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譙周投降魏國之後,爲什麼能受封陽城亭侯?

譙周投降魏國之後,爲什麼能受封陽城亭侯?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志·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記載:“周幼孤,與母兄同居。既長,耽古篤學,家貧未嘗問產業,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研精六經,尤善書札。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視也。身長八尺,體貌素樸,性推誠不飾,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譙周投降魏國之後,爲什麼能受封陽城亭侯?

譙周之所以能在投降魏國之後,就受封陽城亭侯,是因爲“時晉文王爲魏相國,以周有全國之功,封陽城亭侯”。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從《三國志》的記載可以看出,譙周也是位飽讀經書的讀書人,忠君愛國的思想更是被從小灌輸,但爲何卻做出了“國尚可存,君尚立乎其位,爲異說以解散人心,而後終之以降”的荒唐事?

譙周投降魏國之後,爲什麼能受封陽城亭侯?

時值諸葛亮去世後,他的繼承人姜維主張以武克國,用武力的方式去侵佔他國土地,藉此達到削弱甚至消滅吳、魏兩國的目的。但戰爭的背後卻是給蜀漢帶來了很多弊端,其中百姓受到的傷害最嚴重。譙周也因此與尚書令陳祗(陳祗,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大司徒許靖兄長的外孫,權利一度超過大將軍姜維。對內假意結交黃皓,對外支持姜維北伐曹魏。)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結果不成,退朝後又寫下了《仇國倫》,這篇文章嚴厲指責姜維窮兵黷武,讓國內的百姓民生凋敝。雖說這篇文章被後世的儒學正統強烈批判,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也有不少至理名言,如:“處大國無患者,恆多慢;處小國有憂者,恆思善。”

之後,景耀六年(263年),姜維得到鍾會將要攻打蜀漢的消息,就上書讓劉禪派人去守衛險要之地,可當時朝政已被宦官黃皓把持,消息只傳到了劉禪耳中,大臣們並不知道。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打來,不用去理會。結果直到魏軍五路伐蜀,攻入漢中,劉禪纔派人去救援,已然爲時已晚。

譙周投降魏國之後,爲什麼能受封陽城亭侯? 第2張

雖然姜維將鍾會大軍擋在劍閣之外,卻也阻止不了與鍾會一同前來的鄧艾從景谷道偷渡,將諸葛瞻殺敗,然後率大軍逼向成都。這時候,成都城內,譙周勸劉禪舉國投降,以保全性命。按照史書記載,當時的蜀漢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只要劉禪能堅持到姜維前來,局面就會迎刃而解。東晉中期史學家孫盛有言:“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可惜,就在劉禪召羣臣入宮商議對策時,譙周力排衆議,勸劉禪投降。自此,蜀漢滅亡,劉禪也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爲安樂縣公;而譙周則是在司馬昭被拜爲相國後,受封陽城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