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號長春真人,明成祖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書畫家,年號“宣德”。明宣宗登基後進行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社會經濟空前的發展,與其父明仁宗統治時期合稱“仁宣之治”。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餘年,對內整頓吏治和財政,休養生息,勵精圖治,使得社會經濟空前的發展,史稱"仁宣之治"。歷史學者對他的評價是非常高的,是有名的守成之君。但終其一生,仁宣時期的國家政策基本上是保守的,盛極即衰,朱瞻基時期即明王朝統治的鼎盛時期,又是明帝國統治衰落的開始。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收縮佈防,坐視瓦剌的壯大,給明朝邊疆帶來了隱患

因爲朱棣時期對蒙古的打擊,造成蒙古的勢弱,阿魯臺對東邊蒙古的領導已經江河日下,而西邊的瓦剌人在脫歡的領導下發展壯大起來,並多次擊敗阿魯臺。阿魯臺想與明朝保持良好的關係,但已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手下部落,其中兀良哈惕蒙古人不時威脅中國邊境。

此時的明宣宗對邊防作了一些變動。在戰略要地開平衛之南,中國軍隊在薛祿將軍的率領下在一些城市構築防禦工事。並且在薛祿的建議下,放棄開平的前沿戍區,以便縮短供應線。這個決定在後來看來是極其錯誤的,因爲它不僅將幾百裏的地方暴露在蒙古人面前,同時又限制了明朝軍隊,讓明朝由攻勢轉變爲守勢,朱瞻基內遷亦集乃舊城、開平衛、興和所,吉林船廠,致使明朝邊防出現漏洞。

並且朱瞻基還對驅逐瓦剌的明軍軍士給予呵斥,對遊蕩在河套地區的脫歡人馬,坐視不理。

1434年(宣德九年),脫歡襲殺阿魯臺太師,成爲瓦剌最強的部落,而他的兒子就是在土木堡俘虜明英宗朱祁鎮的瓦剌太師也先。

西邊的瓦剌已經強大,擊敗了東邊的其他蒙古部落,卻沒有引起明宣宗的足夠重視,對少數民族的糾紛一直採用忍讓,放棄的態度,造成親明朝的民族最後拋棄明朝。

而以守勢應對少數民族,在整個明朝成爲一種戰略,在後來與後金軍的戰爭中,一直不敢以野戰對抗後金軍,直至眼看領土被蠶食,百姓被蹂躪。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第2張

放棄領土,放棄各族人民,天下人感到驚訝

首先,放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大致爲現在越南北緯十七度以北地區。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自成立後,張輔、黃福等官員與當地官員相得益彰,政治頗爲良好。但此時明宣宗開始重用宦官,課稅頗重,對交趾的疏忽和弊端,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

交趾雖偶有叛亂,但隨即大軍一到,馬上蕩平。並且交趾已經營二十年,當地人民教化程度,已不在雲南、貴州之下。

當時明宣宗攝於北方的威脅,將大量的軍隊抽調北上,而越人黎利乘機建立後黎朝,改國號大越,於是安南復國。

而中央朝廷對交趾問題,爭論不休,但明宣宗仍決定自交趾撤軍。 宣德三年(1428年),正式廢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並冊封黎利。

忽然放棄交趾,天下人大感驚訝。在放棄交趾後,對南洋的影響力大爲減弱,交趾地處南洋中心段,從地緣上來看是最靠近航海時代西方先進技術的地區之一。而且明軍最重要的依仗,火器火藥是由交趾人胡元澄督造和改進。而外番此後多不來朝貢,爲與大明漸行漸遠。

明宣宗雖意識到這個問題,命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此後大明的遠洋水師逐漸衰微,以至於錯過歷史絕佳機會的“大航海時代”。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第3張

其次,放棄奴兒干都司,我們來看看奴兒干都司的地盤有多大,西起鄂嫩河,東至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和圖們江上游,包括黑龍江流域和烏蘇里江流域至庫頁島的廣大地區。大致包括了現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東北部分及以西俄羅斯局部、烏蘇里江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北。其境內的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苦兀)、達斡爾等族人民。

