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明朝出了那麼多的奇葩皇帝,爲何國祚還能長達276年?

明朝出了那麼多的奇葩皇帝,爲何國祚還能長達276年?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3.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從正德開始,明朝就有了亡國之象,七搞八搞積弊很深,基本都是奇葩皇帝,那麼爲何明朝國祚還能長達276年?其實答案很簡單,原因只有一個:內閣制度和科舉制度,這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制度。

內閣制度,是一件偶然演變的制度

始皇統一六國,廢封建,建立郡縣制度,從此之後中國就進入了皇權時代。而這個制度到了明代,已經被髮展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就是權力高度集中在一人身上,而這個人就是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佔有慾極強的人,爲了能把這左右天下蒼生的權力牢牢的把握在自家手裏,果斷的廢除了實行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度。

朱元璋是苦出生,當過和尚要過飯,扛過槍打過仗,一路苦難重重地走過來,因此也特別能吃苦。因此團長政委他自己一個人幹,也能承受。但是他可以,他那些長在婦人手裏的子孫行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果然,朱元璋一死,第一個造反的就站出來了,他的兒子燕王朱棣。

朱棣通過武鬥把自己的侄子打跑了,自己就當起了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自己心裏也清楚,自己在臣下和天下百姓的心裏,是一個靠造反起家的主,是一個亂臣賊子,只是憑藉着強力獲得天下。爲此,朱棣開始不停地折騰,遠征漠北,七下西洋,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所作的一切皆是昭告天下,自己當這個皇上絕對優秀。既然忙着證明自己,朱棣自然就沒有那麼多時間消耗在忙政務上。於是特簡解縉,黃淮,胡廣,楊榮,楊士奇,金幼孜入直文淵閣,預備機務,謂之內閣。於是明朝的歷史上開始有了一個新的稱號—內閣。

明朝出了那麼多的奇葩皇帝,爲何國祚還能長達276年?

內閣在最初,只是皇帝的一個祕書班子,主要是替皇帝寫一些詔書和擬定文件。到了明英宗時期,內閣已經逐漸演變爲皇帝的智囊機構,而到了嘉靖時期,因爲這位修仙皇帝幾乎都在煉丹,因此內閣機構又演變爲了類似制定政策的行政機構,而這個機構的老大,就是內閣首輔。類似於現在的總理,內閣總理大臣,首相。

內閣首輔,百官誠服

內閣首輔,在最初的實際地位,其實就是相當於祕書處的祕書長,所管轄的也就是一羣祕書。但是隨着自明英宗時期內閣地位的提高,內閣的地位幾乎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而內閣首輔的位置也相當於內閣總理的地位。

那要怎樣才能成爲內閣首輔呢?

第一步,你必須是翰林出身。所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比如明朝歷史上特別有名的幾個首輔,像張居正,高拱,嚴嵩,商洛,夏言,幾乎全部都是翰林出身。除此之外,在明朝276年的時間內,就有五位狀元擔任了內閣首輔的位置,亦有多人是榜眼和探花。因此,如果要想有機會成爲內閣首輔,最低的要求就是你必須是庶吉士。而要想進入庶吉士,就必須要在殿試中考進所有進士中的前二十名,幾乎全是精英中的精英。

第二步,你要身體健康,才能活着。在明朝,皇帝的平均壽命也只有39.46歲,而普通百姓的平均年紀就更少平均爲35歲。小編我做了統計,明朝自第一位首輔李賢到最後一位魏藻德,共119位首輔,他們登上這個位置的平均年紀爲54.6歲。 要知道,那個年代,有時候一個闌尾炎都可能會要掉你的命。

第三步:排除疾病和天災,明朝的官場那也是異常的兇險,除了錦衣衛之外,還有一羣太監控制的東廠西廠,隨時約你喝茶。等你把這些都熬過去,等待你還有警察,如果考覈不合格就要滾回家,幾十年的努力一夜之間灰飛煙滅。但是這些都是一些前菜,明朝最爲可怕的還是黨爭。明朝的黨爭,在中國幾千年的官場中,那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明朝時期,科舉考試的發展到達巔峯,因此各地最優秀的人才都被國家招攬。於是幾個考試強省的進士,在進入崗位後爲了能更好地發展,就彼此結黨。比如最爲有名的就是楚黨,浙黨;還有以共同價值觀或者利益在一起結黨的有東林黨和閹黨。這幾個黨,你來我往,背鍋,打黑棍,栽贓,陷害,鬥爭,能不被玩死,那絕對是有本事也有這個命。

最後,就是入閣。要進入內閣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種是天定,就是皇帝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定他看得入眼的大臣進入內閣。比如嘉靖皇帝時期,幫助嘉靖在大禮儀這件事情上,幫助嘉靖搞定了羣臣,就此被皇帝欽點進入內閣。第二種是現任內閣成員的推薦,比如萬曆中期的內閣首輔申時行,就是由張居正推薦入內的,最後當上內閣首輔的。第三種就是由朝中大臣推薦,即由吏部會同九卿,科道推薦若干人,再有皇帝最後欽定入閣。

首輔爲什麼那麼牛?

無論是理論上還是本質上,首輔說到底就是皇帝的祕書長。再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一個辦公室主任。然而爲何到了明朝的中後期,能成爲百官之首?

