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歷史上著名的淫後:趙姬深宮養“男寵”

歷史上著名的淫後:趙姬深宮養“男寵”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8.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皇后皇太后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基本需要。但因這些人的地位特殊,於是作爲人的一些需要在她的身上發生,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內幕”了。

中國的封建社會,皇帝爲“天下第一人”,若爲皇太后即爲“天下第一人”的母親。在人們的印象中,封建時代婦女中地位最高貴的人無疑是皇太后,是比皇后還高出一等的最特殊人物。由於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既有英明輔弼帝王甚至親自臨朝,推動歷史前進而“母儀萬世”的佼佼者;也有助紂爲虐、阻礙了歷史前進的佞人;更有甚者,則扮演了禍國殃民,使歷史的車輪逆轉的角色。不過,爲數更多的則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在“寂寞梧桐鎖深秋”的後宮中淒涼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本文僅收集了歷史上幾個皇太后,於後宮中因種種原因而演繹出的一些宮闈祕事,既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更有封建時代的歷史縮影。透過翔實的史料,透過太后們那些鮮爲人知的宮闈祕聞,剖開她們生活中的各個側面,我們可以更爲深刻地瞭解封建社公的全貌。

 秦始皇的生母――帝太后趙姬深宮養“性奴”

趙姬本爲一名普通的歌舞伎,後來一躍成爲母儀天下的太后。她生性淫蕩,各種風流韻事和醜聞伴隨她一生。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秦昭襄王贏則在位後期圍繞王位繼承問題,而展開的一場生死攸關的搏鬥,核心人物是呂不韋,而隨之帶引出秦莊襄王贏子楚夫人、秦始皇嬴政生母――帝太后趙姬。

歷史上著名的淫後:趙姬深宮養“男寵”

網絡配圖

秦昭襄王馳騁沙場五十多年後,開始考慮王位的繼承人,太子贏柱,號安國君,姬妾衆多,整日沉迷於酒色,其正妃華陽夫人,楚國美女,雖然得寵,卻無兒子,而夏姬最不得寵,偏生一子子楚,母微子賤,子楚被送到趙國去當人質。在趙國,子楚遇到頗有心計的韓國大商人呂不韋,他研究各國政治形勢後,認爲 “此奇貨可居”,於是花重金到秦都爲子楚四處活動,並遊說華陽夫人立子楚爲王位繼承人。結果,子楚的身價大大提高,安國君和華陽夫人同意立子楚爲嫡嗣,並刻了玉符作爲信物贈與子楚。

呂不韋家富有,蓄養了許多美女,他最寵愛其中一美如天仙的歌伎名叫趙姬,二人時常縱情淫樂,不久趙姬有了身孕,呂不韋設計誘使子楚娶了趙姬,不久生下一子,子楚不知真相,甚爲歡喜,取名嬴政,這便是後來的秦始皇。

公元前250年,昭襄王去世,太子柱即位,是爲秦孝文王。贏柱立華陽夫人爲王后,立子楚爲太子,並派人將子楚、嬴政和夫人趙姬迎回國內。不到一年,孝文王病逝,子楚即位,趙姬一躍成爲王后,兒子嬴政被立爲太子,呂不韋爲相國。至此,呂不韋由一個商人變爲一國丞相,權勢顯赫,尊寵無比。

子楚即位三年後便一命嗚呼,13歲的嬴政繼位後成爲新的秦王,新秦王尊呂不韋爲相國,號稱“仲父”,尊生母趙姬爲太后。其時,趙太后正值盛年,寡居難耐,遂與呂不韋重拾舊歡。嬴政年少,對母后的私情全然不知。嬴政漸漸長大成人,養成了兇狠暴戾的性格,呂不韋對自己的行爲產生了顧忌,怕與太后私通之事一旦暴露,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爲急於擺脫趙太后的糾纏,這就引出了一段更醜惡的故事。

