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姚廣孝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他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請聽我詳細道來。

身在佛門心不靜,攪動天下不安寧

姚廣孝其實也並非他的本名而是朱棣登基之後給他的賜名,他的本名叫姚天僖,他出身於蘇州長洲一箇中醫世家。雖然是中醫世家,但是他並沒有傳承祖傳的中醫,而是在14歲時選擇出家當了一名僧人。

出家之後的姚廣孝也並不安分,他並不是一心向佛,在鑽研佛學之餘,他還鑽研道教和儒教的經典。青年時期的姚廣孝還拜當時著名的道士席應真爲師,學習道教的陰陽術數,除了與席應真學習道術之外,姚廣孝還與當時的名儒宋濂高啓等人交往密切,經常探討儒學,所以姚廣孝不是一個安分的佛教信徒,他堪稱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

姚廣孝的佛心與殺心並存早在他青年時期就已經有相士下過斷言,當初他曾經遊覽福建莆田南少林的嵩山寺,在這裏他與元末明初時期的著名相士袁珙相遇,他請袁珙爲他相面,據《明史·姚廣孝傳》記載:相者袁珙見之曰:“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這意思就是袁珙說姚廣孝的面相比較奇異,三角眼,面容如病虎,生性必然嗜殺,將來他必是劉秉忠這樣的人。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這裏說一說劉秉忠是個什麼人,劉秉忠是南宋末年的一個和尚,法號子聰,他以僧人的身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賞識重用,爲忽必烈統一中國攻滅南宋出謀劃策,後來劉秉忠還俗成了宰相

因此劉秉忠也是以一個僧人的身份幫助元世祖忽必烈興起殺戮,統一中國,是元朝的開國功臣。可是劉秉忠當時在民間的名聲並不好,而袁珙把姚廣孝比喻爲劉秉忠,姚廣孝非但沒有不高興,反而還以此爲榮。從此姚廣孝立志要做下一個劉秉忠,輔佐一代明主建立新的王朝。

朱元璋繼位後雖然大力推崇儒家學術,重視儒家理學,但他同時也很重視佛教和道教,他曾下詔廣招天下通儒學的僧道入朝爲官。姚廣孝由於精通儒釋道三家學術,因此當時被不少高僧和名儒推薦入朝。

不過姚廣孝的思想有些離經叛道,因此沒能通過朝廷考覈,但是他卻獲得了皇家僧職的身份,成爲受皇室供養的僧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時,朱元璋的嫡妻馬皇后去世,朱元璋決定給已經分封到外地的諸子藩王分派主錄僧,幫他們誦經禮佛超度馬皇后,這一年47歲的姚廣孝就是以皇家僧人的身份接觸到了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2張

據《明史紀事本末》中記載,姚廣孝被僧錄司推薦去面見燕王朱棣時,他第一次見到朱棣就說:“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

姚廣孝這意思就是告訴朱棣,如果朱棣招他爲燕王主錄僧的話,他就會送給朱棣一頂白帽子戴。

要知道朱棣當時已經是燕王了,“王”字頭上加“白”字那不就是一個“皇”字,所以姚廣孝的寓意就是指他能幫助朱棣當皇帝。

姚廣孝的這些話在當時聽來有些天方夜譚,當時朱元璋的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還在世,熟悉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朱標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最受皇帝信任且權力最大的皇太子,只要朱標在世,任何人都難以撼動他的太子之位,所以姚廣孝的這些暗示在當時看來絕對是天方夜譚。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3張

但是姚廣孝的天方夜譚正好遇到了有野心的朱棣,雖然朱棣明知道只要大哥朱標在世,他能繼承皇位的希望是極其渺茫,不過他還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最終向僧錄司點名要了姚廣孝當燕王府主錄僧。

就這樣姚廣孝跟着朱棣來到了燕王封地北平(現今北京),姚廣孝就成了北平慶壽寺方丈住持兼燕王府主錄僧。不過據記載姚廣孝名義上是慶壽寺的方丈住持,實際上他經常出入燕王府中,還時常與朱棣在密室中密談,雖然兩人對外稱是探討佛法,實際上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圖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姚廣孝也就成了朱棣身邊的高級參謀。

