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成語“扣盤捫燭”源自何人呢?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扣盤捫燭”源自何人呢?有什麼歷史典故?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扣盤捫燭”源自何人呢?有什麼歷史典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成語“扣盤捫燭”源自何人呢?有什麼歷史典故?

【拼音】: kòu pán mén zhú

【解釋】: 扣:敲;捫:摸。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成語故事】:

有一個人,由於生下來眼睛就瞎了,因此,他不知道太陽是怎麼樣的東西。有一次,他聽到別人說太陽的形狀很像銅盤,就找了一個銅盤,敲了敲,發出的聲音,他就牢牢的記在心中。有一天,他聽到了鐘聲,便告訴人家,那就是太陽。但是人們卻糾正他:“太陽不僅像個銅盤,它還會像蠟燭一樣的發光呢!”他回到家裏,找了一枝蠟燭,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這種形狀。”後來,他摸到了一枝“鑰”(就是很小的笛子),就大聲的說:“這一次太陽可讓我找到了。”

成語“扣盤捫燭”源自何人呢?有什麼歷史典故? 第2張

盤,這個字現在是皿部,古時候是木部,因爲古時候的盆大部分都是用木頭做的。太陽和鍾鑰,原來都是兩種完全不相關的東西,明眼的人,自然一目瞭然,但是眼睛壞了的人,只憑着別人的一言半語來猜測,當然會鬧笑話,所以以後人們將這段話引申成“扣盤捫燭”這句成語,比喻因爲認識不清,而錯下結論。

同時,這句成語和道聽塗說一樣,都是勸我們要了解事情的全盤真相,不要觸及表面就妄下結論,這樣一定會鬧笑話,同時也做不好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