趙姬是一個性欲極強的人,這一點呂不韋十分清楚,於是設法四處打聽,找到一個有特殊“本事”的叫繆的男子,冒充宦官,入宮侍奉太后。太后得了繆,大爲滿足,自然就放過了呂不韋。趙太后與繆日夜行淫,不久就有了身孕。太后想生下這個孩子,於是對嬴政說,他請人算了一卦,卦象指示應該把宮室搬到別處,才能避免災禍。嬴政不明真相,答應了太后。太后於是和繆毒搬到了離咸陽二百多裏的雍城,二人公然住在了一起,儼然是一對夫妻。此後,趙太后兩年生下了兩個兒子,爲了能長久地在一起歡愛,她們決定若事情敗露,就起兵造反,殺了秦王,並讓兩個私生子做繼承人。

後來,太后將繆毒封爲長信侯,繆毒事實上成了雍城的國君,他的權勢日益擴大。在太后的權勢驕縱下,繆得意忘形,終於引來殺身之禍。

秦始皇九年(前238年),嬴政21歲,開始親政。繆有一次與朝臣中大夫顏池飲酒,醉後將自己與太后的種種隱私都說了出來。秦王嬴政得知後大怒,立即派人查明真相。此時搶先發動兵變,激戰一番後終被鎮壓。嬴政將繆五馬分屍,誅滅九族,將兩個私生子裝入囊中棍棒打死。趙太后被趕出皇宮,搬到雍城外的陽宮居住。斷絕母子關係,永不相見。並下令有誰敢因太后之事進諫,一律殺死,砍掉四肢示衆。次年,嬴政追殺繆罪黨,呂不韋被牽帶出來。嬴政並不知他就是生父,本想治他死罪,但念及與秦莊襄王有功,故予赦免,只是免了相國職,令遷洛陽,呂不韋因擔心有朝一日會被殺頭,乃飲鴆酒自殺而死。此後有 27人因諫太后事而被殺,有個叫茅焦的齊國人居然不怕死上諫秦王,嬴政聽後,立即親自前往雍城迎接趙太后歸咸陽,母子和好如初。

歷史上著名的淫後:趙姬深宮養“男寵” 第2張

網絡配圖

公元前228年,趙太后死。七年後,嬴政統一中國,始稱皇帝,諡其母爲帝太后。

這個帝太后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她與子楚的結合,實際上是一種政治行爲,是呂不韋用來進行政治鬥爭的一個籌碼。從這個意義上說,帝王與后妃的婚姻,多是政治利益的產物,不管后妃的主觀願望如何,都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政治鬥爭的工具。

給漢高祖戴上“帽子”的千古第一後――呂雉

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秦王朝非常命短,二世而亡。而漢高祖劉邦開創的漢天下,兩漢共四百多年。所以若要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央集權王朝的皇后,則非漢朝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呂后莫屬了。所以如果稱呂后爲“千古第一後” 那是一點不過分的。有人稱呂后是“暴虐的女傑”,既指出呂后暴虐的一面,又肯定她是一位“女傑”。但無論褒貶,毋庸置疑,呂后在漢初歷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泯滅的,千古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不過,呂后生性淫蕩,在後宮蓄養面首,又殘忍地剪除異己,她令漢高祖一生高戴“綠帽子”,漢高祖至死不知內情的醜事至今鮮爲人知。

劉邦當初起兵時,家中無人照料。劉邦有一個同鄉叫審食其,並沒有什麼才幹,只不過長得眉目清秀,口齒伶俐,又善於逢迎。劉邦一時無人可用,便收審食其爲門客,讓他代爲處理家務。審食其得了這個美差,便整日廝混度日。劉邦外出,家中大事皆由呂雉決定,審食其對呂雉唯唯諾諾,深得呂雉歡心。兩人朝夕相處,眉來眼去,終於勾搭成奸。劉邦的父親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管不了閒事。而這劉邦與呂雉生育的一男一女還是孩童,不懂男女之間的事情。呂雉與審食其兩人一番偷試雲雨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好在劉邦常年在外行軍作戰,離家甚遠。呂雉與審食其如魚得水,終日偷歡。

