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朝廷官員曾迫使梁山好漢投降:英勇抗金殉節

朝廷官員曾迫使梁山好漢投降:英勇抗金殉節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中,自打晁蓋智取生辰綱後,濟州府就沒有一天消停過,太守像走馬燈一樣換了好幾個,直到張叔夜當上了太守。張叔夜上任後採取保境安民的方針。由於他爲官清廉,攻守兼備,所以梁山倒也沒有進犯濟州府“借糧”。而且張叔夜深知梁山的厲害,“此寇潛伏水泊,雖然是山林狂寇,中間多有智謀勇烈之士,”並未與之發生正面衝突。張叔夜對梁山好漢的態度則是力主招安,並不希望刀兵相向,然而官微言輕,只能眼睜睜看着童貫、高俅帶着兵馬“送人頭”。在初次招安、屢次圍剿梁山不成後,朝廷終於派來了張叔夜認爲能使梁山義士建功立業之人宿景:“朝廷頒詔敕來招安,已是二次。蓋因不得其人,誤了國家大事。今者太尉此行,必與國家立大功也。”受招安後,宋江爲表示感謝以金銀相送張叔夜,張叔夜婉謝,可見其廉以律己。張叔夜在《水滸傳》中着墨不多,但是一個有才幹又有眼光的清官形象已經躍然紙上。

朝廷官員曾迫使梁山好漢投降:英勇抗金殉節

網絡配圖

歷史上的張叔夜到底是否像水滸中說的那樣,是當時官員中的一股清流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水滸傳》畢竟是小說,爲了突出梁山好漢的強盛實力,便將張叔夜的能力大打折扣。真相則是張叔夜打敗了以宋江爲首的梁山起義軍,迫使其接受招安;而且他還是一位抗金名將,靖康之難中不幸戰敗被俘,不甘受辱,自縊而死。

朝廷官員曾迫使梁山好漢投降:英勇抗金殉節 第2張

網絡配圖

張叔夜文武雙全,作爲武將能夠衛戍邊疆,抵禦外侮,也能夠剿滅賊寇,穩定內局。在蘭州戍邊時,爲使宋朝永不受羌人之患,率兵渡河建西安州,扼守西北邊境。張叔夜出使遼國時,與契丹人比射箭,居然首先命中目標,使契丹人十分驚詫。出使回朝後,張叔夜畫出了遼國的山川、城池地圖,講述了其服飾、禮儀等。與我們所認識的截然相反的是,以宋江爲首的梁山好漢並沒有小說中說的那麼戰無不勝,反而是張叔夜的手下敗將。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起義之時,張叔夜爲海州知州。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起義於河朔,活動範圍波及數十個城郭,聲勢浩大,打得官軍不敢與之正面交鋒。後來,宋江等人不自量力,攻打海州城。張叔夜率近千名死士伏擊宋江起義軍,燒其船隊,並俘虜多人,宋江大敗而降,接受招安。也有的說,宋江等人後來被張叔夜斬殺。作爲文臣,張叔夜力主改革時弊,不惜得罪當時權貴。張叔夜與他的弟弟張克公曾彈劾蔡京,使得蔡京被迫下臺。在中書舍人任上時,爲了整治當時官員懶惰之風,改革了“預先簽署職銜與姓名,遇事才填寫具體內容”的弊端。

朝廷官員曾迫使梁山好漢投降:英勇抗金殉節 第3張

網絡配圖

張叔夜更應該讓人銘記的是他的抗金事蹟。張叔夜所處的時期正是北宋兩位亡國之君的統治時期,而當時的金國則愈發強大,不時北下騷擾中原。靖康元年,金軍大舉南下,宋軍不敵,接連潰敗。張叔夜迂迴包抄金軍的建議未能被宋欽宗採納,喪失了破敵良機。直到宋軍兵臨開封城下,宋欽宗才急調張叔夜率軍勤王。金軍攻勢不斷加強,宋軍無法南撤,只能死守等待援軍。其間,張叔夜率軍力戰,雖然力挫金軍銳氣,得到欽宗嘉獎。只是欽宗實在太昏庸,用人不查,任何樐、孫傅爲相。這二人受人迷惑,致使金兵進入城中,京城陷落。徽欽二宗都成爲了金軍的俘虜。

後來張叔夜一直在作頑強的抗爭,終因寡不敵衆戰敗被俘。面對金軍統帥的威逼利誘,張叔夜大義凜然,不爲所動。在被押往金國的途中,經過的地方滿目瘡痍,都是慘敗之狀。張叔夜感到家國之恨難雪,絕食抗議,第二天自縊而死,時年六十三歲。公元1138年,宋金議和,張叔夜的遺骸纔回到故土。張叔夜不僅像水滸中所寫的那樣勤政愛民,廉潔自律,更值得稱頌的是他的民族氣節。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