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西遊取經隊伍中,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

西遊取經隊伍中,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小說主要講述了孫悟空出世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爲藍本,經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出明代百姓的社會生活狀況。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取經隊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牛魔王和黑熊精之所以不能加入取經隊伍,是因爲兩個妖王已經被預定了。

降服牛魔王時,孫悟空並沒有搬救兵,但在爭鬥過程中除了火焰山土地和暗中保護唐僧的衆神參與外,還有兩方勢力加入了進來,一方是靈山的四金剛,一方是天庭的託塔李天王父子。這兩大勢力四金剛只是圍堵,李天王父子主攻,且下手非常狠。

這太子即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天王收刀,卻纔與行者相見。那牛王腔子裏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

按理說,下黑手的是李天王父子,牛魔王即便是投降、求饒,也應該是向天庭的李天王父子,但他卻是向佛教求饒了。

纔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

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佛教曾經向牛魔王拋過橄欖枝,地處西牛賀洲的佛教如果招降了牛魔王,那麼積雷山摩雲洞、翠雲山芭蕉洞、火焰山、甚至包括解陽山破兒洞(落胎泉所在地)、當然也包括枯鬆澗火雲洞(佛教招募牛魔王時,取經隊伍應該還沒到)都將屬於佛教勢力。這些地方几乎是連成一片的,且地域廣闊。由於地盤實在太多,利益實在是巨大,佛教前期的招降工作應該是相對比較溫和的。

西遊取經隊伍中,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

牛魔王在妖界本領高強,絕對不是受欺負的主,他要地盤有地盤,要財物有財物,不擔心長生,不擔心天劫(雷災、火災、風災),小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投靠佛教就要受制於人,這對牛魔王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當然佛教勢力強大,牛魔王也不敢託大,在取經隊伍到達前應該是一個模棱兩可的態度。

天庭的玉皇大帝支持取經,目的是爲了維持佛道平衡,哪方弱扶持哪方。這對於掌權者來說才能更好的掌控兩方勢力。佛教相比道教肯定是較弱的一方,自然得到天庭的大力扶持。李天王父子就是代表天庭唱黑臉,把牛魔王趕到佛教一方。牛魔王走投無路只好向曾經給他拋過橄欖枝的佛教請降,只不過投降之後的待遇肯定是大不如前。

說完牛魔王,我們再說說黑熊精,單就《西遊記》來說,黑熊精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妖怪,也沒啥顯著的過往經歷。從《西遊記》原著中是很難挖掘出什麼有用的東西的。

但是《西遊記》是不朽的鉅著,它的出現又產生了很多續集、外傳之類的小說,其中就有一部提到了黑熊精,關於黑熊精之前的經歷也有提到,並且也解了《西遊記》中關於黑熊精一難中的一些不解難題,相對來說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說起黑熊精的以往經歷,還得從如來佛祖給唐僧準備的寶物九環錫杖和錦襴袈裟說起。在西遊記中這兩件寶物連同三個箍都是如來佛祖交給觀音菩薩給唐僧使用的。東西應該是如來佛祖本人的,其實並不是這樣。

其中九環錫杖就是出自地藏王菩薩,在有些影視作品中我們會發現地藏王菩薩的法杖和唐僧的九環錫杖是非常相似。

關於九環錫杖,《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描寫:

西遊取經隊伍中,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 第2張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這個羅卜就是地藏王菩薩,因爲此寶是地藏王菩薩貢獻的,所以他的法杖和唐僧的九環錫杖相似就不難理解了。

而最厲害的錦襴袈裟原是觀音菩薩所有,關於袈裟的描寫原著中有這樣一段:

……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

這段袈裟的介紹篇幅比較長(僅留需要做分析的一部分)正是因爲此寶物原是觀音菩薩所有,所以介紹纔會如此詳細,非常熟悉嘛。

袈裟有一個功能,叫做“凡舉動有七佛隨身”。在佛教中只有觀音菩薩是七佛之師,(當然取經結束後,唐僧和孫悟空晉升佛位,可以稱觀音菩薩爲“九佛之師”了)正是因爲此袈裟是觀音菩薩的,所以纔會有這個七佛隨身的功能。

另外袈裟的介紹中還有一段“照山川,驚虎豹;引海島,動魚龍”,和觀音菩薩早年一些經歷也有關係。

原來當年觀音菩薩選道場時看中了南海的珞珈山,當然當時此山尚無名,或者說還不叫珞珈山。觀音菩薩選中此地後脫下袈裟,用袈裟施法力趕走了山上的鳥蟲怪獸以及山中妖怪。此山也因此叫做了珞珈山,最早是叫“落袈山”,原意是“落下的袈裟”,後來改名成現在的“珞珈山”。

觀音菩薩入主珞珈山潮音洞後,將前面瑪瑙灘的守衛重任,交給了自己的徒弟惠岸行者(也就是木叉),關於惠岸行者西遊記中是有這樣的描述:

汪洋海遠,水勢連天。祥光籠宇宙,瑞氣照山川。……羅紋石上,護法威嚴;瑪瑙灘前,木叉雄壯。

西遊取經隊伍中,牛魔王和黑熊精爲什麼不能加入? 第3張

這段話說明了木叉的任務。珞珈山正面雖然有木叉守衛,而後山因菩薩勢力單薄一直無人看守,因此她的錦襴袈裟就一直留在了後山作爲震懾之用。寶物在無持寶人壓制時會發出光芒,就像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在兵器被仿製時被黃獅精發現。

此寶的光芒引來一個野生妖怪,這個妖怪就是黑熊精。因爲袈裟上有觀音菩薩的法力,黑熊精偷盜時被發現,聞訊趕來的木叉與黑熊精大戰數百回合,觀音菩薩覺得此妖有些本事想收爲己用。但想降服黑熊精,也絕非易事!黑熊精逃脫不知去向。

後來袈裟用作取經之用,黑熊精打探到此消息後,覺得是個機會(至少比從觀音菩薩手中奪要容易),就一直在觀音禪院蟄伏,目的就是等取經人的到來,然後盜走袈裟。

而此次孫悟空前來搬取救兵,正合觀音菩薩心意,這是收復黑熊精的好時機。

因爲取經人的徒弟觀音菩薩已經找好了,根據這三人的實際情況,豬八戒和沙和尚根本不需要帶箍,正好節省下來兩個。

以觀音菩薩的法力,打敗黑熊精不在話下,但是她一直存了將黑熊精收爲己用的心思。所以此次出山並沒有靠武力來解決,而是聽從了孫悟空的建議,變做了妖精的模樣,這纔有了後面黑熊精吃下了孫悟空所變成的丹丸。觀音趁機給黑熊精帶上了禁箍咒。

在西遊記原著中,菩薩降伏黑熊精時說過這樣的話:

菩薩道:“孽畜, 你如今可皈依嗎?”那怪滿口道:“心願皈依,只望饒命!”

你如今可皈依嗎?“如今”二字說明觀音菩薩一直就有收服黑熊精的打算,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在不影響取經的前提下,用一個禁箍咒降服黑熊精,既爲取經隊伍解決了困難,也爲自己解決了後山無人看守的問題。相當於用袈裟換下一個箍,用黑熊精守山來替代袈裟守山,也算是應了佛家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