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華夏文明最高峯宋朝:皇帝都羨慕百姓夜生活

華夏文明最高峯宋朝:皇帝都羨慕百姓夜生活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早夜市出現在唐代

宋代城市又一個深夜。

一陣又一陣,一段又一段,從酒樓、茶館藝人指下口中傳來的作樂聲、市民的歡笑聲、絲竹管絃之調、暢懷痛飲之音,傳入深宮,傳到仁宗的耳畔。仁宗不禁問宮人:這是何處作樂?當宮人告訴他說這是民間酒樓作樂,仁宗不由感嘆起自己在宮中冷冷清清,羨慕起高牆外面的夜市生活來了……

華夏文明最高峯宋朝:皇帝都羨慕百姓夜生活

網絡配圖

這是出自《北窗炙鞣錄》的記敘,如果將這條史料放在整個古代城市生活史中去考察,就會發現這條史料是很珍貴,很有用的。因爲皇帝羨慕城市夜生活,在宋代以前還未有過這樣的記錄,在宋代以後也不多見。

根據史家的研究,中國古代城市最早的夜市出現在唐代的中晚期,其依據是當時的一些文人的詩作裏,出現過這樣的句子: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

類似這樣的描寫,還可以蒐羅出一些來,但數量不會太多。依筆者之見,這種夜市即使有,也是極其有限度的,因爲唐政府有規定:城、坊、市門必須在日頭一落就關閉,城市裏面普遍夜禁,連燃燭張燈也有限制,若有違犯,要受到處罰。或者說,唐代的夜市只出現在少數的商業繁盛區,而且多限於供達官豪吏縱情聲色的場所。它與宋代城市那種真正屬於市民自己的夜市相比,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宋代夜市以服務業爲勝

華夏文明最高峯宋朝:皇帝都羨慕百姓夜生活 第2張

網絡配圖

宋代市民的夜市生活較之前代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人們經常提起“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這一夜市現象,還被小說家予以剪裁,寫成了話本《鬧樊樓多情周勝仙》:死而復生的癡情女子周勝仙,在夜深之時,到燈火齊明的樊樓上去尋找開這樊樓酒店的範二郎。小說家以“樊樓燈火”爲創作背景,足見夜市生活在市民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位置。

以東京馬行街夜市爲例,這條街長達數十里,街上遍佈鋪席商店,還夾雜官員宅舍,從而形成坊巷市肆有機結合的新格局。用宋代文學家孟元老的話來說,這裏的夜市“比州橋又盛百倍”,其繁華熱鬧可想而知,以至於在馬行街的夜市上,車馬擁擠,人不能駐足。具有百餘萬人口的東京,大概會有上萬上十萬或更多的市民到這裏逛夜市。

那又明又亮的燈火,足可以照天,可以將長達數十里的馬行街輝映得如同白晝一般。即使夏日,整個天下都苦於蚊蚋,可是蚊蚋由於惡油,卻在馬行街的夜市上絕了跡。怪不得大文豪蘇軾滿懷感慨地寫道:“蠶市光陰非故國,馬行燈火記當年。”此中流露出對馬行街夜市的深深懷念。這是因爲馬行街上的夜市是以服務性行業爲勝的,以蘇軾的身份,他當然可以在這裏尋找到上乘的服務。

華夏文明最高峯宋朝:皇帝都羨慕百姓夜生活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此而推及其他市民,無論是何等身份,出於什麼緣故,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只要需要,只要付出酬勞,都可以在夜市上找到適合自己情趣和嗜好的消遣方式,這是宋代城市夜市一個最爲顯著的特點。

如北山子茶坊,內建一“仙洞”、一“仙橋”,吸引得仕女結伴來此夜遊吃茶。又如有一官吏深夜回家,礙於路遠,便到市橋賃得一馬;此時已是二更,但賃馬者服務極爲周到,牽馬送至家門。還如許多提瓶賣茶的小販,爲了等待深夜才能歸來的官府衙門人員,竟整個夜晚在市場上守候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