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記載 > 奇聞異事 > 盤點各朝的太宗皇帝:多非嫡長子 大多的位不正

盤點各朝的太宗皇帝:多非嫡長子 大多的位不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太宗皇帝,我們來對歷史上的太宗皇帝做一次抽樣調查。

相比開基建國的太祖、高祖,守成的太宗皇帝們對一個王朝生存密碼的確立似乎更爲重要。但是作爲第二代天子,太宗皇帝們不似開國皇帝個性鮮明,又不及後代帝王雍容華貴,他們是由亂而治的一代,渴望權力,敵視一切。所以,他們是片面的、病態的,而且綜合病徵明顯。

綜合徵一,皇位的非嫡長子傳人,得位不正。

具體表現:野心頗大,爲求上位不擇手段,在殘忍中登上權力巔峯。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太宗(原先廟號太宗,後被嘉靖皇帝改爲成祖,後世還是習慣稱其爲明成祖)朱棣。

盤點各朝的太宗皇帝:多非嫡長子 大多的位不正

典型案例: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儘管他的三個哥哥早死,但朱元璋對這個脾氣秉性極像自己的兒子(說白了,就是流氓性格)並不欣賞,將他遠遠地打發到了燕京,然後把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一直崇拜唐太宗的朱棣並不甘心做個藩王。恰逢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順勢發動“靖難”,從北京打到南京,篡了皇位。

在外人眼裏,朱棣是大逆不道。面對指責,朱棣身上的流氓秉性爆發,用刀斧來處理異見者。朝堂之上,他磔死景清,油炸了鐵炫,滅了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方孝孺的“十族”,並將反對他的臣子的妻女全部賣入妓院。

朱棣始終不相信建文帝死於宮中大火,他派胡濙20餘年遍訪天下,並遣鄭和六下西洋,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以保證他帝位的合法性。

多說幾句。有什麼樣的爹就有什麼樣的兒子。朱棣的二兒子漢王朱高煦和他一樣有野心,也每每自比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府邸稱作天策上將府(當年李世民曾任天策上將)。“靖難”之役時,朱高煦衝在最前面,表現積極。朱棣不傻,知道這小子的心思。但他實在是害怕國家再重蹈自己篡位這樣的災難,也知道眼高手低的朱高煦HOLD不住大明江山,毅然把皇位傳給了老成持重的長子朱高熾。

綜合徵二,爲掩蓋道德上的污點,政治上盡心竭力,努力開創全新局面。

具體表現:繼承太祖、高祖的衣鉢,開疆拓土,用文治武功爲自己的篡位文過飾非。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明成祖朱棣。

典型案例: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淵次子。功高爵顯的他不甘心爲人臣,屢屢與太子李建成發生矛盾。隨後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滅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的滿門,進而逼父親讓位。

登基之後,李世民大力發展經濟,開科取士,遠征突厥,四夷臣服,開創“貞觀之治”,奠定了唐朝前期137年的盛世。李世民想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的上位是歷史的正確決定。

爲逃避現實,李世民還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篡改史書,誇大個人能力,貶損李淵和李建成,混淆後人的視聽。僅此一點,足見一代明君李世民在人格上卻是極爲卑鄙。

綜合徵三,殫精竭慮,惶惶不可終日。

具體表現:在位期間兢兢業業,惟恐大位有失,難得善終。

典型人物:唐太宗李世民、遼太宗耶律德光、宋太宗趙光義、明成祖朱棣、清太宗皇太極。

典型案例:宋太宗趙光義,宋太祖趙匡胤三弟。原本趙匡胤要將皇位傳給太子趙德昭,但趙光義導演了“燭影斧聲”。風雪夜趙匡胤驟死,皇后急命宦官傳太子趙德昭進宮,被買通的宦官卻叫來了趙光義。此後,太子趙德昭自殺、次子趙德芳病死,趙光義的弟弟趙廷美被貶謫房州,憂鬱而死。儘管宋史沒有過多記載,但趙光義顯然和這些悲劇都脫不了干係。

趙光義登基後,大力發展生產,擴大科舉規模,確立文官政治模式。同時幻想統一天下,超越哥哥趙匡胤的功績。於是發兵先滅了北漢,但在與契丹的征戰中卻暴露出他在軍事上的低能,自以爲是地讓統兵大將教條地按他畫的“平戎萬全陣”去打仗,結果可想而知。趙光義親率大軍與遼軍在高梁河相遇,宋軍大敗,皇帝也被兩隻流矢射中大腿,此後箭傷一直未愈,20年間每每發作,最終在59歲時要了他的命。當年趙匡胤訓練的禁軍戰鬥力極強,交戰中遼軍根本佔不到便宜。但趙光義爲了證明自己,數度北伐,耗盡了趙匡胤壓箱底的30萬精銳部隊,自此大宋的鐵血雄兵不復存在。

縱觀歷代著名的太宗皇帝,他們都有着超越凡人的個人能力和政治野心。因爲能力,他們脫穎而出;因爲野心,他們不甘心爲人臣。於是在能力和野心的共同催化下,他們用刀劍爲自己劈開了一條流血的上位之路。此後,儘管他們坐登九五,內心卻時刻遭受良心的譴責,總覺得四周有無數質疑的眼睛和敵意的對手,於是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毀屍滅跡,黨同伐異。

或許,太宗皇帝們會辯解說,他們是一個王朝政治制度的制定者,一個時代盛世藍圖的草擬者,相比他們對那個時代的政治貢獻,他們上位的非常手段都顯得微不足道了。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單從一個人的個體來講,他們在道德層面上是卑劣的,並不值得推崇。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