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部《那年花開月正圓》 ,使得原本偏遠清靜的陝西涇陽 縣城變得熱騰起來。縣城裏口口相傳的“安吳寡婦” 變成了屏幕上世人稱道的“大女主” 。歷史上周瑩其人的經歷與電視劇中是有不少出入的。

名門閨秀:周家和吳家是門當戶對的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劇中,周瑩是江湖賣藝人周老四的養女,識字甚少,自創“半文半畫”的“周體”。實際上,周瑩1869年出生在陝西省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的一戶好人家。父親周海潮是個富商,在他的鼓勵下,周瑩從小熟讀詩書,特別善長數學。

她的夫家吳門是陝西省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的富貴人家,公公吳蔚文官至通奉大夫,丈夫吳聘的官位是資政大夫。

所以說,周家作爲名門世族,和吳家是門當戶對 的。而且周吳兩家是世交,周瑩和吳聘從小就認識。周小姐嫁給吳公子是明媒正娶 ,沒那麼多曲折故事。不過吳聘早亡和吳蔚文去世卻是史實,但次序並非劇中所述。真相是這樣的:

嫁到吳家後的第一個洞房花燭夜 就令這個年僅17歲的新娘大吃一驚。原來記憶中活蹦亂跳的吳公子如今竟然是一個重病纏身的病秧子。天生理性的周瑩沒有哭鬧,而是冷靜地取消了“鬧洞房”,並且接受了成爲妻子同時是護士的命運安排。更加難得是,她得知“沖喜” 真相後並沒有責怪故意向周家隱瞞兒子病情的公公吳蔚文,依然以禮相待,孝敬恭謹。

吳蔚文被這個知書達禮又孝順懂事的兒媳婦感動到了,有意無意地將生意上的事情慢慢交給周瑩打理。然而天有不測之風雲,周瑩過門不到一年,公公吳尉文就在外出途中遇難身故了。體弱的丈夫吳聘受不了打擊,兩年後竟也撒手西去。還有一個說法是吳聘病故在前,吳父去世在後。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間並沒有劇中軍需訂單這個陰謀,也沒有胡詠梅小姐的介入。

吳家父子相繼去世 後,東院一度陷入家道中落的境地。因爲吳聘是獨子,所以東院沒有子嗣。周瑩曾經有過一個女兒(劇中是胎兒),但後來夭折了 。她雖然過繼了一個養子吳懷先,但此子尚稚嫩 ,無法掌管家業。因爲祖上並沒有兒媳接手家業的傳統,所以說周瑩這個大家閨秀出身的年輕寡婦,一開始並無意執掌家業。後來實在不忍見吳家東院日漸衰敗,才挺身而出,接過這一份龐大又雜亂的家業。

近似於劇中的設定,周瑩需要面對的是南、西、北、中院四位叔公。她沒有膽怯,以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博得了東院管家、賬房、武師等人的支持。最終,吳氏家業一分爲五,陝西內外的商鋪、商號全歸周瑩掌管。這個年輕的寡婦成爲了吳家新晉掌門。

周瑩在涇陽縣的外號是“安吳寡婦”,她爲吳聘守節了一輩子,併爲吳家收了一個養子吳懷先。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但是劇中,周瑩和沈星移的一段情感糾葛以及圖爾丹對她的愛慕追求都是編劇杜撰的。

按照吳懷先的孫女吳國華 的講法,“太奶奶和太爺爺之間的愛情是堅定的,她將這種愛情變成了大愛。你想,她這麼優秀的人,肯定有很多仰慕者,但她要打理這麼大的一個商業王國,要養育吳家後人,她只能犧牲自己的兒女情長。”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2張

確實,周瑩在晚清地方史上享有盛名,既不是因爲傾國傾城的花容月貌 。吳國華曾坦言孫儷比太奶奶漂亮。從畫像上看,周瑩柳眉鳳眼櫻桃小嘴,配上瓜子臉,甚是清秀,與濃眉大臉方臉盤的孫儷一點都不像。其二,周瑩的出名也不是因爲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是靠務實進取得來的實業功績。

經商奇才:首創股權激勵,實行土地改革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年紀輕輕的“寡婦婆”竟然做出了令男子也望塵莫及的大事業。

