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不同,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不同,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看法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定天下。這裏所說的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指的則是龐統。這兩位出身荊州的名士,後來都加入了劉備的陣營。他們都擔任劉備的軍師中郎將,受到劉備的器重。不過,這兩位軍師中郎將對於荊州的看法卻有所不同。從這裏,我們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呢?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不同,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

一、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

諸葛亮是十分重視荊州的。在他的《隆中對》裏,荊州一直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在他爲劉備做的戰略規劃中,跨有荊益是計劃的第一步。他對於劉表統治下的荊州有着清楚的認識,看出劉表集團是一個沒有進取心的集團。這樣的集團是早晚要被強者兼併的。因此,諸葛亮勸劉備先下手爲強,先佔有荊州。此後,再以荊州爲跳板,進取由闇弱的劉璋佔據的益州。

這樣,有了荊州和益州組成的根據地,劉備就內修政理,厲兵秣馬,外結好孫權,等待時機。當有利時機到來後,劉備就發動對曹魏的北伐。北伐分爲兩路,一路以蜀中爲根據地,劉備率軍出兵秦川,一路以荊州爲根據地,由一員上將率軍出兵宛洛。這樣,就可以消滅曹魏政權,匡扶漢室。

而龐統對於荊州的作用卻和諸葛亮有所不同。他在加入劉備集團後,就對劉備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據史料記載,龐統對劉備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孫權,北有曹操,想要實行鼎立的戰略,是難以得志的。因此,他勸劉備出兵收取益州,以益州爲基本的根據地,來繼續下一步的戰略。劉備以劉璋是自己的同宗來推辭,龐統對此加以解釋,並以如不先取,必然落入他人之手來勸說劉備,劉備因此採納了龐統的策略。

我們從諸葛亮和龐統對劉備的戰略規劃可以看出,他們兩人對荊州的看法是有所不同的。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裏,荊州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是劉備集團起家的根本,還是奪取益州的跳板。在奪取荊州和益州後,荊州還是劉備出兵北伐的重要基地。在諸葛亮的戰略裏,荊州始終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不能丟失的。

而龐統對荊州的看法則是,荊州經過長期的戰亂,經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荊州在龐統的眼裏,根本就不能夠作爲根據地。因此,他將目光投向了益州。由於沒有遭受戰爭的破壞,益州的經濟條件要遠勝過荊州。再加上益州的四周環山的地理條件,適合作爲劉備集團的根據地。所以,龐統勸說劉備奪取益州,將益州作爲自己的根本重地。至於說荊州,它的戰略地位就可有可無了。

二、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看法分歧的主要原因。

我們從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看法,就能夠明瞭雙方的看法分歧,在於荊州對於劉備政權的重要性上。諸葛亮認爲荊州十分重要,採取的是荊州、益州並重的態度。而龐統則認爲荊州遭受嚴重的破壞,加上週圍強敵環伺,應該以益州爲根本重地。因此,龐統的態度是重益州,輕荊州的態度。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不同,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 第2張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看法不同的原因,是雙方的出發點不同。龐統的出發點是從劉備集團的當時處境出發,爲劉備選擇解決問題的出路。當時劉備在荊州的處境十分尷尬,在沒有得到南郡的時候,他的四周被孫權包圍。周瑜一直對劉備虎視眈眈,想要吞併劉備。雖然孫權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也是同牀異夢,互相難以信任。

在周瑜死後,劉備方纔鬆了一口氣。他向孫權借來南郡,想要以此爲跳板向外擴張。而孫權借南郡給劉備,卻包含着讓劉備勢力離開荊州,歸還整個荊州的心理。這樣,劉備從被孫權包圍的態勢,變成了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身邊還有一個同牀異夢的孫夫人這樣的態勢。可以說,劉備此時度日如年,急於擺脫困境。

龐統是在劉備借得南郡後加入的人員,他對劉備提出的建議,實際上是奪取益州爲立國的根基。至於說荊州,龐統並沒有明言放棄,可是劉備將主力調入益州,荊州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劉備在荊州的時候,集中全部的力量,尚且在曹操與孫權壓力下惶惶不可終日。那麼,關羽率領一支偏師,怎麼可能守住荊州?可以想見,如果採納了龐統的建議,荊州的命運只有一個,那就是丟失掉。

