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天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天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如果劉備打贏了夷陵之戰,他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一統天下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夷陵之戰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中最後的一個,這場戰役基本上決定了三國的最後疆界。我們已經知道,在這場戰役中,劉備率領的蜀軍遭受了慘敗。蜀軍損失慘重,史料上記載,“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經此一戰,劉備多年積攢的軍事實力喪失大半,蜀漢也因此元氣大傷。有人說,劉備敗給東吳,主要是因爲對東吳的新統帥陸遜瞭解不足,出於大意。那麼如果劉備打敗了陸遜,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呢?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天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一、在戰略上完全錯誤的夷陵之戰。

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之前,在探討伐吳的問題上,很多大臣都提出了異議。在這些大臣當中,要數趙雲、黃權和秦宓的意見具有代表性。趙雲直接從名分大義上提出,篡奪漢室江山的國賊是曹丕,應該首先討伐曹魏。如果和東吳交戰,那麼一時不會取勝,這就給了曹丕穩定局勢的機會。

而黃權則是從戰場形勢來勸諫的,他說東吳的將士彪悍敢戰,再加上蜀軍地處長江上游,順流作戰,易進難退。他怕劉備親自出馬會有危險,願意自己作爲前鋒,請劉備坐鎮後方。這實際上是想要縮小戰爭規模,避免蜀漢投入全力作戰。

而秦宓作爲學士,他是從天時方面來勸諫的。他以天象爲藉口,說攻打東吳是不利的。這引起了劉備的氣憤,將他監禁了起來。至此,劉備拒絕了所有人的勸諫,下定了伐吳的決心。

我們看這些人的勸諫,實際上是從戰略的角度進行勸說的。因爲在戰略上,蜀漢和東吳都是實力弱小的國家,他們兩國的實力加起來,才勉強能夠和曹魏抗衡。蜀漢抵禦曹魏,靠的是四周的山險,而東吳抵禦曹魏,靠的是長江天險。如果兩國國家想要生存發展,只有聯合起來對抗曹魏纔是一條出路。

但是,劉備決意伐吳,就使得兩國自相殘殺,雙方無論誰勝誰敗,實力都會受到相當的損害。那麼,兩國就更不是曹魏的對手了。這樣一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的國力差距越來越大,蜀吳兩國滅亡,曹魏統一天下的格局就確定了。因此,從戰略上來看,劉備攻打東吳是完全錯誤的。

二、夷陵之戰在戰術上能否成功。

既然劉備伐吳在戰略上是失敗的,那麼在戰術上劉備是否有成功的可能呢?我們如果看蜀漢羣臣對伐吳的反應,就會發現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大家勸阻劉備都是從戰略角度着眼的,而沒有一個人是從戰術的角度着眼的。大家都認爲,伐吳勝利的把握是很大的。

即便是在戰役失敗後,劉備還不服氣地說,自己敗給陸遜,是因爲天意。而諸葛亮也說,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即便伐吳失敗也不會大敗。那麼,大家爲什麼都有這樣的看法呢?

這是因爲,如果客觀地看待蜀吳兩國的軍事力量對比,蜀漢取勝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首先,從將領來說。當時東吳的名將呂蒙在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後就病死了。現在東吳沒有出名的大將,屬於羣龍無首的地步。在戰役開始後,孫權突擊提拔了陸遜擔任統帥,引起了部下的不滿。陸遜對東吳軍隊的指揮有一段處於失靈的狀態,只得固守不出。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天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第2張

而蜀漢則是由劉備親自指揮。劉備這個人的軍事才能也是十分突出的,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劉備的能力不比自己差,只是沒有自己得到主意快,因此才總敗給自己。這個時候曹操已死,天下能夠和劉備匹敵的對手已經不多了。至於東吳的那些將領,劉備根本就看不到眼裏,認爲他們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

其次,從軍隊素質上來說。東吳的長處是在於水軍,在陸戰方面,東吳的表現十分拙劣。周瑜攻打江陵,率領優勢兵力,在關羽等人的配合下,征戰一年,直到曹仁撤走才佔領了江陵。而在著名的合肥之戰中,孫權率領十萬人馬,居然被張遼等人的七八千曹軍打敗,還險些丟了性命。

劉備率領的蜀軍則是他多年帶領訓練的精銳。這支軍隊本來是要執行北伐秦川的戰略任務,精兵勇將都集中在這支軍隊裏。在漢中之戰中,這支軍隊打敗了曹操親自率領指揮的軍隊,建立了功勳。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這支軍隊養精蓄銳,一旦作戰勢不可擋。事實也是如此,在夷陵之戰中,這支軍隊的表現也是很出色的。在戰役初期,東吳的軍隊被他們打得節節敗退,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在戰役中,劉備爲了擊破吳軍,曾經採取誘敵之計,而劉備用來消滅吳軍的主力也才八千精兵而已。可想而知,蜀吳兩支軍隊戰鬥力的差距有多大。就算是在末期,在遭到東吳火攻突襲的情況下,這支軍隊依然給東吳造成了上萬人的傷亡。如果公平作戰,蜀軍這支精銳之師的戰鬥力要遠強於吳軍。