一個出家的和尚不去敲木魚唸佛經,整天想着謀劃天下大事,所以姚廣孝壓根就不是一個正經的和尚。

當然,姚廣孝的一身謀略與狼子野心的朱棣也完美貼合,朱棣驍勇善戰,野心勃勃,但是他身邊大多都是武將,沒有能出謀劃策的人,他缺乏的就是像姚廣孝這種能幫他謀劃的高級參謀,所以當姚廣孝與朱棣相遇,就註定了未來的大明不會太平下去。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4張

果然朱棣選擇姚廣孝當主錄僧沒選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太子朱標在38歲的年紀英年早逝,朱元璋幾經權衡之後,最終選擇了冊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當時已經去世)爲皇太孫,朱標的去世也給將來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帶來了機會和藉口。

隨着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棣的侄子朱允炆繼位成爲了建文帝,也讓朱棣感到了強烈的危機感。

原來朱允炆在當皇太孫時,就已經意識到了各地手握兵權的藩王叔叔們對皇位的威脅,因此朱允炆在繼位之後就決定厲行削藩,搶先剪除藩王叔叔們。

朱允炆繼位之後先後將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第七子齊王朱榑、十三子代王朱桂以及十八子岷王朱楩削除王爵廢爲庶人並圈禁起來,後來又逼得朱元璋第十二子湘王朱柏自盡。

在短短半年的時間內四王被廢囚禁,一王被逼自盡,這使得朱棣十分憂慮,因爲他知道在諸藩王中以他的勢力最強,侄子朱允炆的屠刀早晚得砍到自己身上,因此在這期間朱棣經常找姚廣孝密議對策。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5張

其實朱棣當時已經有了決意起兵把朱允炆拉下馬的心思了,但是他缺乏自信,因爲他如果起兵的話,那可是以一隅敵全國,不得人心且贏得面非常小,所以他一直在猶豫是起兵搏一搏還是任由侄子朱允炆宰割。

在朱棣猶豫的時期,是姚廣孝給予了他信心,《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姚廣孝的意思就是他認爲天註定要讓朱棣當皇帝,後來姚廣孝爲了堅定朱棣起兵的決心和信心,他特意找來了當年爲他相面的相士袁珙給朱棣相面,他串通袁珙忽悠了朱棣,讓袁珙告訴朱棣的面相是天生的皇帝相,皇位非朱棣莫屬,朱棣當皇帝乃是天命所歸。

這才使得朱棣下定決心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朱棣在外一面籠絡武將爲起兵做準備,姚廣孝則一面在燕王府內部祕密替朱棣操練士兵和打造武器,爲了掩人耳目,姚廣孝還特意命人在燕王府內雞鴨鵝禽類動物,用動物的叫聲掩飾。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6張

就在朱棣起兵的當天突然下起了暴風雨,燕王府的瓦片被狂風颳了下來,瓦片落地在當時屬於是不祥之兆,因此朱棣和將士們都十分憂慮,姚廣孝卻化解了這個不祥之兆,他說:“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

姚廣孝的意思就是說狂風暴雨預示着飛龍在天,而瓦片落地,這才能讓王府的青色琉璃瓦換上皇帝才能使用的明黃色琉璃瓦。

就這樣在姚廣孝的一番奇妙解釋下,明明是不祥之兆,被說成了朱棣將成爲皇帝的龍興之兆,這也極大的鼓舞了朱棣和其部下起兵發動靖難的信心。終於在姚廣孝的謀劃之下,明朝初期長達四年的叔侄爭位南北混戰拉開序幕。

雖然姚廣孝在“靖難之役”時沒有參與到一線戰場上,但他輔佐了朱棣的長子朱高熾守衛北平,爲朱棣在前線作戰提供了強力的後勤保障,後來還是姚廣孝幫助朱高熾擊退了奇襲北平的大將李景隆,粉碎了朱允炆一方偷襲朱棣老巢的計劃。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7張

