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此人大字不識脅迫皇帝御駕親征換來北方百年安定

此人大字不識脅迫皇帝御駕親征換來北方百年安定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6.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遼之戰由來已久。宋太祖時,帝國新建,事務雜亂,對遼的政策以防禦爲主。太宗時,國力漸盛,兵力稍壯,對遼的政策由保守變主動,太宗曾兩次御駕親征,結果被遼兵打得一籌莫展,再次恢復守勢。此後,契丹人得意洋洋,動不動就南下侵擾一番,掠金帛,奪人口,北宋的北方百姓飽受邊患之苦。真宗即位後,宋弱遼強的局面如故,契丹騎兵頻繁騷擾邊境,兩次在高陽關大敗宋軍,俘獲主將,耀武揚威。在這種情況下,真宗提拔天資忠義、能斷大事、志身殉國、秉道嫉邪的寇準,與畢士安同爲宰相。寇準拜相僅一個月,遼兵再次發威,蕭太后、遼聖宗親率二十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南下。

此人大字不識脅迫皇帝御駕親征換來北方百年安定

網絡配圖

契丹人的鐵騎雖然彪悍,但宋軍也不是吃乾飯的。河北軍民奮起抵抗,遼兵吃了不少苦頭,最終在定州被阻擊。鑑於定州久攻不下,遼兵繞過定州,繼續南下。爲了麻痹宋廷,遼兵“縱遊騎掠深、祁間,小不利輒引去,徜徉無鬥意”(《宋史·寇準傳》)。面對遼兵挑釁,寇準命諸將提前做好禦敵工作,厲兵秣馬,枕戈待旦。

契丹人遠道而來,糧草不足,終於耗不下去了,索性撕掉僞裝,大舉進犯,“急書一夕五至”(《宋史·寇準傳》),宋廷人心惶惶。迎戰還是逃跑,羣臣和真宗選擇了後者,當然,他們稱之爲南巡,或戰略性轉移。當時,有人建議遷都南京,有人建議遷都成都,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都想讓自己的家鄉風光一下,他們也順便衣錦還鄉。

滿朝文武,只有寇準一人明言反對遷都,“今敵騎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進尺,不可退寸”(《資治通鑑》)。生於深宮的真宗不是個硬漢,在英武魄力方面比太祖、太宗差遠了,寇準的話,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沒能從根本上勸服真宗,帝意猶豫未決。真宗如此膽怯,如此缺鈣,寇準犯了拗勁,撇下皇帝,轉身出了大殿。

剛出大殿,寇準碰上了一個人,此人名叫高瓊。見到高瓊,寇準立馬也有了主意,別人勸不動真宗,高瓊指定能。高瓊是三朝元老,武將出身,大字不識幾個,卻爲人剛直,一身是膽,官居檢校太尉、忠武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太尉。寇準把真宗的遷都意思說給高瓊聽,就是想讓高瓊耍橫,幫忙搞定真宗。“瓊武人,願效死”(《宋史·寇準傳》)!說完這話,高瓊進入大殿,對真宗說,宰相寇準是對的,其他人是混蛋,“願陛下亟幸澶州,臣等效死,契丹不難破”,說只要陛下御駕親征,坐鎮澶州,靠前指揮,鼓舞士氣,將士效命,這些個契丹毛賊不在話下。聽了高瓊這番話,真宗心裏有了底氣,想打個翻身仗,“帝意遂決”(《資治通鑑》)。

此人大字不識脅迫皇帝御駕親征換來北方百年安定 第2張

網絡配圖

澶州是北宋都城汴京的北大門。北宋時,黃河流經澶州,將澶州城一分爲二,南北兩岸各有一城,位置極其險要。當時,遼兵已經兵臨澶州北城之下,並對澶州北城形成東、北、西三面合圍之勢,澶州軍民誓死守城。儘管澶州將士射殺了輕敵冒進的遼兵統帥,遼兵受到重創,但膽怯的真宗依然不敢奔赴一線。

真宗是個膽小鬼,按他的理論,只要到了澶州就行,不一定非要渡過黃河到北城去,在南城照樣算御駕親征。不跟一線將士在一起,這算哪門子御駕親征?寇準勸真宗,“陛下不過河,則人心益危,敵氣未懾,非所以取威決勝也”(《宋史·寇準傳》),陛下放心,我已經安排大軍嚴陣以待了,遼兵殺不過來,陛下還是過河吧。

寇準的防禦工作算是做到家了,話也說到家了,但真宗仍懼怕的不敢過河。見真宗賴在南城不懂身,高瓊看不下去了,“固請”真宗過河,真宗仍穩如泰山。高瓊這下急了,“即麾衛士進輦扣陛”(《資治通鑑》),真宗見高瓊來硬的,不得不上了御輦。輦駕剛到浮橋,真宗又膽怯了,輦夫們見皇帝嚇得渾身發抖,也停了腳。

怎麼不走了?既然已經到了這裏,還打算掉頭回去嗎?高瓊一陣責罵。輦夫是皇帝的人,惟皇命是從。高瓊的話,沒能讓輦夫擡腳前行,高瓊怒了,“乃執楇築輦夫背”(《資治通鑑》),拿起盛車軸潤滑油的器皿朝一個輦夫的後背砸去。敢在真宗面前如此動粗,也只有率真魯莽的高瓊了。真宗一看不妙,這才命輦夫繼續前進。不管怎麼說,真宗最終還是達到了親征的目的地。皇帝駕到,並登上了北城門樓,這一幕,極大地振奮了軍心,“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資治通鑑》)。相信這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也傳到了遼兵耳朵裏,因爲“契丹相視驚愕,不能成列”(《宋史·寇準傳》),一時間自亂陣腳。這架勢,還用再打嗎?宋遼當年簽訂《澶淵之盟》。

此人大字不識脅迫皇帝御駕親征換來北方百年安定 第3張

網絡配圖

真宗一現身,宋軍振奮,不戰而屈人之兵,遼兵軍心渙散。對於澶淵之戰的最大功臣,多數人把票投給了寇準。誠然,寇準想了不少招,費了不少勁,但他本人並未促成真宗御駕親征,直接促成此事的應該是高瓊。總之,這一戰勝了,有寇準的功勞,更有高瓊的功勞。《宋史》論曰:“真宗澶淵之役,高瓊之功亦盛矣!”

澶淵之盟,對真宗及宋廷來說,是城下之盟,是一種屈辱的勝利,畢竟每年要送給契丹人十萬兩銀子,二十萬匹絹,還要認對方爲兄弟。但是,這是宋廷“重文抑武”的必然結果。花錢買和平,雖然讓人難出那口惡氣,但宋遼由此結束數十年的戰爭,步入和平友好期,換來了北方百餘年相對安定的局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