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歷史上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從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六國,建立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統一了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為當時人們的交往溝通產生了極大便利,也為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但如此鼎盛輝煌的秦朝卻如耀眼的流星般一閃而過,二世而亡,這讓古今中外諸多名人大家唏噓不已。

歷史上扶蘇究竟是怎麼死的?

史記載,說秦始皇死後,趙高假傳聖旨,讓胡亥當上了皇帝,扶蘇聽說此事後憤慨自殺,但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有人在司馬遷的《史記》上找到了扶蘇死亡的相關記載,通過《史記》中的說法,司馬遷很隱晦的向我們傳遞了個資訊:是蒙恬出賣了扶蘇!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秦始皇對扶蘇極為喜愛

在我國曆史上,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做出了許多令後人感嘆不已的事情,只能說優秀的人各方面都很優秀。秦始皇不僅自身能力強,還教出了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兒子,嬴政最出名的兒子便是扶蘇和胡亥。

從《史記》中看,相比扶蘇,秦始皇明顯更加疼愛胡亥。《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說:“趙高教胡亥獄律法事”,秦始皇為胡亥指定授業老師,這項殊榮可是其他子女都沒有的。

當然,這並不代表秦始皇不喜歡扶蘇,事實恰恰相反,秦始皇其實非常欣賞扶蘇。只是,對扶蘇的喜愛,秦始皇表現得並沒有那麼明顯,可那種望子成龍的慈父之心是不容忽視的。

秦始皇對扶蘇各種的嚴加管教,都表示其對扶蘇寄予了厚望,因為扶蘇天生聰穎,史上誇其剛毅勇武、待人誠心寬仁、有政治遠見,如此優秀的孩子秦始皇怎麼會不喜歡呢!

另外,秦始皇為其起名為“扶蘇”,“扶蘇”本意是一種植物,指代樹木茂盛、枝繁葉茂,有著香草佳木的寓意,如此寄託美好的名字,怎麼能說秦始皇不喜歡扶蘇呢!

從執政理念來看,秦始皇吞併六國建立秦國,肯定是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走向繁榮。扶蘇曾多次議政,對治國、安定天下頗有見地,綜合扶蘇的聲望,他稱得上是一位很好的皇位繼承者。

如果沒有後續意外的發生,扶蘇很可能成為秦朝第二個皇帝,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時間回到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等人議論皇帝后紛紛逃走,秦始皇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此事。

相關官員不久便把涉案的460多名儒生緝拿歸案,秦始皇下令在咸陽將這些儒生坑殺,史稱“焚書坑儒”。此事一經發生,扶蘇對父親的行為極不贊同,多次上書勸諫,稱: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暴怒下的秦始皇並沒有意識到兒子的良苦用心,反而因扶蘇和自己的政見不和而遷怒扶蘇。

政見不合慘遭流放

不久後,始皇帝便下令把扶蘇貶到北方,讓其在蒙恬的軍隊裡好好悔過。其實,秦始皇這次對扶蘇的貶黜也並不是一時地惱怒上頭,從根源上來看,嬴政的一番作為也可謂是用心良苦。

當時,世人對扶蘇的評價多是“仁愛慈善”,要是一個普通人得到此評價那是極好的,可扶蘇畢竟是未來的儲君,一代帝王當然要為百姓著想,有身為天下君父的覺悟,但如果過於良善就很難把持住朝堂。

要知道,朝堂上的大臣都不是省油的燈,一時的良善會得到大臣們的讚賞與恭維,但要是一直良善的話,就會讓大臣們覺得這個君主軟弱無能,長時間下去很容易朝堂不穩。

再加上,坑儒事件扶蘇再次表現了仁慈之心,這讓秦始皇下定決心要磨練下扶蘇的性子,讓其往合格的君王上靠攏,於是便有了放逐這一行為。

本來秦始皇打算讓扶蘇在邊關吃幾年苦,磨練磨練性子便召回京,但計劃沒有變化快,還沒等秦始皇下令傳召扶蘇回京,意外便發生了。

公元210年,秦始皇雲遊天下,但巡遊過程中,秦始皇意外染病,病危之際,他叫來自己的心腹趙高,讓他起草一份詔書,把皇位傳給扶蘇。

此事安排完後,秦始皇便安詳地閉上了他的眼睛,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趙高卻在此時生出了異心,他並沒有聽從秦始皇的吩咐,把皇位傳給扶蘇,而是假傳聖旨說秦始皇把皇位傳給了胡亥。

扶蘇之死

就這樣,胡亥坐收漁翁之利的登上了大位,成為了秦朝的第二位皇帝。遠在邊關的扶蘇聽見此事後,大為悲痛,一是父親去世,二是皇位並沒有傳給自己,多重打擊下,扶蘇自殺而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後來有人綜合《史記》的記載,對此事進行了解讀。秦始皇把扶蘇下放到蒙恬的軍隊中,實際上是在為扶蘇鋪路,蒙恬手下掌管三十萬大軍,如果扶蘇把蒙恬收入麾下,那麼他將來一定穩坐高位。

秦始皇駕崩,扶蘇作為王儲,心裡承受能力真的那麼差嗎,連事情的真相如何都不去查,直接選擇自殺?對於此事便有人做出了這樣的猜測:

無論哪個皇子繼位,都不會影響到蒙恬的地位,他忠於的是大秦,而不是某一個皇子。同時,雖然蒙恬猜測或許有政變,但他卻不願意為了扶蘇而賣命,畢竟兩人的利益不是相關的。

退一步而言,每一個皇子都不傻,若是蒙恬真的願意全心全意支援扶蘇,背靠著幾十萬大軍,他怎麼可能都不會自殺,唯一的解釋便是兩人不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既然如此,在扶蘇死後不久,蒙恬為何也身首異處了呢?因為蒙恬的地位太高了,同時他的弟弟蒙毅與趙高還有仇,這無疑會讓趙高、胡亥的地位不穩,於是便斬草除根。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猜測,但如今的很多歷史事實,不都是這樣一點點挖掘出來的嘛!歷史是由人來寫的,必然會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和時間差距,有時候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相,從人性的角度出發,所推測出來的結果有可能才是答案。

話說,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的話,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相信趙高的決定。如果他換一個人來傳聖旨的話,可能扶蘇就既能參加他的葬禮,又能繼承皇位了。

但始皇帝卻從沒設想過聖旨送不出去的這種可能,給了趙高等人篡位的機會,讓胡亥當上了皇帝,促使秦朝二世而亡。只能說世事弄人,秦始皇聰明瞭一世,臨終卻識認不清,讓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曇花一現。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