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瓦崗起義軍強盛時直逼洛陽城下,爲何最後卻失敗了?

瓦崗起義軍強盛時直逼洛陽城下,爲何最後卻失敗了?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瓦崗寨起義,又稱瓦崗軍起義,共歷時七、八年(隋大業七年至隋大業十四年),當時響應者雲集,“百萬之衆,一朝可集,先發制人”。並且據《隋書》記載:“密與讓領精兵七千人,以大業十三年春,出陽城,北逾方山,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開倉恣民所取,老弱負繦,道路不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瓦崗起義軍強盛時直逼都城洛陽城下,爲何最後卻失敗了?

瓦崗起義軍的第一任首領是翟讓。翟讓是何許人也呢?據史書記載,翟讓“武功高強,頗有膽略,善使長槍”,初爲東郡法曹,後犯事被下獄治罪,本該處以死刑,可當時的獄吏黃君漢認爲翟讓是一條好漢,不該在監獄裏等死,就將他偷偷放了。隨後,翟讓逃至瓦崗,聚衆起義,一時之間響應者雲集,其中就有隋唐好漢之一的單雄信以及後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徐世勣,他們先是沿着永濟渠搶奪來往船隻,以致“資用豐給,附者益衆,聚徒至萬餘人”。

瓦崗起義軍強盛時直逼洛陽城下,爲何最後卻失敗了?

而瓦崗起義軍的第二任首領則是李密。這李密可不是翟讓這樣的窮苦人出身,而是貴族出身。他是西魏名將李弼的曾孫,開皇年間,襲父親李寬(隋朝上柱國、蒲山郡公)的爵位蒲山公,可是沒想到這位新任蒲山公卻站錯了隊。爲什麼這麼說呢?據史書記載,李密“好讀書,尤喜兵法,與楊玄感友善”,甚至還參與了後來的楊玄感起兵反隋。可惜,大勢之下,楊玄感兵敗了,而李密也隨之被俘,不過在押送途中逃脫,隱匿民間。

之後,李密於十二年,投瓦崗翟讓軍,先是聯合瓦崗附近的幾股小起義軍破金堤關,後又在滎陽大海寺設伏,擊殺了隋將張須陀。自此,李密取得翟讓信任,並統帥一軍,號稱蒲山公營。《資治通鑑·隋紀·隋紀七》記載:“密部分嚴整,凡號令士卒,雖盛夏,皆如揹負霜雪。躬服儉素,所得金寶,悉頒賜麾下,由是人爲之用。麾下士卒多爲讓士卒所陵辱,以威約有素,不敢報也。”

可惜這般強盛的瓦崗起義軍最終卻在王世充率領的隋軍打擊下全面失敗,以致李密走投無路,奔赴長安,向李淵建立的唐政權投降,不久便反唐出走被殺(“高祖使密領本兵往黎陽,招集故時將士,經略世充。時王伯當爲左武衛將軍,亦令爲副。密行至桃林,高祖復徵之,密大懼,謀將叛。”)。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瓦崗起義軍強盛時直逼洛陽城下,爲何最後卻失敗了? 第2張

究其原因,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內鬥。李密投靠瓦崗軍之後,在數次對隋軍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威望隨之越來越高,甚至隱隱有超過瓦崗寨創立者翟讓之意。而翟讓爲了瓦崗的發展,就主動把瓦崗軍的領導權交給了李密,本來一切都是往好的地方發展,可翟讓的哥哥翟弘以及王儒信等人又勸翟讓奪回領導權。最終,隨着矛盾日益激化,導致李密不得不殺了翟讓。

之後,李密一系與翟讓一系便勢同水火,再也不能擰成一股繩,於義寧元年(公元618年)十月,被王世充擊敗。《隋書》有云:“李密遭會風雲,奪其鱗翼,思封函谷,將割鴻溝。期月之間,衆數十萬,破化及,摧世充,聲動四方,威行萬里。雖運乖天眷,事屈興王,而義協人謀,雄名克振,壯矣!然志性輕狡,終致顛覆,其度長挈大,抑陳、項之季孟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