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演義趣聞 > 其實包公並不是黑臉而是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

其實包公並不是黑臉而是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包公,黑臉,額頭上有個月牙,千百年來清正廉潔的形象深入人心。可這都是在戲裏,真正的包公不僅不是黑臉,反而是一位慈眉善目、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那一介白面書生爲何變成了黑臉包青天呢?  

其實包公並不是黑臉而是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歷史上的包公,從無黑臉記載

大概是“開封府”的名頭太大,不少人以爲包拯是開封人,事實上,包拯是北宋廬州合肥人,那裏現在是合肥市肥東縣。他的生、他的家、他的墓,都是在肥東這片土地上的。

包公在戲曲裏是個大黑臉,毫無英俊瀟灑可言,他的人物形象被戲劇化了,生活經歷被故事化了,但這個“清廉正直”的黑臉被千年傳誦着,在他的身上寄託着世代百姓的訴求。在肥東這樣一個有着清廉傳統和淳樸民風的地方,是如何孕育出澄澈的性格和正直的血脈?當下了高鐵直奔肥東時,心中不免好奇和期待,在這樣一個靈秀之地會有怎樣的驚喜呢。  

其實包公並不是黑臉而是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包公的清廉基因就隱藏在廬州的歷史深處。在合肥市裏的包公園,我們看到了歷史和現代的銜接。現代化大都市包裹着包公園的綠樹蔭蔭,儘管現在包公園已經是廉政教育基地,全國各地遊客絡繹不絕,但就在那個“明月廳”,當地的朋友隨口說“包公小時候就在這裏玩耍”時,還是會覺得彷彿時光穿越,歷史撲面而來。包拯是在這裏“玩耍”的一個孩子,怎麼就成了那個大黑臉的包公、包青天、包龍圖了呢。

包公園是爲了紀念包拯而建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用建築、雕像等各種藝術形式再現包公“清風高節”的一生。走進園裏的包公祠,便可見到“色正芒寒”、“節亮風清”、“廬陽正氣”等歷代官員及文人墨客書寫的牌匾和楹聯。太平天國時期包公祠因戰火被毀,現存的包公祠,是同爲合肥人的李鴻章於1882年捐銀加以重建,並寫下《重修包孝肅公祠記》的碑文,現在這碑立於享堂正殿左側。 

其實包公並不是黑臉而是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由此可見,無論哪個朝代哪個人,對包公的精神品質都是欽佩和敬仰的。包公祠抱柱上鐫着一副對聯:“凡吾輩做官,須帶幾分骨氣;謁先生遺像,如親三代典型。”包公坐像高八尺,古銅色,蹙眉平視。包公像左邊木臺上擺放着三口銅鍘: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但其實,《鍘美案》不過是戲劇家們虛構的故事。

儘管包公黑臉月牙的形象婦孺皆知,但包公祠內的包公坐像、刻像均無這樣的形象特徵,即便在包公老家肥東縣的包氏宗祠內,包公畫像亦非黑麪。史書上也無包公黑臉的記載,真實的包公是個白面書生。之所以“黑臉”,是因爲他鐵面無私,而鐵面正是民間俗稱的“黑臉”,所以“包拯黑臉”與真實面貌無關,而是元明以來戲劇中的形象。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