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閲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士兵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經常坑殺降卒,為何還是不斷有士兵投降呢?

誅殺已經投降的士兵是歷史上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春秋時期齊國擊敗了北方的山戎部落俘虜了對方單于,馬上就有人主張斬草除根盡殺降卒,但管仲卻提出“殺降不詳”予以阻止。管仲所説的“殺降不詳”只是道德上的約束,並沒有強制力。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此後歷朝歷代都經常發生坑殺降卒的事件,最著名的莫過於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國40萬降卒(也有説法是20萬),此後項羽進攻齊國時坑殺了田榮的降兵,擊敗章邯後又在新安坑殺了20萬秦軍。北魏在攻打後燕時,也是把已經投降的4萬燕軍給殺害了。

雖説“殺降不詳”有點因果報應在裏頭,但其實殺降兵的直接後果只有兩個。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第2張

一個是迫使還沒投降的士兵死守城池陣地,畢竟投降也是死,戰死也是死,不如拼一把或許還有生機;另一個後果就是殺降的人落下殘暴的名聲。項羽就因為多次殺降被後世指為殘暴,最後讓“忠厚長者”劉邦奪了天下;李廣不封侯,東方朔就解釋説是因為他早年曾殺過降兵。

當然,投降後被殺並不是百分百發生,只是有一定概率。因為古代殺降通常有三個原因:一是出於報復心理,如曹操就主張“圍而後降者不赦”;二是擔心降卒再次反叛,項羽坑殺秦軍屬於這一類;三是計首受賞,將軍士兵需要靠首級來算功勞。

後兩者也是導致古代殺降事件不斷髮生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就算是一方明確説過投降不殺,但實際上也不遵守。比如李鴻章在攻打太平軍駐守的蘇州時,就明確表示保全投降者性命,結果蘇州的太平天國八位王爺帶兵來降,當場就被全部誅殺,連當時助戰的洋槍隊首領戈登都嚇了一跳,但清朝一方卻認為殺降這種事很平常。

既然古代坑殺降兵這麼頻繁,為什麼還是不斷有人願意放下武器投降,難道這些人就不擔心投降後被殺嗎?畢竟刀在手裏,還能掌握自己命運,放下刀那就是砧板魚肉了。這就得分析下降兵的3種心態了。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第3張

一是被將軍騙了。古代戰爭中士兵個體是非常渺小的,通常是跟隨組織行動,也就是聽從將軍軍令。而將軍卻可以根據時局變化選擇自己的前途命運,比如秦朝末年的章邯,出於保命和前途的考慮,選擇了投降項羽,而沒有管那20萬秦軍的死活,結果被項羽全部坑殺。

二是喪失鬥志賭一把。劉邦在攻打宛城時,守城的秦軍“吏人自以為降必死”,一度讓劉邦產生了繞過去的打算。後來隨着多數人鬥志瓦解放棄了抵抗,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投降,因為個別人不降必死無疑,隨大流投降,也許會被赦免,一個是必死一個是有一線生機,肯定會選擇後者。

古代打仗結束後會殺降卒 古人為什麼還是選擇投降了 第4張

三是士兵認知有限。舉個簡單的例子,清朝滅亡時革命軍號召民眾剪辮,但多數漢人卻不同意,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裏辮子是祖宗傳下來的,怎麼能隨便剪掉?

這個例子説明,在受教育程度非常有限的古代,平民出身的士兵識字的都沒幾個,對於曾經發生的項羽屠秦軍、北宋王全斌殺屠蜀之類的歷史事件更是知之甚少。對先例的認知有限,士兵們自然也就不會想到原來投降也有可能會被殺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