劇中展示了周瑩從一個投機取巧、撒謊騙財的江湖女子轉變爲一個重視誠信的職業經理人的過程。實際上,誠信仁義作爲儒家傳統美德,從小就根植在周瑩的心裏。這也是以她爲代表的秦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難怪《那時花開月正圓》的另一個劇名就叫《大義秦商》。

當時陝西流傳這樣一句話:哪怕沒有契約沒有文書,只要當家的說了,就能信 。其養子吳懷先 曾經感嘆:“母親對信譽特別看重,不光是對合作夥伴、對管家、對夥計、對四五千人的生意隊伍都非常真誠,也充分信任。她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她給予信任,身邊人也回饋信任,她一個人管理這麼大生意,四大管家給予了很多幫助。”

全面接管後,周瑩首先開始了全國巡視吳氏商號的工作議程。吳家父子一死,難免有不軌員工企圖“篡位”。 當時,佔據50%產值的、開在四川成都的山貨藥材店川花總號以及開在揚州的裕隆全鹽務總號就出事了。兩個總號的一把手都想把吳家產業據爲己有。周瑩獲悉後,暗中調查,掌握證據,並在面談時義正言辭地講起了誠信仁義。一番說說得兩人啞口無言。

把那兩個不忠的一把手開除後,一批誠實守信的夥計被周瑩提拔到了商號管理層。 爲了穩定人心,她還將裕隆全全體店員的薪酬提高了兩成,加上“年終獎”後,裕隆全員工的年收入整整高出揚州商界最低工資的三成。吳家東院也成了人人嚮往的“名企”。 更加令人佩服的是,周瑩開創了近似於現代企業經營中的“股權激勵制度 ”的先河,極大地調動了店員的積極性。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3張

周瑩讓所有員工都參與入股。比如說,一名小夥計年薪20兩銀子,其中一半作爲工資發放,另一半直接參股分紅。對於一些長期在吳家東院服務的老員工,周瑩則推行 陽俸陰俸制度 。比如說,老管家的兒子、孫子都在吳家工作,老管家上年紀幹不動了,可以支取退休金,甚至於老管家去世後,他的後代依然可以繼續領用“陰奉”。

可見,周瑩不但膽識過人,而且有仁有義,是個既能聚攏人心又真切考慮員工利益的好領導。

周瑩的第一次出巡可謂成效斐然。成功化解危機後,她決心更上一層樓,進行土地改革 。她將陝西境內安吳堡附的1600多畝水澆地一分爲二,其中600畝用於保證吳家東院的基本口糧,其餘1000多畝則交給佃戶管理。佃戶自負盈虧,納稅之後,每畝地每年只是象徵性地繳納鬥糧作爲租金即可,如遇歉收或災害,可免當年租金。周瑩和佃戶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籤約,合約即日生效,20年不變。

可以說,周瑩幾乎是把土地無償地“租”給了佃戶,更令人感嘆的是,她隨後又宣佈取消所有佃戶的房舍租金,並對損壞的房屋進行了修葺。如果說員工宿舍只是一種福利,那麼真的送房子給員工的做法就是富則接濟天下的善舉。 周瑩說一不二,至死都沒有更改過契約。

劇中有一個橋段,周瑩向吳夫人借錢想做棉花生意,吳夫人不肯,她就說服張媽幫忙偷出本金,然後通過壟斷,大賺了一筆,終於獲得吳夫人信任,把私房錢都交給她打理。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吳夫人沒有參與,周瑩只是依循市場規律,贏了一筆大買賣。

那年秋天,棉花豐收。關中的棉花行利益薰心,趁機殺價,引起了諸多棉農的不滿,眼看就要多收成災。周瑩呢,獨樹一幟,提出了“以豐補歉”的策略。她認爲,今年豐收了不等於明年豐收,陝西豐收了不等於河南豐收。如果今年壓價損害了棉農的利益,明年種棉花的人就少了,最終損害的還是吳家東院的利益。於是,她堅持按照往年的市場價收購棉花。這樣一來,所有棉農都把棉花賣給了她,那些黑心棉花行只得出高價從周瑩手中買棉花。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4張

故事說到這裏還沒有結束。第二年,棉花歉收,於是依靠上年的棉花庫存,周瑩又賺了一大筆。接下來的7年時間裏,她將每年進出3000來擔棉花的小生意擴大成了到每年進出11萬多擔的大買賣!

