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的?

《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俅,《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

高俅的人生歷程,寫滿了幸運。

高俅在各方面還是出類拔萃的,作爲混混兒,他是頭頭;作爲奸臣,他又是頭頭。

別人是好的方面,他是壞的方面。

《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的?

梁山泊好漢有幾位都是因高俅而被迫落草,比如林沖、楊志等。

另外,還有那王進,也是因高俅報私仇而遠走延安府的。

梁山泊與高俅之間,算不上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作爲想報效趙官家的宋江,殺高俅那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趙官家不是昏庸到不可救藥,只是受奸臣的蠱惑而已。

可以這樣說,《水滸傳》裏的大宋朝廷還沒到滅亡的那一步,只要殺了奸臣,也就好了。

宋江、吳用、盧俊義等人也是清楚這一點的。

可是,他們還是沒殺高俅。

爲何沒殺?說白了,不敢。

原著道:“宋江叫吳用、公孫勝扶住。拜罷,就請上坐。再叫燕青傳令下去:如若今後殺人者,定依軍令處以重刑。號令下去不多時,只見紛紛解上人來。童威、童猛解上徐京;李俊、張橫解上王文德;楊雄、石秀解上楊溫;三阮解上李從吉;鄭天壽、薛永、李忠、曹正解上梅展;楊林解獻丘嶽首級;李雲、湯隆、杜興解獻葉春、王瑾首級;解珍、解寶擄捉聞參謀並歌兒舞女,一應部從,解將到來。”(施耐庵《水滸傳》百回本第八十回:張順鑿漏海鰍船,宋江三敗高太尉)

殺高俅,涉及的面太廣。

《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的? 第2張

高俅死,徐京、王文德、楊溫、李從吉、梅展等人也要被殺。

梁山好漢自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開始,打了不少城、村坊,但極少殺朝廷命官。

所殺的也只是一些無足輕重的官員,假如此次殺了高俅以及衆俘虜武官,便會形成與朝廷作對的形式,也就是造反。本身就殺了丘嶽、葉春、王瑾,事態已經非常不妙。

一旦殺了高俅等,跑掉的周昂、王煥、項元鎮、張開必定還朝彙報。

如何彙報呢?只有一個可能,說梁山泊已經反了。

已經造反的梁山泊,還有可能招安嗎?絕無可能。

那時,朝中奸臣必定抓住不放,興兵來打。

梁山軍雖然勇猛,但也抵不住大宋正規軍的長時間攻打。

久攻之下,梁山泊必破,梁山軍必亡。

大家不要忽視一點,老種、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的精兵悍將還未出馬。

一旦宋徽宗用他們來打梁山泊,結果只有一個,梁山軍被消滅。

這樣的結果,可不是宋江和吳用想看到的。他們要爲自己負責,更要爲梁山泊其他好漢負責,帶領他們走上一條光明的道路。

鑑於此,宋江只能不殺。

不殺,證明還未造反,只是朝廷招安的態度不夠,給的優惠條件不夠等等。

沒坐實造反,梁山泊就有招安的可能,一旦殺了高俅等衆,便沒有了任何可能。

宋江和吳用內心可能是想殺高俅的,但礙於招安一事,他們不能殺,即便恨的牙癢癢,也要裝孫子

《水滸傳》裏的大奸臣,起初是混混兒,後來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長爲高太尉的? 第3張

不殺高俅,是不敢,但這不敢是建立在爲了梁山泊衆好漢未來的基礎上的。

真要選擇造反,那就沒什麼不敢了。

殺高俅有很多機會,但不能殺,宋江和吳用也是無奈的。有的好漢不理解,有的好漢是理解的,比如楊志和林沖,他們就是識大體的好漢,瞭解宋江和吳用的苦衷,因而見了仇敵沒有選擇報仇。

很多時候,宋江和吳用都是無奈的,無奈的用卑鄙無恥的手段,無奈的向奸臣低頭,無奈的責罵自己的兄弟等等。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