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以袁紹的政治頭腦,看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以袁紹的政治頭腦,看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奉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袁紹卻爲何不去奉迎漢獻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東漢末年,羣雄混戰。漢獻帝也因爲失去權威,變成了手下的玩物。他先是被董卓控制在手裏,然後遷往長安。董卓死後,他又落入董卓的舊部手中,受盡了屈辱。最終,他和羣臣逃出關中,重新回到洛陽。可是這時洛陽已經是滿目瘡痍,殘垣斷壁。漢獻帝和他的朝廷朝不保夕,有的大臣竟然被餓死在草莽之中。

以袁紹的政治頭腦,看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在這個時候,離他較近的兩個勢力曹操和袁紹,他們的手下都向自己的主公建議奉迎漢獻帝。而且提出的理由都差不多,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好聽一點就是奉天子以討不臣,其實實質都是一個樣。可是,實力比較雄厚的袁紹拒絕了奉迎漢獻帝的建議,使得曹操搶了先。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控制了朝廷的大權,擁有了大義的名分。到這個時候袁紹方纔後悔,當時已經爲時已晚了。

那麼,袁紹爲什麼會拒絕手下奉迎漢獻帝的建議呢,他的心裏究竟是怎麼想的?難道以袁紹的政治頭腦,就沒有看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其實,在當時,袁紹的手下就已經分成了兩派,爲奉迎漢獻帝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主張奉迎漢獻帝的是袁紹的謀主沮授,他就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理由勸袁紹奉迎漢獻帝到鄴城,然後積蓄力量,以天子的大義來討伐敵手。袁紹將要按照沮授的建議做的時候,被另一派反對奉迎漢獻帝的郭圖、淳于瓊給勸阻了。

郭圖他們的理由是漢室難以復興,現在天下戰亂不斷,正是中原逐鹿的時候。如果奉迎了漢獻帝,就要按照漢獻帝的旨意來做事,等於是作繭自縛。所以說不如不奉迎漢獻帝。袁紹聽了郭圖他們的意見,再加上漢獻帝是董卓當年廢了少帝立的,不合袁紹的心意,所以袁紹最終沒有奉迎漢獻帝。

以袁紹的政治頭腦,看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第2張

我們從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看到,袁紹其實被沮授打動,也確實有奉迎漢獻帝的心思。但是被郭圖等人勸止,沒有實施。袁紹既然聽取了沮授的意見,那麼他就肯定明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而且在曹操奉迎了漢獻帝之後,他接到曹操藉着漢獻帝的名義下的旨意,也感到十分後悔。

那麼,袁紹拒絕奉迎漢獻帝,真的是表面上郭圖說的,奉迎了漢獻帝十分不自由,抑或是對漢獻帝不是自己所立不合心意嗎?其實並非如此。

袁氏兄弟是東漢末年爭雄的軍閥中,先天條件最好的兩個。他們憑着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聲勢,藉着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條件,率先建立了強大的勢力。這兩兄弟,早就不把漢室放在眼裏,早早就做起了統一天下,替代漢室的夢。尤其是袁術,居然自立爲帝,成爲三國時期第一個自己稱帝的人。袁術也立刻遭到了以曹操爲首的各個割據勢力的討伐,迅速土崩瓦解,兵敗身死。

相比起袁術,袁紹的能力和度量要大得多。他在當年討伐董卓的聯軍解散的時候,就定下了先統一北方四州,再南下爭奪江山的計劃。而且袁紹在沮授、田豐等人的輔佐下,計劃也實施的十分順利,很快就成爲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

以袁紹的政治頭腦,看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第3張

在這種情況下,袁紹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在沮授向袁紹建議奉迎漢獻帝的時候,他剛開始還曾動了心。可是,在郭圖、淳于瓊等人的勸說下,他認爲自己完全不需要漢獻帝大義的名分。因爲自己的勢力是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依靠自己的實力,已經完全可以統一天下。如果奉迎了漢獻帝,反而會讓自己將來奪取漢室江山的計劃出現波折。

這是因爲在袁紹的手下,還有很大一片對漢室沒有死心的人。像郭圖、淳于瓊這樣認爲漢室不可復興的人還是佔極少數。以沮授爲首的一大批人員,還抱着正統的思想觀念。直到官渡之戰前,袁紹的手下耿包向他寫密信請求他自立,還遭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反對。我們可想而知,如果袁紹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地,在這些抱着正統思想的部下擁戴下,袁紹反而會有失去權力的可能。基於這種可能,袁紹也不敢去冒這個險。

因此,袁紹決定不去理會漢獻帝朝廷的死活,讓它自生自滅。如果漢獻帝由於沒有物資來源,自己潰滅更是符合袁紹的心意。於是袁紹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擴張自己勢力的戰爭中去。不過,出乎袁紹的意料之外,他沒有想到曹操會搶先一步,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地。這樣一來,漢獻帝的朝廷不但沒有自生自滅,反而成了曹操最大的政治資本。

曹操先是控制了漢獻帝朝廷的軍政大權,然後用朝廷的名義號令羣雄。當袁紹接到漢獻帝封自己爲太尉的旨意時,在感到後悔的同時也感到氣憤。爲了不惹怒袁紹,曹操趕快把自己擔任的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在平息了袁紹的怒火後,曹操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削平周圍的割據勢力,爲將來的官渡之戰的勝利創造條件。

所以說,袁紹不奉迎漢獻帝的根本原因,是他過於自大,早已有了不臣之心。他自以爲自己的實力強大,不屑於像曹操那樣去借助朝廷大義的名分。而且,袁紹也希望漢室朝廷早日滅亡,以爲自己代漢爲帝創造條件。所以,他沒有理睬奉迎漢獻帝的建議。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夠看出,曹操的政治水平要遠高於袁紹。後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失敗,也是雙方在各方面較量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