相差五個爵位等級,相當於現在的副處級和正部級的差距。那麼侯君集究竟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了什麼樣的大功,才能一步實現這種幾乎不可能達到的跨越呢?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上是怎麼說的。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第3張

《舊唐書》對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只有一句話:“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新唐書》的記載更簡單,只寫了七個字:“預誅隱太子尤力。”史書中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記載比較詳盡,比如張公謹“有勇力,獨閉門以拒之”,高士廉“率吏卒釋繫囚,授以兵甲,馳至芳林門,備與太宗合勢”。這些在“玄武門之變”中位列第二梯隊的功臣都有具體事蹟可查,為什麼侯君集作為第一梯隊功臣反而不知道他立功的原因呢?唯一說得通的理由只有一個:侯君集所立之功可以封賞,但不可以宣揚。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第4張

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唐朝長安皇宮北部的玄武門附近。可讓人感到非常迷惑的是,宮門口殺得昏天黑地,宮內的皇帝李淵卻毫不知情,而且還帶著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一幫中樞大臣“泛舟海池”。此外,宮裡的侍衛、宦官、宮女也沒有一個人跑去向皇帝通報訊息,好像整座皇宮突然與外界完全隔離了,這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所以李淵及中樞大臣們在“玄武門之變”發生時卻在宮內海池中划船遊玩只有一個原因:他們已經被李世民派去的人控制住了。

李世民派了誰過去執行這項關乎成敗的任務呢?史書上沒寫,也不可能會寫。但從事後論功行賞的角度來分析,只有不知道幹了什麼,卻能一下子從“副處”躍升“正部”的侯君集符合這項條件。

歷史上李世民冊封的五位國公分別是誰?結局如何? 第5張

貞觀十七年(643年),侯君集因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按罪當誅。可李世民卻替侯君集向眾臣求情說道:“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侯君集在唐初“家國未安”之時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武將,史書上也查不到他有什麼“實展其力”的表現。唯一的可能就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起到了扭轉乾坤的巨大作用,讓李淵、李世民父子之間的“家”和大唐王朝的國同時安定了下來。

當然,謀反這種大罪在古代是非殺不可,哪怕皇帝求情,滿朝文武也不答應。最終侯君集坐罪處死,但李世民念其功績,還是特赦了他的妻兒,流放至嶺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