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隴西李氏起源 隴西李氏祠堂

隴西李氏起源 隴西李氏祠堂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7.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隴西李氏,是李姓中最顯要的一支。

簡述

隴西李氏並非魏晉舊族,而是鮮卑貴族、漢士族合流時出現的新士族。隴西李氏自稱爲西漢李廣的後裔,但根據現代學者考證,此說僞造的可能性很大,十六國時期,隴西李氏纔在亂世中真正興起,西涼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國君。南北朝時隴西李氏蟬聯圭組,世爲顯著,門第高華,與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併爲中原五姓七族高門。

唐朝建立以後,李姓成爲皇姓,李唐皇族自稱出自隴西李氏,並對各族賜姓李,包括武威李氏、西域李氏、雞田李氏、党項李氏、突厥李氏、柳城契丹李氏、回鶻李氏等等,從此隴西李氏由一個血緣系統的宗族演變成爲一個“多元一體”的龐大世族。唐《姓氏譜》載“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爲第一”,到南宋鄭樵編《李氏源流》時,“言李者稱隴西”。

隴西李氏起源 隴西李氏祠堂

  隴西李氏

郡望

隴西李氏最初的郡望爲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臨洮),後又增加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秦安),因此隴西李氏族人多稱“隴西狄道人”或“隴西成紀人”

房支

丹楊房,晉濟北、東莞二郡太守李雍長子李倫,後代號丹楊房

安邑房,晉濟北、東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孫李蓋,後代號安邑房

武陽房,涼武昭王李暠第七子李豫玄孫李綱,後代號武陽房

鎮遠將軍房,涼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後代號鎮遠將軍房

平涼房,涼武昭王李暠第四子李愔曾孫李系,後代號平涼房

絳郡房,隋朝寧州刺史李禮成被封爲絳郡公,後代因此號絳郡房

姑臧房,北魏龍驤將軍、滎陽郡太守李承被封爲姑臧侯,其後代因此號姑臧房

僕射房,北魏鎮南將軍、清淵文穆公李衝曾任尚書僕射,其後代因此號僕射房

敦煌房,北魏光祿大夫李茂繼承了父親李寶的敦煌公爵位,其後代因此號敦煌房

隴西李氏起源 隴西李氏祠堂 第2張

  李氏故里隴西

定著房

武陽房、姑臧房、敦煌房、丹楊房合稱隴西李氏定著四房

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北魏隴西李寶的六子都被列入禁婚家,包括姑臧房、敦煌房、僕射房、絳郡房。

 唐朝宰相

李揆,出自姑臧房,唐肅宗宰相

李蔚,出自姑臧房,唐僖宗宰相

李訓,出自姑臧房,唐文宗宰相

李靖,出自丹楊房,唐太宗宰相

李義琰,出自姑臧房,唐高宗宰相

李逢吉,出自姑臧房,唐憲宗宰相

李迥秀,出自武陽房,武則天宰相

李昭德,出自丹楊房,武則天宰相

 爭議

有關隴西李氏與李唐宗室的關係,爭議不斷,陳寅恪根據唐祖陵以及相關文獻考證,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指出:李唐先祖並非出自隴西李氏,當爲河北大族趙郡李氏之“破落戶”或“廣阿縣的庶姓李氏” 。朱希祖《再駁李唐氏族出於李初古拔及趙郡說》則認爲“李熙、李天錫父子本在武川鎮戍邊,爲了躲避六鎮兵亂,因此南遷定居趙郡廣阿,李虎便將二人葬於此地,李唐確係出自隴西李氏”,高詩敏《北朝趙郡李氏的遷徙分佈及其與李唐先世之關係》認爲“李唐皇族並非出自隴西李氏,而是出自趙郡李氏破落的一支”。張金龍《李唐出於趙郡李氏說》認爲“李唐皇室出於趙郡李氏之正宗,並具體分析了李虎改趙郡籍貫爲隴西籍貫的原因和背景”,邢鐵《唐朝皇室祖籍問題辨正》認爲“隴西說爲真,而唐太宗和高宗時期之所以要修建二帝陵(唐祖陵),是作爲重修《氏族志》的“配套工程”,李唐皇室曾試圖更改祖籍,從隴西改爲趙郡,對趙郡李氏進行攀附。但隨着唐中葉以後舊世族的衰落,攀附已經沒有意義,對二帝陵的修建便沒有了興趣,又恢復使用原來的隴西祖籍了”,劉後濱在《李唐皇室家世書寫再議》一文中總結了以上學者的主要觀點並指出:“陳寅恪關於李唐皇室先祖世居趙郡,以及家世書寫中攀附西涼李暠並以隴西爲郡望的假說,儘管遭到衆多質疑,迄今仍然是最符合歷史實際和唐朝官方敘事邏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