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諸葛亮上朝的時候,他爲什麼要隨身帶有甲士百人?

諸葛亮上朝的時候,他爲什麼要隨身帶有甲士百人?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既然忠於蜀漢,爲何不還政劉禪,連上朝都要帶百名甲士護衛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夷陵之戰後,劉備由於遭受了意外的挫折,損失了蜀漢最後的家底,無顏回到成都,便停留在白帝城。由於年事已高,加上精神狀態不好,終於一病不起。在他去世前,將諸葛亮召到白帝城,託孤給他,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託孤。不過,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發生了讓人驚訝的一幕,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諸葛亮上朝的時候,他爲什麼要隨身帶有甲士百人?

在劉備託孤的時候,居然對諸葛亮說出了我的兒子能夠輔佐,你就輔佐,如果他不是帝王之才,你就自己取代他的話。這讓諸葛亮哭着表達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一定爲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是,劉備的這句話引起了後人很大的詬病,認爲劉備對諸葛亮說這句話,並不是爲了表達對諸葛亮的信任,而是用權術來約束諸葛亮。而且這種話很可能會引起君臣的猜疑,貽人口實。

如果我們從好的方面來評價劉備的這個舉動,就是劉備知道諸葛亮的才能,也知道諸葛亮的品行。他這樣說,也是拿準了諸葛亮沒有異心,才說出這種話來。這樣,就能夠壓服下面對諸葛亮的不服,樹立諸葛亮的權威。同時,也抓住諸葛亮的珍惜名節的心理,來阻止諸葛亮的野心,讓他竭忠盡力爲自己的江山出力。

諸葛亮上朝的時候,他爲什麼要隨身帶有甲士百人? 第2張

可是,我們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劉備這樣做雖然有着一定的積極作用,可在另外一方面也埋下了危險的隱患。那就是造成了諸葛亮和劉禪之間的隔閡,使得諸葛亮對於君臣之間的關係謹小慎微,生怕會招來意外的禍殃。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就拿同時代的東吳孫權和張昭來說,也是如此。孫策死前,就將孫權託孤給張昭。他也說出瞭如同劉備白帝城託孤的話,讓張昭如果想自取的話就做江東之主。可孫策對張昭說這種話只是權宜之計,因爲當時大軍在外,孫策一死,張昭就成了這支軍隊的實際指揮者。爲了將大軍帶回江東,只能仰仗張昭。

結果大軍帶回江東後,孫權馬上就採取一切辦法,控制住了軍隊。張昭自此之後,就失去了過去的權力。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更是以張昭建議迎降爲名,剝奪了張昭的權力。結果,雖然張昭在東吳擁有極高的威望,孫權也不讓他當丞相。雙方到最後關係破裂到孫權拔刀相向,當面指斥張昭的地步。這中間未始沒有孫策託孤所說言語的原因。

更有甚者,這種話還會引起更大的災難。當年前秦皇帝苻堅,他在淝水之戰後,回到長安。在面對四處的叛亂,他派出軍隊去平叛。在他派姚出兵的時候,封他爲龍驤將軍。苻堅還對姚萇說,我從龍驤將軍當上了皇帝,你也要好好努力吧。這本來是苻堅鼓勵的話,可卻給姚萇留下了口實。姚萇乘人之危,反叛了苻堅。他藉口苻堅的那句話就是鼓勵自己當皇帝,便自立爲後秦皇帝,並擒殺了苻堅。

諸葛亮上朝的時候,他爲什麼要隨身帶有甲士百人? 第3張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的那句“君可自取”的話,給諸葛亮和劉禪之間造成了多大的隔閡。雖然劉備用這句話得到了諸葛亮對蜀漢畢生的忠心,可也讓諸葛亮時時處在被人的猜忌當中。尤其是劉備後面的那句話,讓劉禪把諸葛亮當作父親一樣對待,這使得諸葛亮在掌握政權後,成爲了當時最大的權臣。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榮耀,更是危險。

爲了蜀漢政權的穩定,諸葛亮只得採取了丞相專權的幕府制度。這是因爲劉禪的能力太低,如果將權力交給劉禪,會對蜀漢的事業造成損害。諸葛亮的專長就是政權治理,當時曹魏的劉曄評價諸葛亮就是,諸葛亮明於治國。採取幕府制度,使得政權集中在諸葛亮的手中,對於蜀漢的治理是有好處的。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漢很快就從風雨飄搖的狀態恢復過來。諸葛亮不但穩定了政局,發展了經濟,還重建了軍隊。在諸葛亮的指揮下,蜀漢平定南方的叛亂,對北方的曹魏進行了討伐。一時間,蜀漢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如果諸葛亮將政權交給劉禪,蜀漢是不可能恢復發展得這麼快。不過,諸葛亮採取這種形式來治理蜀國,也是不得已採取的權宜之計。同樣的,這也給諸葛亮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當時的李嚴就對諸葛亮大權獨攬的做法十分不滿,諷刺他,讓諸葛亮加九錫。這使得感到受到質疑的諸葛亮十分氣憤。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也只得更加緊密地抓住權力,來保護自己,保證自己的政策能夠順利實施。

作爲一個權臣是很難的,也是十分危險的。比如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就是個鮮明的例子。諸葛恪作爲託孤大臣,在東吳大權獨攬,頗得民心。可是在北伐曹魏失利後,被朝中孫峻所害,滅了三族。這個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怎麼不讓人觸目驚心呢?

所以說,無論於公於私,諸葛亮都要爲自己的安全着想。於公諸葛亮是當時蜀漢的實際執政者,可以說他的生死,關係到蜀漢的興衰存亡。於私諸葛亮要防止諸葛恪的悲劇在自己的身上重演,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此,諸葛亮自然要做好自己的安全工作,隨身的護衛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史書中記載,諸葛亮上朝的時候,隨身帶有甲士百人。這百名甲士,也是劉禪賜給諸葛亮的特權。劉禪心裏也知道諸葛亮對蜀漢的重要性,對於諸葛亮的安危也十分關心。雖然後人對劉禪的評價普遍偏低,不過對他比較公正的評價就是,在諸葛亮輔佐他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循理之君”。在這個時候,他對諸葛亮十分倚重,當然對諸葛亮的安全十分上心了。

結語:

如果劉禪有如同孫權一樣的才幹,諸葛亮早就會如同張昭一樣,還政給他了。可是,由於劉禪的資質有限,如果還政給劉禪,對於那個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只會帶來危害。爲此,諸葛亮只有當仁不讓,採取丞相專制的幕府制度,穩定了蜀漢的政局。

可是,這也使得諸葛亮走上了權臣的道路。雖然劉備的那句“君可自取”的話,讓諸葛亮感激涕零,可也給諸葛亮帶來了副作用。爲了蜀漢的穩定,也爲了自身的安全,諸葛亮也不得不重視自身的生命安全。由於諸葛亮身上寄託着蜀漢的興衰,他帶百名甲士自衛也是無可厚非的了。在日後費禕被刺殺時,就可以看到諸葛亮的先見之明。諸葛一生唯謹慎,這不是僅僅說說而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