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同樣從漢中出發,爲何劉邦能夠一舉拿下關中,蜀漢則只能無功而返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備的一生都是在爲了重建漢室江山而努力的。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雖然劉備用盡畢生的精力,也沒有完成自己的理想。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託孤後,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諸葛亮本人也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在五丈原。

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就和劉備制訂了《隆中對》。在《隆中對》裏,對將來統一天下的行動方針規劃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跨有荊益,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第二個階段是內修政治,外結好孫權,等到合適的時機,分兵兩路北伐。一路從蜀中出發攻秦川,一路從荊州出發攻宛洛。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我們看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其實一切行動都是有藍本的。從蜀中出兵攻打關中,其實是當年劉邦爭奪天下的戰例。而從荊州出兵攻打宛洛,則是劉秀時期的戰例。後來由於關羽的荊州覆亡,蜀漢只剩下了蜀中出兵關中的一個目標了。不過即使如此,當年劉邦依然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呢?

一、雙方的戰略形勢不同。

如果僅僅從蜀漢和劉邦所佔的地盤來看,劉備似乎比劉邦還要強一些。這是因爲項羽當年分封劉邦的時候,爲了堵塞天下人的非議,也爲了滿足當初“先入關中者爲王”的約定。項羽藉口說巴蜀也是關中的地區,將劉邦封爲漢王,管轄巴、蜀和漢中地區。

但是,在劉邦的時期,巴蜀一帶是一片窮山惡水,道路險阻。那裏一直是秦朝流放罪犯的地區。因此劉邦在得知自己封到了巴蜀,氣得要起兵與項羽拼命。多虧了部下的勸阻,劉邦才怏怏去上任。他的手下則因爲環境惡劣,很多人都逃亡了。

到了三國時期,巴蜀的情況要比秦末好上許多。當時的成都平原已經得到了開發,由於人煙稠密,物產豐富,被稱爲“天府之國”。再加上諸葛亮擅長治國理政,讓蜀漢雖然長期征戰,也能夠做到足食足兵。蜀軍軍心穩固,戰鬥力與劉邦的那支人心惶惶的軍隊不可同日而語。

但是,劉邦出兵關中,一戰就奪取關中,奠定了勝利的基礎。這首先是因爲劉邦和蜀漢時期的戰略形勢不同。在劉邦的時期,項羽分封諸侯,製造了新的紛爭。在項羽剛分封完諸侯,天下就再次陷入戰亂之中。項羽爲了維持自己建立的秩序,只得疲於奔命於平息叛亂的戰場,無暇顧及身在巴蜀的劉邦。

這樣,劉邦面臨的戰略形勢就要比較有利。他要面對的主要敵人項羽並不跟自己直接交鋒,他就可以從容不迫的對付關中的敵人。項羽爲了防止劉邦進入關中,專門在關中分封了三個諸侯王。這三個諸侯王雖然對項羽忠心耿耿,拼命抵抗劉邦。可是他們的封地本身就小,力量又分散,互相之間難以配合,根本就無法阻止劉邦的進攻。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第2張

而到了蜀漢時期,整個天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蜀漢面對的是地跨關隴和關東的曹魏政權。這個政權是一個完整的政權,擁有天下大部分的土地。雖然有東吳的配合,但是由於雙方遠隔千里,難以達成一致。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蜀漢作戰的難度。

二、雙方的兵力不同。

在劉邦攻打關中的時候,實際上他的兵力是佔絕對優勢的。在鴻門宴的時候,劉邦擁有的兵力總數是十萬人,而項羽擁有的天下諸侯兵力一共是四十萬。在分封后,劉邦的部下雖然有所逃亡,不過還是擁有數萬之衆的。

當時在關中抵抗劉邦的三個諸侯王嚴格的說,其實是三個光桿司令。他們率領秦軍和項羽作戰,在鉅鹿之戰中戰敗投降了項羽。誰知道項羽趁其不備,將投降的秦軍全部坑殺了,只帶他們三個人入關。在分封諸侯的時候,這三個人雖然是關中的王,可是他們的軍隊都是剛剛組建的,戰鬥力根本無法和劉邦的軍隊相比。

等到了蜀漢時期,雙方的情況顛倒了過來。蜀漢經過了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損失了上十萬的人馬。任何一個國家遭受這樣的損失都是不可想象的。這些損失的軍隊中,包括了劉備多年糾合的精銳。在夷陵之戰後,蜀軍的戰鬥力一落千丈,蜀漢政權也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在諸葛亮的大力經營下,重建了蜀軍。但是諸葛亮建立的蜀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缺少有經驗的骨幹。在個缺點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顯露得淋漓盡致。雖然馬謖在指揮街亭之戰中犯了錯誤,可是他手下的蜀軍在不利情況下,一擊即潰也是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蜀漢面對的魏軍則是一支久經戰陣的軍隊。這支軍隊擁有戰鬥力很強的騎兵部隊,這是蜀軍無法比擬的。而且如果關隴地區發生變故,曹魏還可以從關東抽調軍隊來增援。這樣一來,兵力本來就不佔優勢的蜀軍就越發困難了。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第3張

三、戰地百姓的民心不同。

在劉邦攻打關中的時候,當地的百姓是對劉邦十分歡迎的。這是因爲劉邦在推翻秦朝的時候,採取了正確的對民政策。劉邦不對關中進行破壞,不騷擾百姓。他還宣揚自己的仁義,破除秦朝的苛法,和百姓約法三章。這一切,都讓劉邦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護。在分封諸侯前,關中的百姓唯恐劉邦當不上關中的王。