最後再說戰場地形。這場戰役的地形主要是山嶽地帶,有利於蜀軍的山地步兵作戰。同時因爲山地作戰,後勤補給主要依靠水路。而蜀漢佔據長江上游,在水路交通上佔據着優勢。依靠交通的優勢,無論是運兵還是運輸後勤物資都很便利。而蜀軍的優勢則是吳軍的劣勢,在山地作戰中,東吳不是蜀軍的對手。而在水上,由於逆水行舟,東吳水軍的優勢也無從發揮,後勤供應也相對困難。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正是由於蜀漢佔據着這麼多的有利條件,蜀漢君臣纔對勝利充滿信心。只是因爲東吳起用了陸遜這個卓越的將領,蜀漢才失去了勝利。如果讓其他將領來指揮吳軍,估計早就被劉備給打敗了。

三、如果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天下的形勢會有何變化。

我們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蜀漢是有希望獲得夷陵之戰的勝利的。那麼,如果劉備擊破了吳軍,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天下的形勢會有什麼變化呢?

我們應該看到,當時的天下是由三股勢力組成的。劉備和孫權相爭,在旁邊還有一個曹丕在虎視眈眈。無論劉備和孫權之間的勝負如何,曹丕的動向對形勢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那麼,我們看一看,曹丕可能會採取什麼樣的舉動。

如果劉備在夷陵之戰打敗了陸遜,天下會是什麼樣的局面? 第3張

曹丕在夷陵之戰時,和手下進行戰略上的商討時,他的手下劉曄就建議要攻打孫權。劉曄的理由是,劉備現在和孫權兵戎相見,已經沒有調和的餘地。在這種情況下,曹魏出兵攻打東吳的後方。東吳前有劉備的攻擊,主力被牽制在夷陵,側後的防禦自然空虛。那麼曹魏就可以一舉渡江,佔領東吳的根本重地。這樣,東吳首尾難顧,必然滅亡。

接下來天下就只剩下蜀漢和曹魏兩家。劉備雖然也在戰爭中佔領了部分東吳的領土,可是東吳的腹心重地被曹魏佔領,實力上根本比不上曹魏。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實力強大的曹魏必然能夠打敗蜀漢,統一天下。

但是,劉曄的建議沒有被曹丕採納。曹丕的想法是孫權已經向自己投降,攻打他不合道義。曹丕的意見是攻打蜀漢的後方。不過曹丕在戰役期間,並沒有實施自己的計劃,他改變了主意,想要坐山觀虎鬥,等到孫權和劉備有一個失敗再做打算。在劉備失敗後,曹丕發動了三路伐吳之戰,但是被已經騰出手的東吳擊退了。

從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劉備打敗了東吳,曹丕有伐蜀和伐吳兩種選擇。在這兩種選擇中,伐蜀的可能性比較大。曹丕這個人好大喜功,他剛剛受禪登基,急於樹立自己的威名。他已經接受了東吳的投降,爲了獲得扶危濟困的美名,怎麼會眼看着東吳滅亡呢?

再加上曹丕對蜀漢深惡痛絕,將其視爲死敵。曹操死時,劉備派使者前去弔唁,曹丕不允許入境,說如果使者入境格殺勿論。對蜀漢如此仇視的曹丕,怎麼可能會幫助蜀漢作戰呢?因此,在劉備擊破東吳的時候,衝出長江峽口的他將面臨着曹魏和東吳的共同抗擊。這樣,劉備將不會有多大的進展。他最多隻能憑藉着擊破吳軍的形勢,恢復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勢力。在長江以北,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不會有多大的進展。最後劉備能夠拿到的,也就是荊州南部四郡的老地盤罷了。

如果萬一曹丕被手下說動,和劉備一起攻打東吳。天下的形勢就會如同劉曄所說的,曹丕和劉備分佔了孫權的地盤。劉備最多拿回丟失的那部分荊州,而東吳的主要地盤會被曹丕佔有。曹魏強大,蜀漢弱小的局面依然不會改觀,最終蜀漢依然難以逃脫滅亡的命運。

結語:

劉備發動伐吳之役的時候,蜀漢上下對打敗東吳的抱有信心的。這是因爲從將領、軍隊、戰場地形等方面來看,蜀漢都佔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劉備能夠認真對待陸遜,勝利是有把握的。但是,由於劉備伐吳在戰略上是錯誤的,即便是劉備在戰術上成功了,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蜀漢依然難以擺脫不利的局面。

這是因爲,劉備打敗東吳,曹魏無論採取伐蜀或者伐吳哪種方案,都會對蜀漢不利。如果曹魏伐蜀,那麼劉備就難以擴張戰果,還要面對魏軍和吳軍殘部的聯合夾擊。東吳在危亡之際,孫權很可能會更緊密地投靠曹魏。蜀漢一個國家對抗魏吳兩個國家,戰略處境更加困難,是根本無法取勝的。

如果曹丕採取伐吳的方案,那麼東吳必然滅亡。可是劉備只能奪取荊州一帶,自己過去的老地盤。而東吳的腹心地區則會落入曹魏之手。這樣,蜀漢的實力沒有多少增長,而曹魏則會更強大。那麼這樣一來,蜀漢滅亡的命運已經註定了。所以,無論夷陵之戰勝敗如何,對蜀漢的前途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