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廣,字號不詳,,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匈奴畏服,稱之爲“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回朝中,漢武帝就令人將他的母親和妻子招過來,並讓相士給她們相面,得到的結論果竟然是並無死喪之色,那就意味着李陵還活着。

後來得知李陵投降並給匈奴訓練兵馬的消息後,漢武帝大怒,將李陵家人全部處死,連幫他說情的司馬遷也被施以腐刑。

李陵與漢武帝間的血仇其實不止此一宗,因此,漢武帝死後,霍光遣使者前去招他回來,他怎麼會願意呢?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李陵三代人之死

1.“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有這麼一句流傳千古的佳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暫不多說,李廣難封,說的是李廣一生征戰,卻始終難以封侯,這裏涉及到3個典故,我爲大家 一一道來。

漢高祖白馬盟約:劉邦取得天下之後,爲了漢室江山,與劉氏諸王殺白馬立盟約,對王爵、侯爵都有明確要求,大多數都知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句,實際上還有下一句“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正因爲無功不能封侯,而自漢文帝至漢武帝初期,基本國策以穩定爲主,極少發生大的戰役,所以李廣多年戍邊,卻難以戰功封侯。

李廣難封:漢武帝時期開始征伐四方,正是馬上封侯的最好時代,可惜李廣已老,又錯失兩次良機。第一次是因爲張騫耽誤時機;第二次拖着年邁的身體請求漢武帝讓他隨軍出征,卻因爲迷路而無功,最終羞愧自殺。

關於李廣的功績,以及迷路、死因等問題,歷來有很多爭論點,但是不可否認,李廣生錯了時代,晚生幾十年,哪怕憑藉資歷混個侯爵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李廣之死,主要原因還是老將征戰一生,卻無法封侯,胸中鬱氣導致,跟漢武帝、大將軍衛青並無太大的關係。

2.李當戶、李椒、李敢三兄弟

李廣有三個兒子,老大和老二都在李廣之前去世,雖然李當戶之死疑似與毆打漢武帝男寵韓嫣有關係,但是並無實證,所以不必深究。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2張

廣子三人,曰當戶、椒、敢,爲郎。天子與韓嫣戲,嫣少不遜,當戶擊嫣,嫣走。於是天子以爲勇。當戶早死,拜椒爲代郡太守,皆先廣死。——《史記·李將軍列傳》

但是李廣的第三個兒子李敢死得着實有點冤枉。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由衛青、霍去病各自率領五萬騎兵遠征匈奴,李廣、李敢父子皆在軍中。

李廣是主動請戰,漢武帝無奈,才讓他在衛青軍中擔任前將軍,後來衛青讓他與右將軍合兵隊伍,繞行出擊,最終因爲迷路而羞愧自殺。

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史記·李將軍列傳》

李敢則是在霍去病軍中,因奪左賢王鼓旗,且斬首多,被封爲關內侯。

當李敢得知自己父親的死訊之時,聽到父親臨死前埋怨被大將軍衛青調走繞遠,導致迷路,所以李敢私下打了身爲大將軍的衛青一頓。

衛青大人有大量,沒有跟他計較,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卻看不下去了,竟然在漢武帝召集他們狩獵之時,暗箭射殺了李敢。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3張

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爲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漢書·李廣傳》

李敢之死,雖然起因是自己的莽撞無禮,但是罪魁禍首卻是驃騎將軍霍去病,漢武帝因爲寵愛霍去病,竟然爲其遮掩,說李敢是被野鹿撞死,着實令人寒心。

3.李陵投敵

李陵是李當戶的遺腹子,李廣之孫,因爲祖上的關係,年紀輕輕就擔任侍中、建章監。後來漢武帝認爲他有李廣之風,就開始讓他帶兵打仗。

公元前99年,李廣利率軍攻打匈奴右賢王,漢武帝招見李陵,想要他爲大軍押送糧草,李陵卻不滿意這個差事,希望獨當一面,獨自領軍。

漢武帝考慮到他祖上的功績,便同意了他的請求,並讓強駑都尉路博德領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隊。然而路博德也是擔任過伏波將軍的人,恥於做李陵的後備,便上奏說,現在不是開戰的時機,不想出戰。

漢武帝大怒,懷疑是李陵後悔了,所以才指使路博德這麼說,於是讓李陵單獨率領五千步兵出發。

不料,李陵的運氣跟他祖父一般,竟然路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萬騎兵包圍,經過一番血戰,苦無援兵,最終力竭被捕,投降了匈奴。

漢武帝開始以爲李陵兵敗身死,就把他的母親和妻子招過來,並讓相士給她們相面,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她們臉無死喪之色。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4張

後來得知,李陵竟然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大怒,滿朝跟着一起罵李陵,司馬遷爲他說了幾句好話,漢武帝就將司馬遷處以腐刑。

又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終於知道自己受了路博德的矇蔽,才強令李陵獨自出擊,使得他因爲無援兵,久戰而敗,所以心生歉意,就派公孫敖深入匈奴,準備將李陵接回來。

公孫敖無功而返,就在漢武帝面前誣陷李陵,說他正在爲匈奴訓練兵馬,所以接不到。

漢武帝大怒之下,將李陵滅族。

又過了幾年,有漢使再次去了匈奴,李陵見到使者就質問道:“我爲漢朝領步兵五千橫掃匈奴,因無援而敗,有什麼對不起漢朝的,要殺我全家?”