到了“靖難之役”的後期,又是姚廣孝清楚地認識到了局勢,他看透了朱允炆想要打持久戰消耗朱棣的戰略,於是他寫信建議前線的朱棣趁着得勝之師速攻南京纔是上策。於是朱棣率軍奇襲了南京,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朱允炆戰敗舉火焚燒了南京皇宮從此失蹤,朱棣則順利登基爲帝。

在《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載: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爲多,論功以爲第一。

這個意思就是說姚廣孝雖然在“靖難之役”時沒有親自到戰場上,但是朱棣的戰略和策略都是由姚廣孝所謀劃,所以朱棣能取得“靖難之役”的成功,姚廣孝出力最多是第一功臣。

因此在公元1403年朱棣改元永樂之後,他犒賞跟隨自己起兵的功臣,稱姚廣孝是靖難第一功臣。

就這樣一個不正經的和尚姚廣孝一面口唸佛號,一面卻幫朱棣煽動策劃了“靖難之役”興起了無數的殺戮,姚廣孝的所作所爲也與出家人慈悲爲懷的理念大相徑庭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8張

放下屠刀斷心魔,涅槃重生欲成佛

就看姚廣孝的事蹟發展來看,在朱棣登基之後,他本應像元朝的劉秉忠一樣,還俗受封成爲宰輔之臣,與皇帝共同治理天下。

可是姚廣孝卻沒有這樣,即便朱棣堅持想讓他還俗,還賜給他俗名姚廣孝讓他還俗當官,並給他修建了豪華的住宅,還給安排了無數的美女。但是已經68歲的姚廣孝早已看透了功名利祿,他堅持拒絕了朱棣的封賞。

最後姚廣孝只接受了朱棣的賜名和象徵性的虛職太子少師之職,每天清晨姚廣孝就以俗名穿上官服參加朝會,下了朝之後他就立刻換上僧衣恢復道衍和尚的法名,繼續居住在慶壽寺當方丈住持,並且他還把朱棣賞賜的金銀珠寶全部分給了窮苦百姓,自己每天依舊吃着粗茶淡飯過着僧人生活。

朱棣對姚廣孝極爲信任,即便他不肯入朝爲官,每日依舊生活在寺廟中,可是每遇國家大事朱棣必定到寺廟中請教姚廣孝,因此時人稱他爲黑衣宰相。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9張

不過與之前不同,姚廣孝在朱棣登基之後,他給朱棣的建議大多是安民惠民的國策,在軍事行動上他不再給朱棣提建議,包括朱棣後來五次北伐蒙古,姚廣孝都沒有爲朱棣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

姚廣孝的這一舉動似乎說明了他當時對自己興起“靖難之役”的殺戮有些悔悟,所以他只想幫助朱棣善待百姓,不想再爲朱棣的殺戮而出謀劃策,頗有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境。

能讓姚廣孝做出這些舉動的還是當時的人對他的譴責和諷刺,姚廣孝當時寫了一本名爲《道餘錄》的書,在書中他站在佛教的立場譴責了儒家聖賢朱熹、程顥、程頤等人尊儒斥佛等行爲。

由於姚廣孝在著作中批評了儒家聖賢,因此他觸怒了當時的讀書人,引起了儒家子弟的反感和譴責,很多人都嘲諷他身披袈裟卻有着魔鬼心腸,幫助朱棣興起了殺戮。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10張

姚廣孝後來回家省親,去看姐姐,連他的姐姐都對他閉門不見,他又去見故友名儒王賓,也被拒絕見面,王賓託人帶話給他稱:“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而後姚廣孝又去探望姐姐,結果卻遭到了姐姐的責罵,姐姐罵他不僅禍亂天下,還污衊詆譭儒家聖賢,稱家裏有他這個弟弟是家門不幸。

這些譴責、諷刺甚至責罵,都讓姚廣孝深深地不安,他也明白自己似乎是做錯了,造下了罪孽,所以他此後不再爲朱棣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只給朱棣在惠民、安民這些給百姓謀福利的政策上提出合理的建議,姚廣孝希望能放下屠刀洗滌罪孽。

