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諸葛亮自貶三級的典故與意義

諸葛亮自貶三級的典故與意義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因其卓越的才智而名垂青史,其中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世時以其深沉的智慧、高尚的人格以及爲國爲民的精神深受後人尊崇。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是關於諸葛亮自貶三級的故事,這一行爲不僅展現了他的自責與擔當,也反映了古代官場文化中的自我懲戒傳統。

根據《三國志》記載,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因街亭之敗,諸葛亮上書後主劉禪請求自貶三級。他從丞相一職降爲右將軍,領司隸校尉,行丞相事。這意味着他主動放棄了蜀漢最高行政職務,接受了較低級別的官職。

那麼,中間兩級指的是什麼官職呢?按照當時的官制體系來看,從丞相到右將軍之間,還應該有兩級以上的差距。具體來說,第一級可能是車騎將軍或者驃騎將軍這樣的高級將軍官位。第二級則可能是一些如衛將軍等稍低一級的軍事職位。這些職位在當時都是相當高的軍政地位,但諸葛亮爲了承擔責任,主動放棄了這些榮譽和權力。

諸葛亮自貶三級的典故與意義

自貶的舉動在古代中國官場中並不少見,這通常被視爲一種對失敗或錯誤的自我懲罰方式。通過自請降級或降職,官員表達了對自己行爲的悔恨以及對上級和國家法度的尊重。這種自我懲戒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個人的責任感和道德修養。

諸葛亮自貶三級後雖然名義上職位降低,但實際上仍然掌握着蜀漢的大權,繼續輔佐劉禪,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鞠躬盡瘁。這一行爲不僅加深了人們對他忠誠和謙遜的印象,也成爲後世頌揚其品德的佳話。

綜上所述,諸葛亮自貶三級後成爲右將軍,領司隸校尉,行丞相事,而中間兩級可能包括車騎將軍或驃騎將軍以及其他高級將軍官位。這個故事不僅是對諸葛亮個人品質的展現,也是古代中國官場文化的一個縮影,體現了那個時代對於責任和道德規範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