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三晉同盟”為何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為何兵戎相見?

“三晉同盟”為何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為何兵戎相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閲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家分晉”事件一直被視為春秋時代與戰國時代的重要分水嶺,晉國的裂變使局勢產生了劇烈的震盪。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家分晉後,南邊的楚國與東邊的齊國,對於這三個剛剛脱胎於晉國的趙、魏、韓三家更為虎視眈眈。當時魏國的君主魏文候明顯的看到了這一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趙、魏、韓三家形成了一個同盟,以此來應對地緣政治上的壓力。

“三晉同盟”為何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為何兵戎相見?

歷史上的“三晉同盟”,有着很現實的意義。因為晉國瓦解之後,如果三家不形成一個整體來對抗戰國紛亂複雜的局勢的話。那麼,三國是很難在戰國這個大舞台站穩腳跟的。由此可見,“三晉”在戰國初期的緊密聯繫,為日後三國能夠競相逐鹿於中原,奠定了一個夯實的基礎。可以説,如果“三晉”沒有在戰國初年時形成緊密聯繫的話,面對列國的彈壓,必然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在這個同盟維持了一定時間後,兩國卻要極力擺脱魏國的束縛,以至於,在魏文侯之後,往日親密的盟友,甚至為此兵戎相見。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三晉同盟”可以説是一把雙刃劍。因為,趙、魏、韓三國的關係看起來是對等的,可韓、趙兩國從一定程度上講,受到了當時魏國霸權的挾持。這是因為,“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通過一系列的變革,儼然走到了後者的前面。這樣的情況下,相對弱勢的韓、趙兩國則在不經意間,被綁上了魏國的戰車。這樣的情況,在魏文侯時期所呈現出來的則是隱忍不發。而在魏文侯死去之後,趙韓兩國為了能夠擺脱魏國霸權的束縛,更是干預魏國的王位繼承。

“三晉同盟”為何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為何兵戎相見? 第2張

以至於,到魏武侯、魏惠王時期,魏國更是接連出兵趙、韓兩國。而歷史上“圍魏救趙”、“圍魏救韓”便出自這樣的背景下。由此可見,魏國霸權對趙、韓兩國的擠壓,已經完全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這中間尤其是趙國,一直都以擺脱魏國束縛,在魏武侯剛剛繼位的時候,便要徹底擺脱魏國。趙國所以如此積極擺脱魏國,則在於歷次配合魏國出兵的趙國,使得自身本就孱弱的國力,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當然,韓、趙兩國致力於擺脱魏國的控制,不僅在於魏國的霸權束縛。韓、趙兩國極力擺脱魏國的控制,同時也在於魏國在地緣上對韓、趙兩國的威脅。自魏國蕩平中山之後,魏國對趙國則形成了南北夾擊的態勢。而魏國東西兩處地域,對韓國則形成了東西夾擊的態勢。如此這般的戰略壓迫,外加上魏國造成的軍事壓力。於是,擺脱魏國控制成為了韓、趙兩國的一個首選。

“三晉同盟”為何只維持了一段時間?他們後來為何兵戎相見? 第3張

其次,韓、趙選擇擺脱魏國的束縛,也同戰國越來越複雜的局勢,有着很大的關係。在魏國強盛時期,近乎領着韓、趙兩國將周邊強國打了一個遍,如此東征西討。一來過度損耗國力,二來,則樹敵過多。這樣的情況下,疏遠脱離魏國,成為了趙國與韓國的必然選擇。

歷史就是這樣,“三晉同盟”完全是一把雙刃劍。雖然他有種種好處,但是隨着戰國局勢的風雲變幻,外加上魏國對兩國的壓迫。韓、趙兩國最終選擇脱離魏國,而魏國也就是在“三晉同盟”徹底分崩離析後,不久便走下了霸主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