無獨有偶,周瑩遵循“貴極反賤,賤極反覆貴” 的價格規律,在茶葉市場上大獲成功。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令吳家東院的茶莊起死回生並躍升爲陝西最大的茶商。鹽、布、藥材的生意,她也打理得蒸蒸日上,不但成爲了“八百里秦川無人不知”的陝西頭牌,全國分公司也越開越多。

其曾孫女吳國華 曾回憶說:“我們家當時有四百萬鹽引,一張鹽引可以運120斤鹽,賺一兩銀子,光鹽一年就能賺400萬兩,還有布、棉花、藥鋪、錢莊、油坊、燒酒坊、糧店、米號……家裏還有馬幫(相當於現在的快遞)呢。生意範圍從四川、湖北、上海、湖南、廣東一直到西藏、新疆、內蒙等地”。

一年光鹽業就能賺400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按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普通大米二石的標準來計算,400萬兩銀子可以摺合成現在的人民幣26億元!

當時民間曾流傳着這麼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 ”。事實上,光涇陽縣城,吳家總共二十幾院的房產就足足佔了半條街道。陝西省外的房產要是統計起來,恐怕就如吳國華所說,連“馬跑千里都不吃人家的草 ”呢!

接濟天下: “一品誥命夫人”是愛國愛民的

在《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劇末,有一出沈星移刺殺慈禧的大戲。實際上,周瑩受封的前後並沒有那麼刀光劍影。

庚子年(1900年),慈禧逃亡到西安。周瑩作爲陝西首富,向清廷捐了10萬兩銀子的軍餉。 寡婦慈禧感動於寡婦周瑩的拳拳愛國之心,不但親手題寫了“護國夫人”的牌匾,還收她作了義女。之後,《辛丑條約》簽訂後,周瑩又向清廷交了一大筆錢以示“共赴國難”。於是,慈禧就封她爲“一品誥命夫人”。

有人質疑,爲什麼周瑩不支持革命,反而效忠清廷?吳國華 的回答是這樣的:“向當時的政府交銀子,家裏是有不同意見的。我爺爺(養子吳懷先)當時支持變法,不支持向清政府捐錢。但太奶奶的家國觀很樸素——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5張

筆者認爲,作爲一個成功商人,並不能奢望周瑩同時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她見識和能力所及的地方,這位“一品誥命夫人”無疑是愛國愛民的。 事實上,除了成功商人外,周瑩還是一個大慈善家。

秦商的精神信條之一是回報鄉里、回饋社會。 除了周家,當時涇陽的姚家、三原的溫家、陳家、王家、黃家都是十分樂善好施的。修橋鋪路、大興水利,往往是你家出多少,我家就出更多,形成了“富則接濟天下”的風氣。

在捐錢做公益上,周瑩可謂表率。她令人在涇陽城打了幾十眼深井,解決了兩萬多口人、數千頭牲畜的用水困難。隨後,又耗資把原鄭白渠引進高陵縣和涇陽接壤的地方,在澤泊處挖出排水渠,引地下鹽鹼積水入渭河,降低了地下水位,減少了鹽鹼侵蝕。

周瑩不但領頭捐錢,還建了很多義倉儲備糧食。這相當於現在的慈善救助機構,佃戶們都是自願捐贈糧食,以用於受災時救濟災民。

後來,真的遇到了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涌現饑民潮。同幾個謀士商量後,她決定開倉放糧,設置粥廠,賑濟災民。周瑩說起就做起,在高陵、三原、涇陽、淳化、鬥雞臺、口鎮設有吳氏字號的地方開設粥廠,令吳家在涇陽、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地的米糧店開倉放糧,還在安吳堡外闢出5畝地設立日夜粥廠,將庫存糧食分給周邊災民。所以說,劇中縣令趙白石出的施粥點子其實是周瑩的主意。

除了救災,周瑩還開建文廟,辦起了“希望小學”。 她在村子裏開辦義學,但凡窮人家送孩子來上學的,不但管飯,還發銀子。所以,當時周瑩在民間的威望甚高,村裏人都說:“寡婦婆咋說咱就咋弄。 ”涇陽縣在修縣誌時,也特別將她的善舉載入史冊——從17歲守寡到40歲去世,周瑩不僅拯救了吳家家業,更是造福了一方百姓。

1908年,聰敏操勞、德才兼備的周瑩去世,年僅40歲 。周瑩去世後,守舊的吳氏家族又起波瀾,竟然不允許生前爲吳氏修建了龐大的陵園“柏樹墳”的她,安葬於祖墳。於是,受她恩澤的鄉親們,自發在渠岸擇地修了一座廟,將周瑩供爲“水娘娘”。

