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漢代石闕的作用是什麼?漢代石闕的代表建築有哪些?

漢代石闕的作用是什麼?漢代石闕的代表建築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閲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代石闕,簡稱漢闕,是漢代的一種紀念性建築。漢闕有石質“漢書”之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簡介

漢代石闕,是我國現存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築,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堪稱國寶級文物。

漢代石闕的作用是什麼?漢代石闕的代表建築有哪些?

漢代成對地建在城門或建築羣大門外表示威儀等第的建築物。因左右分列,中間形成缺口,故稱闕(古代“闕”、“缺”通用)。它的雛型是古代牆門豁口兩側的崗樓,在人們能夠建造大型門屋後,便演變成門外側的威儀性建築,防禦功能逐漸減弱。文獻記載西周時已有闕,現存最早的遺物是漢代的,是瞭解漢代建築的珍貴資料。

現存漢闕中,河南登封縣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山東濟寧市嘉祥武氏闕,四川渠縣馮煥闕、沈府君闕,四川綿陽市平陽府君闕,四川雅安縣高頤闕,重慶忠縣烏楊闕、丁房闕,無銘闕,其中烏楊闕是保存最好的漢闕,現存於國家級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為首鎮館之寶。漢闕根據材料不同分為石闕和磚闕,據説曾經有夯土造闕,現存難辨了。

漢代是建闕的盛期,都城、宮殿、陵墓、祠廟、衙署、貴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級建闕。西漢長安城未央宮的東闕、北闕,建章宮的鳳闕、圓闕,是歷史上著名的大闕。傳説鳳闕高20餘丈。這些巨闕除鳳闕尚有夯土殘址外,都已堙滅,現存的只是一些東漢或西晉的小型石造祠闕和墓闕,最高者不過6米。

現存石闕中,基本完整的有25座,計四川16座,河南、山東各4座,北京1座,均用塊石雕琢後砌成。其中4座為祠廟闕,餘均為官、民墓闕。從形制上分有單闕和旁附子闕的子母闕兩種,每種又有單檐和重檐的差別。重檐尊於單檐,子母闕尊於單闕。

這些闕的結構又可分為仿木構型和土石型兩種。仿木構型闕以高頤闕為代表,分台基、闕身、闕樓、屋頂4部分。台基、闕身上雕出柱、枋和櫨鬥,闕樓上雕樓面平坐木枋、花窗和挑檐鬥,屋頂雕椽及瓦飾,都很真實。這種闕雖是石造,卻可視為可供登上防守用的大型木構闕的模型。土石型以太室闕為代表,只分台基、闕身、屋頂3部分,無闕樓或只示意性的使闕身上部稍微向外膨出。這是一種實心的不能登上的純威儀性闕。

漢代石闕的作用是什麼?漢代石闕的代表建築有哪些? 第2張

珍品

闕是中國古代建築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種建築形象,溯源於門。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門之設立,最早始源於一種防衞上的需要,而闕則屬於“宮門”的形制,即建在宮門或陵墓等建築羣前的左右對稱的建築物,兩闕間空缺的地段為通向闕後建築物的道路。其構造是中央無門扇,“闕”與“缺”相通,兩闕之間為一通道,“闕然為道”,這也是其名稱的由來,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代的地面建築,留存至今較為完整的只有闕。

在四川省內發現的均為石闕,其數量超過全國範圍內現存闕的三分之二。發現石闕的地區有渠縣、梓潼、綿陽、德陽、新都、雅安、樂山等縣市,其中渠縣有馮煥闕、沈府君闕,梓潼有李業闕、賈公闕,綿陽有平陽府君闕,新都有王稚子闕,德陽有上庸長闕,雅安有高頤闕,樂山有楊公闕等,據考證大多為漢代所建造,故名為“漢闕”。

馮煥闕

馮煥闕位於渠縣土溪鎮趙家村。東漢建光元年(121年)建。原為雙闕,現僅存東闕的主闕部部分。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部分組成,通高4.38米。為仿木結構建築。闕身正面銘文為“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闕上仿木結構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優美,雕刻精緻。

馮煥是東漢安帝時人,曾任幽州刺史,東漢延光元年(121年)被陷害下獄。馮煥闕雕刻精緻,造型優美。闕為雙體,東西各一,現僅存東闕。

高4.38米,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闕頂6個部分組成,是一座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闕身由青砂石做成,由三層大石疊成:一層,雕刻着縱橫相交的仿子,二層為介石,較薄,四面平直,上面佈滿淺浮雕方勝紋圖案,三層石塊向外飛斜,呈倒梯形,兩側為曲拱,富有強烈的裝飾美。拱眼壁上,正面青龍,背面玄武,刻劃細膩,刀法嫻熟。頂部仿雙層檐,廡殿式,簡瓦,瓦紋草葉。闕上有銘文:“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道”。馮煥闕風格穩重樸素,雕刻精緻簡練,造型生動優雅,獨具一格,顯示了漢代高超的建築藝術,是中國建築藝術史上的珍品。

漢代石闕的作用是什麼?漢代石闕的代表建築有哪些? 第3張

沈府君闕

沈府君闕位於四川省渠縣土溪鎮漢亭村燕家場。沈府君闕是漢闕中唯一的雙闕倖存者。約建於東漢延光年間(122-125年),但其子闕已經毀廢。兩闕東西相距21.62米,闕高4.84米。東闕之內側有青龍浮雕,利吻緊咬玉環下之綬帶,掙扎上仰,奮欲騰雲。西闕之內為白虎浮雕,隆準短身,四足五爪,尾長而剛健,口亦緊咬玉環綬帶,躍躍欲奔。闕周遍布反映漢代社會生產、生活的人物、動物和作物的浮雕,如獨輪車、農商貿易、獵射、戲兔以及牛、羊、馬諸畜和果樹、水草等等。

西闕銘文“漢新豐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其書法獨匠,乃漢隸之佳品,其中之“沈”字肆意運筆之飄逸淋漓,為世罕見。兩千年來,世人紛紛前往觀摩,其拓片流諸海外。沈府君闕,造型古樸,雕刻精巧,狀物逼真,形態生動,不僅是造型藝術中的又一珍品,而且是研究漢代生產、生活、建築、交通工具及書法、雕塑、繪畫藝術難得的實物資料。

二闕銘文上端均鐫朱雀,下端鐫饕餮。東闕內側浮一青龍,西闕內側浮雕一白虎。兩闕樓四角雕力士,四面為漢代社會生產、生活情景及動植物的浮雕。神態生動、逼真,造型古樸、優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