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誰是劉備最得力的謀士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他投入劉備陣營的時間已經很晚了。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劉備得到他的前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在劉備的陣營沒有他的時候,劉備是敗多勝少,狼狽不堪。而一旦在劉備的陣營裏有了他,劉備就如虎添翼,所向披靡。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發現,這位謀士對劉備的重要性了。那麼,這位謀士到底是誰呢?他爲什麼這麼重要呢?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一、劉備、曹操和孫權陣營的區別。

劉備陣營和曹操、孫權陣營之間有着先天的缺陷。曹操是世家大族起家,有着一定的勢力。他自身素質甚高,用兵甚於孫武。而他又搶先奉迎漢獻帝,擁有了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大義名分。有了這個名分,使得許多世家大族和心懷漢室的人才都投身在曹操的手下。這使得曹操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孫權則是繼承了父兄的基業,擁有了一支現成的軍政力量。孫權團結江東的各方勢力,再加上自己收羅培養的人才,穩固地佔據了江東。而且,孫權從剛一開始就對漢室復興不感冒,他一心發展自己的勢力,準備割據江南,進而爭奪天下。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第2張

而劉備是圍剿黃巾軍起家,屬於自發組織的地方豪強武裝。唯一和其他武裝不同的,只是劉備有個漢室宗親的頭銜。可是,這個頭銜是漢中山靖王之後,這其中的水分大家可想而知。就舉個例子,劉備家旁邊有一棵大樹,樹長得如同一個車蓋。劉備小弟時候和小孩們玩耍的時候,說自己必然要乘坐這個羽葆蓋車。他的叔叔聽到了,對他說不要說這樣的話,會讓自己滅門的。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到,劉備當時的家世衰落到了何等地步,根本不敢以皇族自恃。因此,漢室宗親只是劉備打的旗號,在其他世家大族的眼中,也就是個笑話。

這就限制了那些世家大族的人才投入到劉備的陣營中來。不過,劉備本身也是個人傑,他在盧植的門下學習過,除了結交了公孫瓚這樣的朋友,也積累了一定的學識。這樣,在劉備陣營中,武有關羽張飛,而文事謀臣則由劉備客串。整個劉備陣營就這樣支撐了下來。

曹操對劉備陣營的情況十分了解,他對劉備的才能十分器重。在青梅煮酒的時候,曹操對劉備說出的那句話,“天下英雄唯吾與使君耳”,並非過譽之詞。曹操和曹操的手下對劉備的評價也是一致,那就是劉備才略與曹操相當,但是得計稍遲。

而劉備也對自己的才能十分自信。他在接連打敗曹操的手下時說,除了曹操親自前來攻打自己,像曹操的這些手下來上百人也對自己無可奈何。連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夏侯惇,也在博望坡被劉備用計,打得大敗。

不過,在現實中,也正是應了劉備的那句話。劉備遇上曹操,是打一仗敗一仗。這是因爲曹操自身謀略水平高,再加上手下有一支高質量的謀士團隊。這些謀士能夠在曹操考慮問題時,爲曹操查缺補漏,提醒拔高,使得曹操能夠採取最佳的方案。曹操也十分鼓勵他們提出反對意見,在出兵盧龍歸來後,就重賞那些當年反對出兵的謀士,鼓勵他們多提反對意見。

而劉備在這方面根本無法和曹操相提並論。他的手下,根本就沒有謀士團隊,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事必躬親。劉備本身得計就遲,還沒有人商量,難怪老打敗仗。在他遇到諸葛亮之後,總算將政權治理這一部分的短板補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軍政體系。可是,在謀略這一方面,劉備的短板依然存在。因爲諸葛亮“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所以,在作戰時,劉備還是更多地依靠自己。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第3張

二、法正投入劉備陣營的經過。

這個局面直到龐統的到來纔得到改觀,劉備在軍事謀略方面和龐統得以交流,在奪取西川的意見統一後,龐統爲劉備提出取西川三策,顯示了自己的謀略水平。可惜,在奪取西川的戰爭中,龐統在雒城戰死,讓劉備失去一隻臂膀。不過,好在此時,劉備的手下已經有了法正。法正很快就代替了龐統的位置,爲劉備的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法正是西川劉璋的手下,他和張鬆、孟達這些人都是好友。這幾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才幹且懷才不遇,對闇弱的劉璋十分不滿,思得明主。在張鬆去見曹操的時候,他們就商議將西川獻給明主,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負平生才華。張鬆在見曹操的時候,遭到了曹操的冷遇,大失所望。在歸來途中得到劉備的款待,在感受到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後,受到感動的張鬆決定將西川獻給劉備。他將西川的地圖獻給劉備,還推薦了法正和孟達,自己作爲內應,一起奪取西川。