說到這裏,不僅生疑,周瑩不是收了一個養子吳懷先嗎?爲什麼她連吳家祖墳都不得入?關於吳懷先的故事,說起來和電視劇裏又不同了。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6張

吳懷先、吳少懷父子:有地主之名,無地主之實

吳懷先已於1972年病逝,其孫女吳國華這樣回憶:“太奶奶(周瑩)曾經有過一個女兒,但夭折了。我爺爺是過繼給曾祖母的,但她對我爺爺的教育非常用心,教他做人要誠信,一定要惠及鄉鄰。我爺爺從她的言傳身教中學到了誠信和俠義,他一點都沒有大少爺的架子, 可以到廚子的炕上去聊天,他學到了要尊重每一個人,不管他是什麼階層。”

筆者猜測,也許就是因爲這樣的個性和三觀,吳懷先纔不與其他吳門親戚相爭名分問題,而是將關注焦點繼續放在了“變法維新”上。

吳懷先一生未參加任何黨派,但和母親一樣有着一顆愛國心。他在宏道學堂求學,與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等人是同學,私交甚好。于右任鬧革命的時候,吳懷先曾大筆資助。 對於共產黨人,吳懷先同樣佩服之極,不吝資助,在上海生活期間,以商人身份掩護地下党進行革命活動的義舉,時常有之。

世紀二三十年代,吳家常居上海,過着富裕而安定的日子。

當時,有個叫吳宓 的親戚一得空就往上海跑。吳宓和吳少懷、劉永沛夫妻很是要好。在吳懷先的兒媳劉永沛印象中,堂叔吳宓是個特別嚴謹、守信的人。

吳宓是吳懷先的堂弟,吳宓的學業就是在吳懷先的資助下完成的。吳宓最終成爲了國學大師兼西洋文學家。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曾創設“清華國學研究院”,聘請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大師當導師。吳宓的教學方針直接影響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清華外文系,包括錢鍾書、季羨林、曹禺、李賦寧、李健吾、王佐良等一批傑出學人的成長無不受益。說起來,這也是吳懷先的一樁功勞。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7張

最令人敬佩的是,1936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吳懷先居然將所有家產都捐給了國民政府, 以做抗日之用,自己則攜帶家小回到陝西老家。一年後,他又將位於安吳堡的吳家大院借給中共中央青年部,辦青年幹部學校。 這便是現在的安吳青訓班舊址 。老宅已於2009年9月8日正式闢爲紀念館。

據劉永沛回憶,當時吳家積蓄已經不多,爲資助青訓班,吳懷先讓兒子吳少懷送了一批瓷器到安吳堡,那些瓷器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有許多唐宋明清的珍品。

劉永沛和周瑩一樣,也是名門閨秀,她的外公是清末兩江總督卞寶弟,姨媽是李鴻章的媳婦,舅媽是張之洞的女兒,從小錦衣玉食,嫁給吳少懷也是門當戶對的。她曾表示,公公捐出全部家產,家裏人也有異議。家人不免擔心,以後日子不好過。

筆者以爲,吳懷先捐出家產既是支持抗日,也是商人洞悉世情、明哲保身的一個舉措。吳懷先與國共兩黨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雖然陝西一直都是核心戰場之一,但吳家一直沒受戰火波及。

吳國華是吳少懷和劉永沛的第三個女兒,據她回憶:“直到1951年,家裏還養着數十個傭人,我在家裏就是個無憂無慮的公主。

1951年,吳懷先遣散最後一個管家。隨後,土改、公私合營、反右……各種運動輪番上演,將吳氏一門重創的是文革。

吳少懷和劉永沛的二兒子吳國勤 記得很清楚,最後一任管家離開吳家之前,曾拎着一大袋地契房契,要交給他父親。結果父親擺擺手說:“你隨便處理吧。誰在房裏住着就住着吧。如果他們需要那房子就給他們。”

所以等到土改時,涇陽縣政府根本沒調查吳家。劉永沛曾解釋說:“我估計,除了我們和政府的淵源外,一直以來,我們都只是向老百姓提供土地,提供房子,卻從不收租。最多也只是有地主之名,沒有地主之實。”

然而文革爆發時,“地主”的帽子還是落在了吳家。吳懷先再周全也還是沒能保住兒子兒媳一家。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8張

