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辛棄疾的一生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辛棄疾的一生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的文學家與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

辛棄疾的人生分爲兩個明顯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出生到23歲時南歸宋朝,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是大英雄,可以說是戰神級別的人物,在戰場上已經達到了人生巔峯。第二個階段是歸宋後直至人生終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辛大爺變成了著名詞人,在文學上達到了人生巔峯。

戰場上的無敵將軍歸宋時,南宋的執政者是宋高宗趙構,一生主和的宋高宗不需要辛棄疾這樣的暴力分子,雖然“壯聲英概,懦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但卻馬上遣散他帶過來的部下,然後讓他做的是江陰籤判這樣負責文案工作的職位,之後陸續做過知府、提點刑獄、轉運使,安撫使,就是沒有讓他接觸更擅長的軍務,包括繼任的皇帝都是如此。

辛棄疾的一生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很明顯,辛棄疾在南宋不是很受待見,即使是主張北伐的宋孝宗也不太敢用他,雖然欣賞他的《九議》、《應問》、《美芹十論》等建議,卻因爲辛棄疾比較激進,和朝堂上的主戰派都無法很好地融合,只能棄之不用,曾經殺得金人膽寒的辛棄疾在宋孝宗發起的“隆興北伐”中竟然找不到合適的位置。

辛棄疾閒極無聊,在湖南做安撫使時,以剿滅盜賊和震懾不服王化的蠻人的名義,組建了一支2500人的特種部隊“飛虎軍”,史載:“軍成,雄鎮一方,爲江上諸軍之冠”。結果因爲“飛虎軍”太能打,轉頭朝廷就把他調到江西去做安撫使,讓他離開這支部隊,至此後,辛棄疾也明白了,主動不在接觸軍務,老老實實的做文官。

從湖南離開後,辛棄疾做了檢討,得出“剛拙自信,年來不爲衆人所容”的結論,從自己幾乎每年都要被調任也能看得出來自己在南宋朝堂上的尬尷地位。灰心的辛棄疾開始在江西上饒修建莊園,並給自己起了個“稼軒居士”的稱謂,才四十出頭的他沒有施展抱負的舞臺,起了隱居田園的心思,此後,辛棄疾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閒居。

辛棄疾之所以不受重用也不僅僅是因爲南宋朝堂上不斷變幻的國策,他投奔宋朝時才23歲,從小在金國長大,對南宋這邊的情況不是太熟悉,帶着草原民族習性的金國官場顯然更直率一些,放在南宋,或許很多大臣會認爲年輕直爽的辛棄疾是“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再加上他是“歸正人”,很多人對他都有疑慮,不敢讓他接觸軍務。

辛棄疾的一生爲何會有如此大的轉變? 第2張

等到年紀漸漸長大,熟悉了南宋朝堂上做官的習性後,又早就把人都得罪光了,他又無黨無派,在南宋連個同年都沒有,有什麼事也沒有人能幫襯,雖然和陸游朱熹的關係很不錯,但這幾位在當時也是屬於不得志的被壓迫人士,大家只能一起買醉感懷不公了,陸游、朱熹只是因爲主張不得認同,辛棄疾卻是始終得不到南宋朝廷的真正信任。

公元1207年,南宋寧宗開禧三年,當準備發動“開禧北伐”的韓侂冑再度想起辛棄疾時,他已經病重不能前行,不就後帶着半生遺憾病逝。23歲南歸投宋,68歲病逝,辛棄疾蹉跎幾十年,所有的抱負和遺憾只能寄情於詩詞當中,只能多次“醉裏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英雄般的辛棄疾在23歲時就死了,有着戰神潛力的辛棄疾在後半生被南宋朝堂上搖擺不定的戰、和爭論以及和光同塵的官場環境硬生生逼成了千古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