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范仲淹的身世如何?他有哪些經歷呢?

范仲淹的身世如何?他有哪些經歷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仲淹的身世如何?他有哪些經歷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范仲淹的身世如何?他有哪些經歷呢?

范仲淹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帶着他改嫁到朱家,他也因此而改名爲朱說。當時的朱家在當地也算是一富戶,但范仲淹卻對從來不奢靡浪費,對自己的生活要求特別嚴格。後來偶然的機會,他知道自己並不姓朱,而是姓範,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他收拾好細軟,拜別母親前往應天府書院求學。

在書院學習的那些日子裏,范仲淹生活極爲拮据,每天就是白粥就鹹菜填飽肚子。他的同學看着過意不去,就回家向自己做官的父親說起這件事。這位官員聽了以後,吩咐家裏的廚子在給兒子做飯菜的時候多備了一份,讓他帶到書院送給范仲淹。

第二天,這位同學還想繼續給范仲淹送飯菜的時候,卻發現昨天送的飯菜他根本就沒有吃,而且已經發黴變質了。同學非常生氣,問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范仲淹非常禮貌地回了一個禮,說:“我已經習慣了現在白粥鹹菜的日子,如果嚐了你的美食,我擔心從此就吃不慣白粥鹹菜了。”同學聽完心中暗暗敬佩,覺得范仲淹真是一位嚴於律己的人。

范仲淹的身世如何?他有哪些經歷呢? 第2張

范仲淹拒食同學的美食,我從中看到了自律,還看到了一個道理。

前段時間在電視上看到有一行僧人在修行,他們一路步行,途中拒絕了所有信徒羣衆的施捨,並且一再強調,他們的手不可以碰錢,所以不要再給他們錢了。他們修行的時候,化齋是隨機性的,走到哪裏需要化齋了,就化些簡單的食物,從來不會在中途接受其他人的施捨。

這些僧人的表現讓我敬佩,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施捨,對方都必須要接受。

有人覺得,你比我窮,你過得比我慘,我接濟你是做好事,你拒絕我就是看不起我,甚至是故扮清高。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去施捨,這並不是善。就像那些修行的苦行僧,有些覺得給他們一些錢,自己就可以積功德,這種目的性很強的施捨其實就是一種交易,所以僧人們會拒絕。

范仲淹不僅是思想境界高,他確實以身作則,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活出了他想要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樂在其中。就像孔子誇學生時的一般:“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