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成語“路不拾遺”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成語“路不拾遺”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路不拾遺”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成語“路不拾遺”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拼音】: lù bù shí yí

【解釋】: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成語故事】:

成語“路不拾遺”歷史出處是哪裏?有怎樣的典故? 第2張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做買賣的人途經武陽(今邯鄲大名、館陶一帶),不小心把一件心愛的衣裳丟了,他走了幾十裏後才發覺,心中十分着急。這時候,有人勸慰他說:

“不要緊,我們武陽境內路不拾遺。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

丟衣裳的人半信半疑。他心裏想:這可能嗎?轉而又一想,找找也無妨。

於是他轉身回去,果真找到了他丟失的衣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