是因爲首輔的手上有三張牌。

明朝出了那麼多的奇葩皇帝,爲何國祚還能長達276年? 第2張

第一張牌 皇帝 :可以說內閣制度的興起,最大的程度還是因爲皇帝對其的信任和依賴。內閣這個機構的設立,其實更是爲了能讓皇帝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除此之外,皇帝爲了更好地瞭解國家和朝廷的事情,就會經常召見內閣大臣一起商議,因此也成爲皇帝最爲熟悉的人。因此在很多國家重大決策上面,內閣大臣對於皇帝的影響非同小可。

第二張牌 吏部尚書:雖然在內閣裏,官位不大,但是幾乎設立內閣首輔以來,基本上內閣首輔都兼任六部之首吏部尚書的位置,這個官職可是朝廷二品大員才能擔任的官位。這就更好解釋了,吏部尚書就是人事部長兼組織部長,所有官員的任命和升遷,都是由吏部管,你說地位高不高?

第三張牌 票擬之權:可以說票擬之權,是內閣首輔手握實權的有力證明。這裏我來說明一下。比如,百姓的建議還有一些地方官奏章首先都是到通政使司,再由通政使司彙總送到司禮監,司禮監再呈送給皇帝。皇帝過目之後,將奏章和意見分發給內閣,內閣首輔接到奏章之後,會同手下的閣臣一起商討後草擬出處理意見,然後再交給皇帝斟酌定奪,此爲批紅。而往往這樣的批紅也是由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代筆。

內閣制度到了萬曆時期,已經到達巔峯,而這巔峯指的就是張居正。張居正此人城府很深,又非常聰慧,深得他的老師徐介欣賞,被推薦入內閣。同時他又和秉筆太監馮寶的私交甚好,更加天賦異稟的是,張居正不但有才華,情商高,人家還長得超帥。深得萬曆皇帝的親媽喜愛。沒辦法,擬票權,批紅權,再加上監國太后的信任,全部集於張居正一人之手。然而也幸虧這樣的機會,讓張居正這樣的能臣可以用整整十年的時間來治理已經殘破不堪的明朝,使得明朝國力大漲。這樣是爲什麼萬曆中後期,萬曆的三大徵可以勝利的主要原因。

第四張牌 封駁:所謂的封駁,就是當內閣認爲皇帝的批紅有欠周詳,可以封還不受,拒絕草擬旨意。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折磨他時間最久的就是立儲之事。朝臣依照嫡庶之倫理,基本上都支持長子朱常洛爲太子,而皇帝卻想讓自己最寵愛的妃子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爲太子,雙方之間爲此鬥爭二十多年,再此期間有四位內閣首輔被罷黜,無數官員被廷杖和罷官。到了皇長子十八歲的時候,當時的內閣首輔沈一貫上疏神宗,早立太子。神宗也是被搞得有點煩了,也是一下子衝動就立了。可是當冊封的時候,萬曆又後悔,面對萬曆的後悔詔書,沈一貫卻將詔書封還。沈一貫這樣的行爲,徹底地震動了萬曆,他清楚這個首輔是一個沒有底線的官油子,也非常聽自己的話,這也是萬曆讓他當首輔的主要原因。但是,如今就這樣的官場老油子都敢得罪皇帝,封駁皇帝的詔書,可見這個事情已經到了難以預測後果的地步了。於是,萬曆才下定決心,冊立朱常洛爲太子,由此可見明朝內閣首輔此時的真正的權力有多大。

明朝出了那麼多的奇葩皇帝,爲何國祚還能長達276年? 第3張

明朝滅亡的最大原因,就是皇帝管事了

翻看明朝276年的歷史,基本可以證實一個事實,那就是隻要閣臣權力比較大的時候,明朝的朝局和社會都比較穩定,甚至連邊境都比較穩定。尤其是明朝的皇帝一向比較懶政,國家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是由內閣拿定主意,再有皇帝批紅下發,因此國家也都還比較平穩,這也是在天啓年間,哪怕朝廷黨政再厲害,國家基本盤都還在。然而天啓一死,崇禎即位,整個國家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首先,不說管理一個國家,哪怕現在管理一個公司,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崇禎自幼長在宮闈之中,對於朝堂和基層的情況幾乎是毫無概念。除此之外,由於他的父親長期被萬曆厭惡,爹的教育跟不上,就更別說崇禎自己。最後一點,也是最可怕的,就是外行領導內行。崇禎當政十七年,就換掉了53個首輔,而且還喜歡讓臣子背鍋。這就幾乎讓明朝已經非常成熟的內閣制度完全失去其專業性。

舉個例子,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時間裏,國家就沒有在水利上花過一分錢。有一次,崇禎哀嘆民生的建艱難,工部的一位侍郎就建議皇帝,國家很久沒有修水利了,是不是可以新修一下水利。崇禎立馬就說現在打仗要錢,沒錢修水利。但是,百姓成爲流賊四竄的原因,就是因爲災害加上過重的賦稅,使得百姓活不下去,導致反叛。但是崇禎情願花更多的錢打仗,也不願意花點小錢修水利,藏富於民。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把專業的人的專業意見丟在一邊,依着自己的性子,使得崇禎最後終於落得吊死的下場,而明朝也在瞬間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