漢朝這才知道,原來爲匈奴練兵的並非李陵,而是一個叫李緒的人,李陵雖然殺死了李緒,但是他的家人再也活不過來了。

漢昭帝繼位之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因爲與李陵關係好,又同情他的遭遇,於是派遣使者再次去接李陵回朝。

此時的李陵會怎麼選擇?

李家父子三代,都是一個暴脾氣

漠北之戰時,漢武帝其實是不想要李廣隨軍出征的,畢竟他已經六十多歲,在當時已經年紀非常大,不僅身體上吃不消,也容易讓人說漢武帝不恤老將。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5張

可是李廣卻“倚老賣老”,因爲自身勞苦功高卻依舊沒有封侯,所以堅持要出戰,幾次請求之後,漢武帝無奈才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元狩四年,大將軍票騎將軍大擊匈奴,廣數自請行。上以爲老,不許;良久乃許之,以爲前將軍。——《漢書·李廣傳》

如果說在漢武帝面前,李廣只是立功心切,還可以理解。

在遠征匈奴過程中,大將軍衛青曾接受過漢武帝祕令,讓他不要帶着李廣正面對敵,原因竟然是“以爲李廣數奇”,就是他的運氣不好,擔心影響遠征匈奴大業,不得不說漢武帝對神鬼之事興趣特別濃厚。

大將軍陰受上指,以爲李廣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漢書·李廣傳》

衛青要讓李廣繞路做偏軍,李廣以“前將軍”身份非常不滿,但是最終還是不得不領命,但也讓他心生怨言。

迷路之後,大將軍衛青要向漢武帝報告軍情,李廣卻不理衛青的使者,然後衛青又派人前來招李廣的幕府人員前去受審對質。

李廣覺得這是對他的羞辱,於是親自前去見大將軍衛青,併發泄了一番,然後拔刀自刎。

廣未對,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曰:“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廣謂其麾下曰;“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遂引刀自剄。——《史記·李將軍列傳》

從李廣之死來看,漢武帝、衛青對他的安排也許不盡如人意,但是身爲人臣,身爲下屬,卻屢次與皇帝、大將軍對着幹,尤其是根本沒把大將軍衛青當回事。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6張

要知道,衛青只是招他的幕府前去對質,並沒有招他,他覺得不堪受辱,因此自殺,不得不說,這個性格夠火爆。

李廣如是,李廣之子亦如是,李廣之孫亦然!

韓嫣是漢武帝寵臣,經常與漢武帝同吃同睡,而李廣的長子李當戶竟然當衆毆打,雖然打的是韓嫣,但是這讓漢武帝的面子往哪兒擱?要知道漢武帝爲了韓嫣,跟他的母親王太后都鬧翻了。

李敢就更厲害了,當街毆打當朝大將軍,皇后的弟弟,這是一般人能做得出來的?而他的理由其實站不住腳,李廣之死跟衛青要說毫無關係談不上,但是有多大的關係更是扯淡,李敢此舉的根本原因還是看不上靠裙帶關係上位的衛青,所以才如此肆意妄爲,沒想到最終碰到了比他更肆意妄爲的霍去病。

李陵性格不愧是李廣、李當戶一脈相承,心高氣傲。

在投降匈奴這樣一戰之前,李陵因爲祖上功勳,所以被漢武帝重用,但是卻從無實際領兵作戰的經驗,漢武帝讓他爲大軍押運糧草,他卻恥於做人的下屬,非要獨自領兵。

召陵,欲使爲貳師將輜重。陵召見武臺,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到蘭幹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貳師軍。”上曰:“將惡相屬邪!吾發軍多,毋騎予女。”陵對:“無所事騎,臣願以少擊衆,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上壯而許之,因詔強弩都尉路博德將兵半道迎陵軍。——《漢書·李廣傳》

可你李陵有傲氣,就不允許別人有傲氣了?路博德曾做過伏波將軍,比起李陵來,除了家世,其他哪裏不如?所以路博德就上書,不想出戰。

漢武帝這才大怒,以爲是李陵又後悔了,纔有了後面的事,至於說沒有援兵,要知道李陵向漢武帝邀戰之前,就沒提過援兵的事兒。

李廣祖孫爲大漢征戰沙場,爲什麼一個比一個難封? 第7張

只是漢武帝主動要讓路博德支援,最終路博德沒有去,這不是正符合了他本意嗎?

所以說,李陵的兵敗從根本上其實怪不到沒有援兵上,問題還是出在自己太過自信。

當然,最後漢武帝殺光李陵族人,未免顯得太過涼薄,這也與漢武帝的性格脫不開關係,畢竟在晚年能對自己的兒子、女兒都是如此,對待一個外人李陵,太正常不過。

從李廣、李敢、李陵祖孫三代的性格上看,其實漢武帝對他們也曾有過寬容之心,只是因爲他們出身世家大族,心中自有傲氣,所以才造成了最終的悲劇。

當然,分析性格,是爲歷史事件找到合理的邏輯解釋,並不是否認李廣、李敢、李陵的功績,也不是否認他們帶兵打仗的能力,更不是覺得他們就該死。

在我看來,李廣祖孫三代忠良,爲大漢征戰沙場,其實本來應該有好結果的,只是因爲意氣之爭,最終落得身死族滅,實在令人聞者傷心,聽者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