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四川是個天險之地,爲何蜀漢之後再無強勢勢力?

四川是個天險之地,爲何蜀漢之後再無強勢勢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簡稱“蜀”,亦稱“劉蜀”“季漢”。263年爲魏所滅。共歷二世二帝,國祚四十三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來征戰,令人關注的從來都是奇謀猛將,殊不知任何一場戰爭謀劃一定是始於地理,所有的戰略戰術都將圍繞地理這個冷兵器時代人力最難征服的因素展開。四川天險天下知,爲什麼除了蜀漢,再難有勢力憑藉四川天險對天下格局產生影響,本文就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四川這個天險之地。

雄關千年不破

四川漢壽(現劍門縣)坐落於古蜀國通往主流文明最核心的道路—金牛道,其南30裏,重巒疊嶂的大劍山有若被天降利劍劈出一條山谷窄道,谷底寬五十米,谷頂寬百米,兩側山壁如刀劈斧鑿,有若一線天。當年諸葛孔明於此建關名曰“劍門關”扼守金牛道,可能當時的孔明也沒想到他建下的是一座從誕生之日起就從未被正面攻破的雄關,他更沒想到這座永不沉沒的堡壘卻從未真正保護住益州。

四川是個天險之地,爲何蜀漢之後再無強勢勢力?

公元263年,魏國伐蜀,十五萬大軍出關中,浩浩湯湯,勢如破竹,一戰奪回曹操手中丟失四十餘年的漢中。益州門戶從此大開,隨後鍾會部破陽安關、白水關更是高歌猛進,卻不想終止步於姜維部五萬餘人扼守的劍門關,此後終滅蜀之戰,鍾會在關前寸步難進。這一戰劍門關名揚天。伐蜀之戰耗費魏國十年戰爭積累,雖奪下漢中,但止步劍門,後勤難繼,撤軍已成爲唯一出路,但這一撤漢中亦難守,典型的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完敗。不出意外隨着鍾會這一撤,蜀漢還有數十年偏安。

陰平之後,川中無天險

絕境往往逼出力挽狂瀾的英雄,諸葛亮是這一類人,姜維亦是,可這次英雄卻出在魏國——奇才鄧艾

當鍾會尚在漢中鏖戰之時,漢大將軍姜維尚在沓中(現甘肅舟曲縣)屯田,得知魏軍突入漢中後,急急回援,而此時奉命堵截的魏將爲鄧艾與諸葛緒,其中鄧艾在後面追,諸葛緒在前面堵,可惜熟悉地利的姜維通過多次迂迴,終在橋頭衝出包圍圈,匯合漢中敗軍固守劍門關,此時率3萬兵卒的鄧艾在此戰的任務已經失敗,他完全可以如諸葛緒一般就地駐紮等待下一步軍令。

可是奇才終是奇才,在橋頭追逐姜維之時就聽本地嚮導說過從橋頭翻越連綿七百里的摩天嶺即可繞過劍閣到達四川盆地,只是此路只有山中老獵人走過,要行軍恐怕是萬萬不能。寄希望於戴罪立功的鄧艾決定賭一把。於是3萬人開啓一場翻越七百里無人區的戰略迂迴,沿途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歷萬難而至懸崖,崖下就可看到連綿翠綠的四川盆地,鄧艾心一橫裹毯滾落,此後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過江油,陣斬諸葛瞻等蜀國最後的一批主站派,兵臨成都,迫降蜀漢,最後導致劍門開門而降。

四川是個天險之地,爲何蜀漢之後再無強勢勢力? 第2張

很多人疑惑甚至怒罵,爲何蜀後主要降,鄧艾已是殘兵,姜維尚死守劍閣,封成都而守,等蜀國東南駐軍回援剿滅鄧艾不行嗎?完全可行!但是沒意義了。

蜀漢以一州之力抗魏四十餘年,從二十年前的《出師表》中就能看到“益州疲弊”,二十年後可能已是“益州凋零”了,戰爭潛力已經被過度開發,守住四川完全憑的就是劍門天險,益州難攻的信念。而此時信念已破,魏軍可以從摩天嶺開陰平道而來,那麼更往西的大山之中有更多的道路可開,疲敝凋零的益州已經沒有能力守護那麼多地方。雖然開闢一條戰略路線困難重重,對魏國國力而言亦是非常困難,但是終究是開闢出來了,這就是戰略威脅。就像當代我們都知道核武器不會使用,但是擁核與不擁核的國家世界影響力完全就是兩個層級。

四川是個天險之地,爲何蜀漢之後再無強勢勢力? 第3張

雄關依舊在,昨日黃花

北宋立國之初,前蜀與後蜀在五代十國的亂世偏安近七十年,但中原歷經逐鹿,終於出現霸主宋,而北宋滅蜀僅用了六十六天,近七十年底蘊的後蜀僅抵抗了兩個月,不如蜀漢多矣。從地理上來解釋,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後蜀比之數百年前的蜀漢有一個最大的劣勢——荊州。北宋從南唐手上奪下荊湖地區,徹底破壞了後蜀和南唐之間的聯繫,也讓兩國效仿蜀吳抗魏的計劃無法實施。宋軍從漢中、白帝兩路出兵,再加上後蜀西部羣山中可能出現的宋兵,徹底瓦解了後蜀的抵抗意志。

陰平道開闢之後,對四川的影響不僅僅停留在地理層面,更是精神層面。除了當權者,沒有人願意去維護一個註定失敗的政權,因此三國之後的攻蜀戰爭往往都發生在亂世行將結束的後期,並且一定是多路出兵,以勢威壓,基本不戰屈人之兵,畢竟四川天險是實實在在的,既然獲得中原霸權後攻蜀基本可不戰而勝,那麼誰也不願前期就陷入攻蜀的泥潭。正是源於此種思想,四川倒是在歷朝歷代的亂世中得以成爲華夏大地的一塊避戰樂土。

山川在德,不在險

庇佑蜀漢一州抗一國四十餘年的益州天險,隨着陰平道的開創,再難現昔日光輝。任何割據勢力企圖憑益州天險割據,都會面臨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即中原勢力通過圍困益州,先平天下,再以無雙國力,壓服四川。因此無論中原如何混戰,三國之後的戰略格局都圍繞南北對峙展開,益州從蜀漢的獨立立國到後來只能成爲南北對峙雙方的重要籌碼,從此喪失獨立性。北方勢力奪取益州,可順仿西晉滅吳,順大江東去掃蕩荊襄,南方政權奪之則可與淮南、荊襄組成防禦羣,構建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不再獨立的四川卻可以成爲決定南北勢力的勝負手。

當然四川天險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隨着歷朝歷代對四川寶地的開發,更多的入川道路逐漸出現,而且更加寬闊和平整。隨着整個社會生產力的進步,人類對天險的征服能力也在不斷進步。說到底隨着社會發展,戰爭更偏向綜合國力之間的競爭,更看重雙方的短板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