而項羽違背當初的約定,將劉邦封到巴蜀,讓關中百姓失望的同時,也對劉邦抱有同情。接替劉邦的這三個王則丟棄了秦軍,投靠對關中大肆破壞的項羽,讓關中百姓深惡痛絕。所以,當劉邦打着恢復當年約定的旗號進取關中的時候,得到了關中百姓的熱烈擁護。所以,劉邦的戰爭有了百姓的支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到了蜀漢時期,一切又都發生了變化。雖然諸葛亮在《隆中對》裏對劉備說,以匡扶漢室爲旗號,能夠得到天下百姓的響應。其實,這個想法並不合實際。在當時,天下的人們對漢朝的感情已經慢慢疏遠了。從士大夫階層到百姓階層,對於匡扶漢室已經沒有那麼熱情了。

相反,當時的天下傳說着各種讖言。大部分有一定實力的集團,都做着替代漢朝的夢。勸進的舉動隨處可見,代替天子行事的行爲也習以爲常。諸葛亮說的那個天下百姓要恢復漢室江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整個關隴地區本身就經過了多次的戰亂。曹操在平定叛亂的時候,將反對勢力進行了多次屠戮。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曹魏再次對那些響應諸葛亮的人再次進行了清算。這樣,在關隴地區,經過戰亂已經極度稀少的百姓中,擁護漢朝的百姓基本已經絕跡了。

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時,他採取屯田的策略,和當地百姓一起耕作生活,互不干擾。可是這種和諧的景象只是表面現象。當諸葛亮去世後,蜀軍一撤退,馬上就有當地百姓向司馬懿報信。如果不是諸葛亮事先做好了周密的安排,蜀軍能否安全撤退還很難說。因此,沒有當地百姓的支持,給蜀漢的作戰帶來了困難。

當年劉邦成就了帝業,可爲何蜀漢就不能複製劉邦的成功? 第4張

四、雙方統帥的能力不同。

除了以上說的那些客觀原因,雙方在主觀原因上也有差異。如果客觀上爲將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將領通過自己的主觀努力,也可以改變形勢,取得勝利。這就要看主帥的主觀能動性了。

在劉邦出關中之前,雖然各種客觀情況對劉邦都很有利,可是劉邦依然動彈不得。這是因爲,劉邦如果要出兵關中,他要面對的主要對手就是原來秦軍的名將章邯。劉邦在項梁手下爲將,知道項梁被章邯擊殺的慘劇。他知道自己不是章邯的對手,因此纔在漢中隱忍不發。

直到蕭何推薦了韓信,劉邦纔開始了對關中的軍事行動。他拜韓信爲大將,將漢軍交給韓信指揮。韓信也不負衆望,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舉擊潰了關中的諸侯軍,奪取了關中。韓信的行爲,詮釋了一個優秀將領對戰爭的作用。

等到了蜀漢時期,蜀軍由諸葛亮親自率領北伐。經過了五次北伐,蜀漢都沒能成功。在軍事指揮上,諸葛亮暴露了他過於謹慎小心的弱點,使得蜀軍處處受制。由於諸葛亮的性格,他的軍事行動,在發起前就被對手判斷出來,預做了準備,這使得蜀軍的行動更加困難。

我們可以理解諸葛亮對蜀軍的珍惜,因爲這支軍隊是他的心血結晶。可是戰爭就是要冒險的,不敢冒險的戰爭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加上蜀漢有秦嶺天險爲依託,即便是失敗,對蜀漢的生存也不會造成影響。可惜的是,由於性格的原因,諸葛亮只能採取集中兵力,和對方正面交手的的方式。在對方堅守不在的情況下,蜀軍最後只能無功而返。

史書中對諸葛亮的軍事指揮也頗有微詞。認爲諸葛亮“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因此,在諸葛亮指揮的北伐中,蜀漢的軍隊很少採取出奇制勝的戰略,而是以正面交鋒爲主。曹魏的將領抓住了諸葛亮的用兵特點,採取堅守不戰的戰略。這使得諸葛亮求之不得,最後只得無功而返。

結語:

劉邦在起兵奪取漢中的時候,掌握的地盤和後來的蜀漢差不多。可是劉邦一戰就奪取了關中,奠定了楚漢戰爭的勝局。而蜀軍則在諸葛亮的率領下,對關隴發動了五次北伐,直到諸葛亮去世也沒能成功。造成雙方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客觀原因是雙方面對的戰略形勢不同,對手不同,戰區的民心不同。在這些方面,劉邦的情況要比蜀漢強得多。劉邦面臨的是一個分崩離析的天下,自己可以對這些勢力各個擊破。他的軍隊對關中佔有優勢,而且得到了戰區百姓的擁護。因此,在作戰中,劉邦對於蜀漢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蜀漢則面對的情況完全相反,因此奪取關隴的難度要比劉邦大得多。

在主觀原因上來說,劉邦知道自己的軍事能力不強,所以在面對名將章邯的時候,才隱忍不發。當得到了韓信這員大將後,劉邦纔出兵關中,取得了一舉成功的效果。而蜀軍北伐則是在諸葛亮的親自指揮下進行的。由於諸葛亮謹慎小心的性格,面對堅守不出的敵人,諸葛亮很少運用奇謀,最終北伐只能黯然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