永樂皇帝朱棣,久居北方,瞭解奴兒干都司的重要性,一再強調黑龍江流域是"鎖鑰之地"。並在松花江上建成了造船廠,而元朝進攻日本,就是以這裏爲起始點。

奴兒干所在的黑龍江口地區,在古代就是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庫頁島、北海道和大陸黑龍江流域的物品交易點,並且在葡萄牙人沒有參與和日本人的貿易時,是日本最重要的進口來源地。被稱爲東北亞絲綢之路。

明宣宗認爲此地極北苦寒,道路不便,民族多叛亂,不好管理,於是逐放棄開拓西伯利亞的計劃,內遷奴兒干都司於三萬衛(今遼寧開原),直接導致女真在此處的做大,乃至威脅並最終取代明朝,明宣宗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第4張

退出航海時代,錯過未來發展,也造成了明朝中後期倭寇橫行的局面

在放棄了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後,南洋各國多不來朝貢,朱瞻基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1433年(宣德八年),朱瞻基派鄭和開始了最後一次下西洋。

此次航行歷時三年,跟隨船隊一起帶回的還有一大批外國使節,然而鄭和卻病死在印度半島的古裏。

此後明朝文官集團不斷抨擊“下西洋”的嚴重後果,不良影響。爲了防止皇帝再興出海,竟然將鄭和的“航海記錄”付之一炬。

於是在朱瞻基領導下大明開始閉關鎖國,停止了大規模海外貿易和漢民族的海外探索,並切斷了和南洋、印度洋以及西亞、非洲的國際聯繫。

同時明朝也放棄了國際事務中作用,並將領先世界探索海洋的機會拱手讓給了西方。而西方的哥倫布於1492年才發現新大陸,離最後一次鄭和下西洋,僅僅59年。

而非洲東岸、印度洋沿岸、東南亞、馬六甲、菲律賓一線,就成爲全球性的戰略真空地帶。也失去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戰略要地。

而禁止的大規模的海外貿易,巨大的利益卻引起民間的鋌而走險,也催生了海盜,倭寇的橫行。同時大明水師也逐漸失去力量,逐漸廢弛。沒有強大水師,明朝海域已盡是海盜,倭寇。這一切都是朱瞻基留下的巨大隱患。

同時朱瞻基的永久性“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海外華僑被殖民統治和被殖民者虐待和屠殺。

例如: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年間,就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大規模屠殺華人華僑的事件,因爲海軍力量不行,萬曆皇帝只能聽之任之,毫無辦法。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第5張

設“內書堂”教授宦官識字,爲宦官掌權埋下隱

明朝又被戲稱“太監王國”,主要是明朝皇帝給於太監的權力太大,從明成祖朱棣的鄭和下西洋開始,就給明朝的宦官們樹立的榜樣。

明太祖朱元璋曾定下規矩不許宦官識字,不允許兼任外臣,任職不許超過四品等,但在明宣宗這不許宦官識字被打破了。

明宣宗爲了讓宦官更好地幫自己處理公文,特別是自己的私人文件,就叫幾個宦官學習寫字,並在宮內設立“內書堂”教學,而後來有些宦官不僅能讀文寫字,有的甚至學有所成,後來,朱瞻基又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協助自己處理公務,並且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行“批紅”之權。

這給明朝帶來了最大的隱患,皇權的旁落,並讓大太監成爲“內相”,最終明朝太監干涉朝政,把明皇室的命運玩弄於股掌之中。

開創了“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爲明朝留下了哪些隱患? 第6張

明宣宗朱瞻基因重用文官,所以受到文人的追捧,在文治方面,略有成就,武功方面,與其前輩,相差很遠。然而同時代的世界卻迎來了大發展,朱瞻基的過錯受到文人的粉飾,就世界發展史而言,已可謂鑄成大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