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吳三桂投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吳三桂爲什麼寧願歸順多爾袞,也不願投降李自成?

吳三桂拒絕李自成,選擇向清朝投降,其實是大概率事件。

早在崇禎十六年時,吳三桂就派人給已投降清廷的舅父祖大壽寫信,間接試探皇太極對自己的態度。

皇太極親筆回信:“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此機會,殊可惜耳。”

從吳三桂寫信這事,以及皇太極對他的赤裸裸的招降之詞便不難看出,吳三桂至少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年,就已經跟清廷那邊搭上線了。

當然,明朝家大業大,給關寧軍的待遇一向優厚,大半國力供養着,但凡能堅持,吳三桂都不會輕易跳槽。

但明朝大廈將傾,覆滅是大概率事件,這不是吳三桂憑一己之力能逆轉的。

所以縱然崇禎給的籌碼不低,但吳三桂也不會把自己以及關寧軍的前途與明朝這艘破船捆綁在一起。

此時的吳三桂可以說是一種待價而沽心態。

明朝不亡,他就繼續爲明朝效力。投降清朝是他的第二就業選擇。

至於投降李自成,那就算了。讓遼西世代將門出身的吳三桂向農民軍磕頭,他吳三桂丟不起那人。

除非,李自成給他的籌碼足夠高。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那麼,李自成給吳三桂的籌碼是什麼呢?

封侯。

李自成的籌碼比崇禎給吳三桂的伯爵高一級。

但是,李自成的封侯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吳三桂和關寧軍不能留在山海關。必須整體進京。

如果此時崇禎還在,是大明朝廷給吳三桂封侯爵,並且允許吳三桂留在遼西。吳三桂可能還會感激涕零。

但封侯出自李自成,而且還得讓他進京,那吳三桂就不能滿足了。

在吳三桂看來,大明滅亡前,自己家族就已經在遼西盤根錯節。侵佔屯田、奴隸當地的民衆和士兵,並對上壟斷官職,早就形成常態。這實際上是封王爵才能享受的待遇。

李自成只給個侯爵,而且還要求進京。這等於是讓吳三桂放棄既有財產和根據地,讓他如何能接受這種“苛刻協定”?

如果不是吳襄和家眷沒逃出北京,被順軍俘虜了,吳三桂壓根不會跟李自成談。

所以面對李自成開出的籌碼,吳三桂不僅不心動,心裏反而有點想笑。這種沒誠意的籌碼就想打發自己?李自成想什麼呢?

實事求是地說,李自成給吳三桂封侯,其實屬於正常操作。是一家正規公司給員工發放待遇的正確態度。

因爲劉宗敏的爵位也不過是侯爵,吳三桂還沒正式投降,無尺寸之功,他的爵位不可能比劉宗敏高。讓他與劉宗敏平起平坐,就已經有不少人在李自成背後嚼舌頭了。嫌李自成給吳三桂開的工資太高。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第2張

況且吳三桂對上,一向三心二意。當年鬆錦大戰,就數他吳三桂跑得最快,把老上級洪承疇賣了個乾乾淨淨。

李自成不信任吳三桂,讓他進京,也屬於正常操作。換任何人是李自成都會這麼幹。

插一句。李自成從西安稱帝到退出北京,只封了兩個王。一是封張獻忠爲秦王(張獻忠不稀罕),二是封明太子朱慈烺爲宋王。這不是李自成小氣,而是新興王朝必須要從一開始就嚴控封官許願。一旦爵位濫封,承諾許得不切實際,必然會給後人帶來隱患。

這種隱患單從後來的三藩之亂就可以看得很明顯。

李自成只能開出封侯籌碼,清廷方面呢?

