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都面臨着哪些質疑?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都面臨着哪些質疑?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號雍正。這是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朝的雍正皇帝繼位後,隨即就迎來了對他登上帝位的不合法質疑,這個質疑還不是小範圍,是從上到下,全國性的質疑。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都面臨着哪些質疑?

而最先向雍正發難的,竟然他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新皇帝繼位,當然要馬上給生母上太后的尊號,但雍正於繼位的當月下詔走這個流程時,卻被生母毫不猶豫拒絕。

根據《雍正起居注》中的記載,烏雅氏明發懿旨稱:“欽命予子纘承大統,實非夢想所期”,當衆讓雍正下不來臺。

且烏雅氏不顧雍正認慫式的“屢次叩請”,直至第二年五月病死時,也沒有接受雍正所上的皇太后尊號。母子關係對立如此,結果被民間傳揚雍正“逼母”。

生母的質疑,已經預示着雍正未來要面對的,對其繼位合法性質疑的風波有多大。

雍正的親兄弟,大將軍王允禵被召回京城後,各種行爲舉止都沒有把雍正這個皇帝放在眼中,以至於“舉朝無不駭異”。

不過,失去了兵權後的允禵再怎麼鬧騰,也只是小兒科,真正讓雍正擔心的還是以允禩爲首的“八爺黨”。

允禩在雍正繼位後,即被加封爲和碩廉親王,但允禩卻表示:“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誅戮之意,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兩人的對立情緒絲毫沒有緩解。

最讓雍正感到恐懼的是,允禩在人心的獲取上,遠遠超過自己,雍正曾親口表示:“乃在廷諸臣爲廉親王所愚,乃以朕爲過於苛刻,爲伊抱屈,即朕屢降諭旨之時,觀衆人神色,未嘗以廉親王爲非……大小臣工因廉親王貽累者甚多,乃甘心忍受,並不歸怨廉親王,而廉親王恬然自安。”

由此可見,在允禩等皇室反對派的帶動下,雍正繼位之初面臨的局面多窘迫,皇室和羣臣都在公開或默默的質疑、抵制他。

手握羣臣、士紳人心的允禩不斷向雍正發起挑戰,政治上的交鋒無法顛覆時,甚至故意荒廢政務,不惜以身試罪,想逼迫雍正落下“欺弟”的名聲。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都面臨着哪些質疑? 第2張

和允禩同氣連枝的允禟在被髮配到西寧後,不但繼續聯絡舊部反對雍正,還公開揚言要出家,要跟雍正絕“兄弟之誼,君臣之分”。

允禩和允禟的種種行爲,都預示着,他們不怕死,也絕不會向雍正妥協,且寧死也要讓雍正背上“欺弟”的名聲。

面對連死都不怕的政敵,雍正也是心力交瘁,《雍正實錄》中記載,雍正哀嘆:“朕於家庭之間,實有萬難萬苦之處,不可以德化,不可以威服,不可以誠感,不可以理喻,朕輾轉反覆,無可奈何,含淚呼天,我皇考及列祖在天之靈,定垂昭鑑。”

雍正想不想殺允禩、允禟?在我看來,他其實從骨子裏是不想殺的,殺皇子和殺臣子,在性質上是兩回事,圈禁是最好的辦法,但不殺又能怎麼辦?

雍正的恨是允禩、允禟等人堅決的不妥協和行爲上的逼迫換來的,這纔有了把他們改名爲“阿其那”、“塞思黑”的泄憤之舉,否則,殺人不過頭點地,何況是天潢貴胄。

改名的事實,也在實際上坐實了“欺弟”的名聲,本就在允禩等人的組織下,在羣臣和民間名聲不怎麼好的雍正,面對的詆譭和輿論壓力就更大了。

即使在允禩、允禟陸續暴亡後,民間對雍正殘暴的謠言也是屢禁不止。

例如,雍正五年左右,傳言“浙江海寧被屠城”,雍正七年時,傳言“紫微星落在福建,皇帝差人到福建,要將二歲以上,九歲以下的孩童都殺了”。

要知道,當時的民衆,讀書的不多,從衆心理極強,這個"從衆"就是從士紳、官員之衆,百姓所獲得信息的渠道有限,基本上是當地有名望的人說什麼就信什麼。

雍正繼位是否合法?雍正是否“逼母”、“欺弟”?是否“好色”、“嗜殺”?雍正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如此種種,民間百姓對皇帝的認知,全是從有名望的讀書人,以及說書人那裏得知。

可這些有名望的人,卻大多是同情允禩、允禟、允禵等人的,即使不同情他們,也會因雍正推出的新政,導致自己的利益受損而反對雍正,樂於對其進行詆譭。

如此從上到下的對雍正的質疑、詆譭和不信任,在信息不通暢的古代,雍正也辯無可辯。

他發佈的爲自己說話的詔書,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編撰的如《大義覺迷錄》之類反駁詆譭自己言論的書,老百姓也看不懂。這些,都需要讀書人幫助解讀和傳播。

雍正皇帝登基之後,都面臨着哪些質疑? 第3張

讀書人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又不願意站在雍正一邊。從上到下的逼迫、詆譭,是導致雍正最終採取嚴苛的手段對待兄弟們和臣子們的根本原因。

不是雍正不想自己的名聲好,他也在努力爲自己洗白和辯解,無奈,有心無力。

雍正前後的兩位皇帝,康熙乾隆不但喜歡下江南,還喜歡到熱河圍獵,彰顯王朝的盛世和武力,獨雍正繼位後,連京城都不敢出。

《雍正起居注》中記載,他爲此說道:“朕之不往,乃朕不及皇考之處,朕自知之。蓋以朕之兄弟阿其那,塞思黑等密結匪黨,潛蓄邪謀,遇事生波,中懷叵測,朕實有防範之心,不便遠離邊塞,此朕不及皇考者也。”

綜上所述,雍正很不容易,在幾乎舉國一致的反對中,還能堅持完成自己的新政,給失血的清朝補上營養,算是相當合格的皇帝。

唯獨可惜的是,他的名聲在當時及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真的挽回不了,畢竟,包括生母、親兄弟、大多數讀書人在內的反對者,及他們言論,影響太廣泛,沒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