劉邦當上皇帝后,封呂雉爲皇后,封長子劉盈爲皇太子,封女兒爲魯元公主。雖貴爲皇后,但呂后的生活並不平靜。八年的皇后,又一個八年的皇太后,再一個八年的稱制,呂后的統治佔了漢初的二十幾年。劉邦駐軍山東定陶時曾收一美女佔爲己有,稱戚夫人,戚夫人受劉邦寵幸,生下一子,取名如意,十歲時封趙王。呂后一直留守長安,守着太子劉盈;而戚夫人風華正茂,總是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時刻守候在劉邦身邊,藉着劉邦的寵愛,想讓劉邦改立如意爲太子。這樣,呂后與戚夫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早在劉邦稱帝對有功之臣封賞時,呂后忘不了自己的老情人審食其,少不了爲審食其乞封,高祖也知審食其爲他處理家務,保護家眷有功,因此封他爲闢陽侯。審食其喜出望外,他沒有料到侍奉呂后於牀笫之上,竟能封侯升官,於是倍加感念呂后,入宮侍寢也較從前更加殷勤賣力。

高祖由於常出征在外,再加上戚夫人風情萬種,自然專寵戚夫人,不再去纏繞呂后,於是呂后寂寞得心癢難耐,對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齒。爲了發泄私慾,報復劉邦,索性將審食其養在宮中,二人恣意淫樂,朝夕歡娛。有幾個宮女明知呂后蓄養審食其,也不敢泄露半句,還要從中穿針引線,從中得些賞銀小費。朝中有好些大臣,早有察覺。不過,國母醜聞,漢宮穢事,不便說穿,同時又擔心呂后報復,所以都不敢多言,大都是敢怒不敢言。於是漢高祖劉邦對於頭上戴的這頂“綠帽子”,至死也不知情。

歷史上著名的淫後:趙姬深宮養“男寵” 第3張

網絡配圖

漢十二年(前195年)四月,漢高祖劉邦逝世。太子劉盈登基,繼皇帝位,是爲漢惠帝,漢惠帝尊母親呂后爲皇太后。漢惠帝是個比較軟弱善良的人,史稱 “慈仁”、“寬仁之主”;而呂太后的爲人卻是剛毅果決,從除掉韓信和彭越的手段就可見一斑。所以,劉邦死後,漢朝的主宰大權就落到了呂太后手中,呂太后也從此一步一步登上權力的頂峯。

呂太后一直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劉邦葬事剛畢,呂太后立即傳令將戚夫人囚禁,剃光頭髮,剝去羅綺,套上鐵索,穿上囚服,讓其到作坊舂米。又命戚夫人之子劉如意赴京,派人趁其熟睡時強行給劉如意灌下鴆酒,一命嗚呼。後又砍去戚夫人手腳,挖去雙眼,用毒藥使耳聾口啞,最後丟進茅廁淹死。劉盈知道後,當面指責呂太后。

不久,審食其與呂太后的隱情終於被呂后的兒子漢惠帝發現,據《漢書?朱建傳》載:“久之,人或毀闢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太后慚不可言。大臣多害闢陽侯行,欲遂誅之。”漢惠帝不能對自己母親怎麼樣,但是對付審食其還是有辦法的。呂太后自知理虧,束手無策。幸虧審食其曾幫助過的朋友朱建施展辯才,說服漢惠帝的倖臣閎孺,設法救了審食其一命。惠帝死後,審食其與呂后關係更爲密切,肆無忌憚。公元前180年,呂太后死後,因爲審食其未雨綢繆,得到陸賈、朱建等人的幫助,一直平安無事,漢文帝三年(前177年),淮陽王劉長因爲懷恨審食其在漢高祖時對其母親見死不救,於是伺機殺了審食其。

縱觀呂雉的一生,既有剛毅幹練的一面,又有兇狠毒辣的一面,但就總體而言,她實際統治漢王朝達16年之久,推行“無爲而治”的政治思想和“與民休息”的經濟政策,政績是顯著的,史家稱讚當時的形勢是“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是對呂雉皇太后功大於過的肯定性評價。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