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司馬光在任職期間都有哪些貢獻呢?

司馬光在任職期間都有哪些貢獻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司馬光,大家肯定會想起“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吧,但是他成爲大臣時都做了哪些貢獻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司馬光爲官時發生的故事,請大家往下看。

司馬光在任職期間都有哪些貢獻呢?

司馬光的政治思想比較複雜。他尊孔稱儒,主張以仁義禮信來治國治民。他主張對百姓實行仁政。所謂仁政,就是要“興教化,修政治,養百姓,利萬物”。

用當代的話說,司馬光的“興教化”,也就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改變社會風氣。司馬光認爲文化教育是國家大事,應該抓緊抓好。

如果天下百姓思想不一致,就不可能同心同德地爲宋朝統治服務,就會發生問題,動搖統治基礎。因此,他十分注重學校教育,注重形成好的社會風氣。

當然,他所提倡的思想道德和社會風氣,不能超越封建思想道德的範疇。

但是,司馬光的立足點,是要對人民實行“仁政”,不主張對百姓實行殘暴統治。他甚至認爲,老百姓反抗朝廷,發生暴動,責任不在人民,而在於統治者;是各級官吏官逼民反,而不是百姓天生要造反。

爲防止百姓主要是農民起義,司馬光強調要“修政治”,即選用好人才,修改好政策法令,嚴明法紀等。司馬光的“養百姓”,就是要寬待百姓主要是農民,不要過分剝削農民,壓迫農民。

在司馬光看來,農民是天下衣食的直接生產者,如果不讓農民休養生息,維持簡單再生產,那麼,不但農民活不下去,國家也將貧窮衰亡。

這種“民爲貴”的民本思想,支配着司馬光的行動。

司馬光在任職期間都有哪些貢獻呢? 第2張

他一再反對當朝向農民增加稅收。他極力勸諫統治者不要揮霍民財。由於災荒,許多州縣老百姓受飢捱餓,“民多菜色”,而朝廷官吏還在那裏蒐括百姓,揮霍浪費,他怒不可遏,堅決要求朝廷節省開支,罷宴罷賜。

而他自己,則帶頭將恩賜交給公用。由於北宋農民徭役即無償爲國家勞動太多,甚至使農民流離失所,司馬光建議減輕勞役負擔。

也就是說,司馬光要求皇帝深刻檢討,並且讓大家都知道犯了什麼錯誤;之後,再想辦法如何“養民”即讓人民生活得好些,以轉災爲福。

這種爲民請命的膽量和氣概,當時並不多見。

“養百姓”是前提,“利萬物”是目的。所謂“利萬物”,就是有利於物質生產。司馬光不是清談家或空想家,他知道要國強民富,不發展生產,不重視生產,不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是一句空話。因此,司馬光同樣重視社會生產的發展。

他明確地說過,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而當時的一些政策法令,已經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司馬光再三主張整頓和恢復“常平侖”以促進農業生產。

從上述中心政治思想出發,司馬光在政治、經濟、思想、道德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種種弊端,提出了批評。尤其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前,他任諫官和侍從時,更對時政提出了許多革新意見。

司馬光對於當時朝廷麻木不仁,反而以歌舞昇平來掩蓋問題成堆的狀況,十分不滿,指出這是不事進取,得過且過的壞風氣。他強調“務實”,要少說空話,多幹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而他自己,則是埋頭苦幹的務實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