1966年9月30日,市女中的紅衛兵空降吳家,拿着刀架在劉永沛的脖子上,逼她承認吳家是地主。10月11日,吳少懷夫妻倆及11歲的小女兒吳國玉 被掛上大紙牌子,推上卡車,送往安吳堡,只允許隨身攜帶一口小鋁鍋、一牀被子、一條毯子和一個熱水瓶。

據吳家小兒子吳國虎 回憶,那是個陰天,他秋收結束後聞訊趕回家,只見吳家大門被貼上了白色封條,吳宅的外牆上,則密密麻麻貼滿了大字報,內容直指吳少懷,說他是慈禧太后乾女兒、陝西首富周瑩的孫子,必須接受人民的批鬥。

由於吳少懷患有心臟病,剛開始批鬥時一家人還被允許住在吳家大院內。但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四清工作組”趕到了一個廢棄的羊圈內。當天晚上,昔日受過吳家恩惠的村民們偷偷送來饃、面和被子。 第二天,有一名老人甚至將自己準備做棺材的木板扛到羊圈,給吳少懷支了張牀。因爲鄉親們的保護,在安吳堡,吳少懷只捱了一次不算厲害的批鬥,可憐留在城裏的幾個孩子都遭了殃。

當時三女兒吳國華和二兒子吳國勤都在絕緣材料廠工作。在父母被押去安吳堡鄉下的第二天,他們就被單位裏的紅衛兵給抓了起來。吳國勤腰椎被打斷,大小便失禁。

1972年,吳少懷心臟病突發,老鄉們連夜把他送到西安的醫院。無奈救治無效,吳少懷含冤辭世。

在四川成都,吳家有名的高知親戚吳宓也在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反動學術權威”吳宓,因爲“寧肯殺頭,也不批孔”,被打成了“反動派”。

1977年,吳宓被胞妹吳須曼領回陝西老家時,左腿殘疾,雙目失明,慘不忍睹。由於種種原因,竟沒能見到堂侄媳婦劉永沛最後一面。吳宓的腿是在批鬥中跌斷的,之後又被斷水斷糧,等腿傷稍好,即被罰掃廁所。艱難中,吳宓堅持寫日記以求精神上的慰藉。他偷偷撿起煙殼、報紙,藏在身上,趁紅衛兵不注意的時候就拿出筆記上幾句。然而,再堅強的人也會被魔鬼逼瘋。有人說,回涇陽後的時候,吳宓精神已經有些失常,經常對別人說“我是吳宓教授,你要請我吃茶。” 。第二年,他就在故鄉病逝了。

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父親是富商,從小飽讀詩書! 第9張

吳氏後人: 拍電視不是想 吳家曾經多麼輝煌 ,而是不辱先人教誨

待到十年浩劫終於過去,吳少懷、劉永沛所生的七個孩子都熬過了苦難,開始爲他們的人生打拼。

連初中都沒能上完的小女兒吳國玉,似乎繼承了太奶奶周瑩的經商天分 ,在80年代下海搞出租車行業,賺到了第一桶金。1994年吳國玉在西安創辦駕校,大膽弄潮。

三女兒吳國華的夢想則是將太奶奶周瑩的故事搬上銀幕 。1997年,吳國華退休後先給美國一家金融投資公司當首席代表,雖然待遇不錯,但她總惦記着心裏那個未完成的使命。

10年後,沒有一點影視經驗的吳國華成立了吳氏影視公司。對於女兒的想法,劉永沛很支持,說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資助電視劇的拍攝。吳國華從2009年開始,籌劃故事大綱,一直到今年,才迎來了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成功首播。

2009年,吳國華表示:“拍電視劇,不是想告訴大家,我們吳家曾經是多麼輝煌。再輝煌,那也是上一兩代的事了,和我們也沒有關係。我們只想告訴先人,我們沒有辱沒他們的教誨。 如果可以,電視劇拍好後,我會帶回吳家陵園播放。他們會看到的……”

2016年,吳國華陪同演員孫儷 ,在陝西涇陽探訪周瑩故居,對吳家的歷史和周瑩的傳奇人生進行了解。

2017年,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登上銀幕後,全國掀起“周瑩熱”。

真實的故事比劇本更感人,真實的周瑩比劇中的更令人敬佩。藝術來自生活,傳奇源自歷史 ,難道不是嗎?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