清廷厲害了,開發出了“先瞎許願,然後再翻臉不認賬”的奇葩操作。

承諾能不能履行,先不管。反正空頭支票先開來再說。

比如對薊鎮中協總兵唐通,多爾袞招攬他的時候,承諾的是定西侯,可世襲十四次,入漢軍正黃旗。這可比李自成冊封他的伯爵要有誘惑的多。

對待吳三桂,多爾袞的承諾是吳三桂封平西王爵,可以“封以故土”。

一個只是封侯,一個竟然是封王。而且還不限制吳三桂的去留。李自成這種正兒八經明碼標價的老實人,碰上多爾袞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奸商,根本毫無價格優勢可言。吳三桂可不是就立馬倒向清朝了。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第3張

不過衆所周知,清朝開的都是空頭支票,很多承諾後來都賴賬了。

比如對唐通的承諾,清廷僅履行了四年就翻臉不認賬了,唐通的侯爵先是被多爾袞降爲一等子爵。後來康熙在位時期,康熙更是下令唐通的曾孫不許襲爵。原先許諾的世襲十四次待遇取消。

對吳三桂也是如此。打敗李自成後,多爾袞立馬翻臉,不提封以故土承諾。直到順治十五年時,因爲需要吳三桂與李定國決戰,順治帝才允許吳三桂分藩開府。

其實打敗李自成後,多爾袞就已經對吳三桂有卸磨殺驢的打算。當時吳三桂不僅被調回到錦州,閒置了兩年之久,而且周圍全是監視他的八旗軍。他如果稍有異動,八旗軍就會圍上來把他撕碎。

如果不是順治五年,山西、西北的各路反清義軍大起,八旗軍實在鎮壓不下去了,需要吳三桂賣命,吳三桂根本不會有後來割據雲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對三順王,清朝也是一開始根本沒打算給他們封地。只是由於兩廣福建的反清武裝和清軍死磕到底,清廷認識到對付漢人,還得靠漢人才行,這才把三順王封到了南方。等到南明覆滅,三順王和吳三桂再無利用價值,康熙徹底撕破臉,這纔有了三藩之亂。

除了清朝開出的籌碼夠高外,以當時三方的實力對比來看,要吳三桂相信他李自成能打敗八旗軍,也是很困難的。畢竟也就是兩年前,洪承疇的十幾萬明軍精銳都被皇太極打得全軍覆沒了。李自成何德何能?憑何能打贏八旗軍?

可能有人信,但反正他吳三桂不相信。

所以總的來說。吳三桂降清,而不是投降同爲漢人的李自成,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實際上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清朝給的籌碼高。雖然我們知道這些籌碼都是空頭支票,後來大多反悔了。但當時吳三桂並不知道。封侯和封王相比,待遇差距太大了。吳三桂對多爾袞給他的封王加裂土的承諾,不可能不心動。

另一方面,八旗權貴和吳三桂雖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大家是同一階級,也就是所謂的統治階級。在吳三桂看來,多爾袞比李自成這種原本的被統治階級要順眼的多。

況且李自成能不能打得過多爾袞,還兩說。

吳三桂可不想先投降李自成,受一次辱。等李自成被多爾袞打敗了,再投降清朝,又受一次羞辱。

再辱之恥,何與一辱?

事實上,吳三桂從沒一怒爲紅顏,只有偏私成軍閥。

多爾袞和李自成相比 吳三桂爲什麼要選擇投降多爾袞 第4張

所謂陳圓圓被劉宗敏搶了,導致吳三桂憤而降清,不過是吳三桂爲自己爭取利益最大化的藉口罷了。

縱觀吳三桂一生,在他身上,我看不到忠,有的只是“利”字。

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在吳三桂這種軍閥眼裏哪有家族利益重要?

不過吳三桂也是有本事,從他後半生的情況看,他的確謀取到了最大利益,先是平西王當了幾乎半輩子,後來還當了一段時間的皇帝,好好過了把皇帝癮。且最後也是善終。

他能如此了結自己的一生,讓崇禎、李自成、多爾袞、順治和康熙都拿他沒轍。也不愧是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