姚廣孝想安心的當一個僧人,他甚至都對建文帝朱允炆產生了憐憫和懺悔。永樂十六年(1418年)時,84歲的姚廣孝病重即將圓寂,在臨終前朱棣去探望他,問他還有什麼遺願,他卻回答:“僧溥洽系久,願赦之。”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11張

溥洽是一個很特殊的僧人,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當時傳聞朱棣攻入南京後,朱允炆點火焚燒皇宮,但是朱允炆並沒有被燒死,而是僧人溥洽幫助朱允炆化妝成了和尚逃了出去。

因此朱棣繼位之後就把溥洽拘禁起來,嚴刑拷問朱允炆的下落。但是溥洽始終不承認幫助朱允炆逃跑,所以朱棣一直把他拘禁起來。

姚廣孝勸朱棣釋放溥洽,也是暗示朱棣該放下朱允炆了,畢竟當時朱棣已經在位十六年,皇位已經鞏固了,即便朱允炆在世也撼動不了朱棣的皇帝之位了,所以朱棣何必執着於尋找朱允炆,釋放溥洽也是讓朱棣放下對朱允炆的執念。

朱棣尊重了姚廣孝的遺願,釋放了僧人溥洽。所以從姚廣孝的最後遺願來看,他對朱允炆是充滿了愧疚之情,他想在臨死時懺悔當初興起殺戮的過錯。這也說明了姚廣孝在最後放下了他當初的殺戮之心,恢復了他的佛心本性,他想以一個僧人的身份離開塵世。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12張

寫在最後

姚廣孝去世後獲得了配享朱棣太廟的殊榮,不過在一百多年後,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時,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卻下旨稱:姚廣孝佐命嗣興,勞烈具有。顧系釋氏之徒,班諸功臣,侑食太廟,恐不足尊敬祖宗。

這意思就是說姚廣孝雖然是靖難第一功臣,但是他始終沒有還俗,還是一個僧人,而僧人身份不適合配享太廟,於是朱厚熜就以姚廣孝的僧人身份把他請出了太廟。

其實朱厚熜把姚廣孝從太廟中移除也是有兩點原因,其一,朱厚熜是歷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他極度信仰道教,作爲一名道教教徒,每次去太廟祭祀,都要祭拜一個佛教信徒,因此他肯定心裏不舒服,這也成了他把姚廣孝移出太廟的原因之一。

其二就是姚廣孝對於朱棣來說是靖難第一功臣,但是朱棣是以藩王身份成功上位,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說,姚廣孝煽動朱棣起兵爭位這就是不忠,朱棣可以稱讚姚廣孝,但後世的明朝皇帝卻不能認可他,畢竟如果認可他,那不就是認可鼓勵藩王們都多養一些像姚廣孝這樣的人,尤其是朱厚熜還是以藩王身份繼位的人,更對藩王上位很是忌憚了。

姚廣孝作爲靖難第一功臣,爲什麼會被移出太廟? 第13張

也由於姚廣孝屬於是亂臣賊子和離經叛道之徒,所以後世對他的評價不高,尤其是清朝編寫的《明史》對他是頗爲貶低,後來清高宗乾隆皇帝修撰《四庫全書》時,乾隆特意下旨不許把姚廣孝的著作收錄進《四庫全書》,就是因爲姚廣孝煽動朱棣起兵和譴責儒家聖賢的行爲。

姚廣孝這一生的傳奇經歷比之朱元璋和劉秉忠絲毫不遑多讓,只不過朱元璋和劉秉忠都是假和尚,最後都還俗了,而姚廣孝卻是真和尚,他晚年對自己所造殺戮心生悔意,他不接受官職,不肯還俗,儘可能的去補償自己的罪孽,這些都代表着他最後重拾佛心本性。所以這也能理解姚廣孝爲何是一面口唸佛號,一面製造殺戮的矛盾體了。

正所謂:

身在釋門心不安,攪動天下地覆翻。

一心想洗前生孽,佛心歸來肉身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