在回西川后,張鬆依計行事,勸說劉璋請劉備入川,並派法正、孟達率兵去迎接劉備。我們從這裏就能夠看出,劉璋對法正、孟達的不重視。他輕易就派他們各率領兩千人馬去迎接劉備,並歸劉備指揮。劉備對法正和孟達則是區別對待,他讓孟達率領所有的四千人馬留在荊州幫助關羽守城,自己只帶法正入川。從此,法正就投身劉備陣營,開始了他人生最輝煌的篇章。

劉備對法正的使用也是進行了觀察、考驗的。他在孟達和法正之間選擇了法正,顯示了劉備識人的老道。果然,孟達雖然有才,可是兩面三刀,反覆無常,成爲了三國時期有名的叛將。而法正則對劉備忠心耿耿,爲劉備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龐統戰死後,法正就接替了龐統的職位。在奪取西川的戰爭中,法正爲劉備出謀劃策,深得劉備的信任和器重。法正還親自給劉璋寫信勸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正是法正的功勞,加上劉備的器重信任,法正在劉備奪取西川后,對過去有恩仇的人睚眥必報,諸葛亮也對他不加整治。

三、漢中之戰,法正爲劉備籌劃的輝煌勝局。

法正最輝煌的時期,是在漢中爭奪戰的時期。在這場戰役中,法正運用他的謀略,爲蜀漢政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如果西川沒有漢中,就根本無法長期存在下去。是法正用自己的智謀保證了蜀漢政權的建立和存續。

劉備手下有一位最得力的謀士,這位謀士到底是誰? 第4張

曹操在打敗張魯,奪取漢中後,便留下夏侯淵、鎮守漢中,自己則率領主力撤回關東。面對當時的局勢,法正發揮他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中間的關鍵,並勸劉備奪取漢中。可以說,法正就是劉備的漢中爭奪戰的策劃者。史書中記載,法正當時對劉備說: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衆往討,則必可克。(之克)〔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爲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劉備聽取了法正的建議,率領主力,並帶領着法正等人,對漢中發動了戰爭。僅僅從這裏,我們就看到,在謀略上,法正要比諸葛亮略高一籌。後來劉備讓諸葛亮抽調兵力增援漢中,諸葛亮猶豫不定。他問楊洪,得到楊洪的肯定答覆後才行動。從這一點來看,法正的大局觀在蜀漢陣營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漢中之戰中,是法正爲劉備出謀劃策,面對夏侯淵的嚴密防禦,法正提出了反客爲主的計謀。劉備採用了法正的計謀,在定軍山取得了大捷,劉備的手下大將黃忠斬殺了曹軍主將夏侯淵。這一仗,奠定了漢中之戰勝利的基礎。雖然曹操親自率領主力增援漢中,也無可奈何。劉備對此評價說,曹操雖來也沒有什麼能爲了,我必然要獲取漢中。果然曹操只得撤退了事。

曹操在總結戰役經驗的時候,得知是法正爲劉備出謀劃策,就不無酸楚的說,我就知道劉備想不出這樣的謀略,肯定是有人給他出謀劃策。不過,曹操又說,我網羅天下人才,怎麼把法正給漏掉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法正給曹操的打擊有多大。不過,說句題外話,曹操也是咎由自取,如果當年他禮賢下士,厚待楊松,法正自然就來到曹操的手下,怎麼會投靠劉備呢?

可惜,在劉備自立漢中王后不久,法正就去世了,時年才四十五歲。對於法正的英年早逝,劉備悲痛得痛哭流涕,他追諡法正爲翼侯。法正也是唯一一個得到劉備諡號的臣子。法正的死,也給蜀漢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後來夷陵之戰失敗後,諸葛亮評價說,如果法正還在的話,肯定能夠阻止劉備東征。就算是阻止不了,也不可能遭受如此的慘敗。

結語:

法正對於劉備的事業至關重要,有了他,劉備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而失去了他,劉備就慘遭失敗,損失慘重。如同劉備給他的諡號一樣,法正就如同蜀漢政權的羽翼一般。可惜天妒英才,法正英年早逝,他的才華如同流星一樣劃破歷史的天空,璀璨奪目而又瞬息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