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范進中舉後爲何發瘋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倘若把他的官職放到今天,也許有人比他還瘋。

小說作爲一種敘事體裁的文章,其形象思維的故事描述使其具有淺顯易懂、深入人心的特點,人們能從小說的故事性中獲得閱讀和窺視他人經歷的樂趣,也能由故事中提取出帶有主觀思考的人生感悟。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我國第一篇白話文小說是爲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而早在新文化運動以前,我國便早已有衆多小說作品,它們多采用文言文或半文言文的形式進行創作,具有極強的現實隱喻含義。

其中以我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最爲出名。除此之外,《儒林外史》也頗具影響力。

《儒林外史》創作於清代,作者是自稱“秦淮寓客”的清代現實主義小說家吳敬梓,爲章回體小說,記錄明朝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相關事蹟。

小說中部分人物及故事更是源自史實,一改過往小說充斥神鬼妖魔的虛幻,具有相當強烈的現實諷刺意味。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曾評有:“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

《儒林外史》受到的評價之高,但作者吳敬梓的境遇卻並不如意。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吳敬梓安徽全椒人,字敏軒,生於清朝康熙年間,祖上長期爲當地士族,曾祖、祖父等都曾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家中積累了不少財產。

敏軒幼時有一些名氣,在民間流傳的是“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但在他十八歲考上秀才之後,便開始屢試不第。

在其父親死後,更是因飲酒作樂、廣結好友,很快揮霍光了祖上的家產,雍正十一年,移居秦淮河畔,並開始以自身經歷所得感悟與當世一些實事相結合創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耗費了相當大的精力,直至創作完成耗費了二十餘年,其中,因避開清朝文字獄,將諸多當世的故事改爲了明朝的背景。然此著作雖頗具文學價值,但吳敬梓本人卻常遭人反感,認爲其屢試不第,怨氣著就此文。

但拋開這些不談《儒林外史》在我國文學尤其諷刺小說方面的貢獻不可磨滅,而其中最爲著名的故事——“范進中舉”更是被編入我國教科書之中,被衆人所熟知。

《范進中舉》

范進是科舉制度下苟活的讀書人,大半生都碌碌無爲,參加二十多次科舉考試也未能取得一個功名。

在那個年代,讀書爲了做官,但在沒有金榜題名之前,正所謂“一心只讀聖賢書”,窮人家的讀書人往往是沒有一份正常工作來養家餬口的。范進便是這樣一個“百無一用”的書生。

54歲那年,范進中了個秀才,家裏人很高興,老丈人胡屠戶也趕來爲他小小“慶祝”一番,但在飯桌上,胡屠戶對范進卻更多的是抱怨,埋怨范進的無能使其妻子與老母親均是常年受苦,更重要的是自己身爲岳父,也未能獲得任何好處。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第2張

對於丈人諸多埋怨,范進也只是連連迎合,不做任何抵抗。但他表面迂腐、呆滯,性格怯懦,卻對功名利祿熱戀至極。在向胡屠戶借錢遭批罵之後,仍然尋找法子參與考試,甚至不顧家人捱餓幾日。只是這一次他中了舉人。

小說發展最高潮的部分便也是這裏,范進眼見一羣報錄之人,並得知自己中了舉人以後,“把兩手一拍,笑了一聲”,徹底瘋了過去。

如此前胡屠戶所說,秀才不用在“平頭百姓”面前“拱手作揖”,卻不得在丈人面前“裝大”。但舉人則不同,當胡屠戶受託要一巴掌扇醒范進時,那便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即使在以酒壯膽扇完以後,也不得不“手隱隱疼了起來”。

從此前鄉里鄉親所看不起、丈人任意打壓批罵的對象,到如今衆人前呼後擁來賀喜、丈人身前身後幫打理,這便是中了舉人的好處。然也只是冰山一角,當鄉紳帶着銀子走了進來,並邀范進搬進新房,方纔慢慢開始真正得以彰顯。

那麼何爲舉人,又爲何能夠以舉人之名獲得諸多好處呢?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第3張

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

明清時期,鄉試中試者稱爲舉人,又稱“大春元”,與秀才不同,有了舉人身份便有了做官的資格。

明清的科舉制度是對元朝相對衰落的科舉制度的改進與發展,將科舉考試分爲“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在各省省會舉辦,通過後獲得舉人身份,便可前往京城參加“會試”與“殿試”,通過後分別稱爲“貢士”和“進士”。

參與以上三級考試是需要有資格的,正如我們的准考證一般,秀才身份便是參加鄉試的“准考證”。秀才身份需要通過參加“童試”來獲得,這也正是范進參考二十多次,直至54歲才取得秀才之名的原因所在。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第4張

而明清科舉制度之所以在晚清廢除,其最大斃命便是形式的固化。科舉考試內容以八股文爲主,熱衷科舉考試的人,只識四書五經,其他知識一概不曉,即使針對一些切實存在的國家時事,也只求因循前人思想,不能獨立思考,見解空泛、華麗而不實用。

類似范進一類人,只曉考取便得功名利祿,心神、思想均遭荼毒。中了舉人之後,便可獲得當朝爲官之資格,除去當地鄉紳的錢財討好,更是由平民身份向官僚階級的轉變,從此個人地位身份得以提高,成爲地方事務如賦稅、治安、教育的主要把持者。

此外,以舉人身份,連帶家人、僕人均可免除徭役賦稅。

舉人身份還有三個政治優待,其一是有“見官不避”之權:平民必須避讓官員,否則便需遭到杖責,而舉人不必;二是功名抵罪之權,也意味着只要不是罪惡滔天,輕易不會受到刑罰;

其三是過堂不用刑,在罪名未落實之前不必遭受酷刑,這雖然在如今看來不被理解,但在彼時濫用私刑的情況下是有相當作用的。

范進中舉喜極而泣導致發瘋 舉人到底有什麼好處存在 第5張

小結:

范進在參加科舉考試大半生,五十多歲得知中舉後,太過興奮而瘋癲。此前的地位低下突然迎來一飛沖天,或許,換作他人,也不會爲過,面對如此,誰又能毫無波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