這與諸葛亮的戰略完全不同。諸葛亮的戰略是要以荊州作爲北伐的主要基地,荊州不但不能丟棄,還要予以加強。在諸葛亮的戰略中,對於曹操和孫權有着明確的定位,那就是對抗曹操,結好孫權。這樣,才能保證荊州的安全。實際上,諸葛亮採取的策略就是與曹操軍事對抗,與孫權以各種外交手段,保證孫劉聯盟不破裂。這樣,死死將荊州抓在手裏,爲了下一步北伐做準備。

如果從兩者的戰略本質來說,龐統的戰略實質上是一種保守的戰略。他是以戰略安全的角度出發,讓劉備將益州作爲立腳點。有了益州有利的地理條件,劉備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而諸葛亮的戰略則是一種進取的戰略。他的跨有荊益的計劃,是爲了下一步北伐曹魏做準備的。爲此,他纔會那麼重視荊州,非要把荊州抓在手中。

三、諸葛亮與龐統的能力高下之分。

其實,這個問題在劉備陣營中早就有定論了。從兩人的地位來看就一目瞭然,雖然兩人都是劉備的軍師中郎將,但是諸葛亮是文官之首,在戰爭期間坐鎮後方,管控全局。而龐統則主管軍事行動方面,跟隨劉備征戰沙場。

就拿奪取益州這個戰略行動來說,其實龐統勸說劉備奪取益州的這個建議,早就包含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裏。在獲得荊州,借得南郡後,出兵奪取益州勢在必行。而這個時候龐統勸說劉備出兵益州,只不過是適逢其會罷了。

而在龐統提出建議的時候,劉備還故意假意推脫。從這個細節我們就能夠覺察到,龐統連劉備諸葛亮的《隆中對》細節都不知道,可見劉備對他的信任程度了。不過,他的建議正好符合《隆中對》的需要,因此被劉備順水推舟地接受了。從這些跡象,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要高於龐統。在《三國志》中,專門爲諸葛亮單獨立傳,而龐統則是與法正同傳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與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不同,能否看出兩者的能力高低? 第3張

那麼,我們再看諸葛亮與龐統的觀點,就會發現,諸葛亮側重於全面,是站在戰略的角度來看待荊州的作用。而龐統則是側重於局部,是站在戰術的角度來看待荊州的。龐統看待荊州,只是從它蘊含的資源來着眼,只是因爲荊州的資源耗盡,而周圍的形勢不利,就要另尋資源豐富的地區立足。

龐統的解決方案,只能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如果在得到益州後,荊州隨着失去,那麼劉備集團下一步的戰略會怎麼樣,龐統是不加考慮的。從這一點來說,龐統的建議是短視的。他給劉備的建議,十分符合當時曹操手下對劉備的評價。那就是劉備只能憑藉險阻,獨立於邊遠地區,不能在中原與曹操抗衡,只能作亂而已。

可以說,如果按照龐統的建議,劉備會有一塊穩固的根據地,在周邊險阻的益州安度晚年,結束顛沛流離的戰爭生活。可是那樣一來,劉備又靠什麼來統一天下呢?他的理想又該如何實現呢?所以說,按照龐統的方案,劉備雖然能夠得到暫時的安寧,可卻失去了下一步發展的基礎。

而諸葛亮的戰略,纔是着眼於全局的戰略。他預計在跨有荊益後發動兩路北伐,是有着進取精神的戰略行動。從戰爭形勢來看,從荊州出發北伐,更能夠直接達到目的。這一路直指曹魏的根本統治區,會給曹魏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在後來的歷史中,也明白地顯示了這一點。在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中,關羽只是水淹七軍,消滅了曹操三萬人馬,就逼迫曹操準備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而東吳奪取荊州後,曹魏就一直將主力放在關東對抗東吳。對於蜀漢的北伐,曹魏只是以偏師應付。從這一點,就可以顯示出諸葛亮卓越的戰略眼光

所以說,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方案,劉備在獲得益州後,迅速將荊益聯爲一體,以益州爲依託,以荊州爲前哨,整個戰略形勢將發生根本的改變。那麼,如果關羽發動北伐,取得的戰果要遠遠超過襄樊之戰的戰果。而孫權方面,以外交手段和軍事壓力,保證孫劉聯盟的穩固,劉備集團取得天下是有希望的。

結語:

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看法,代表了兩人的對劉備集團發展方向的認識。諸葛亮認爲荊州戰略地位重要,不能夠輕易放棄。而龐統則認爲荊州已經失去了作用,需要佔據益州,另尋根據地。至於說荊州的地位,就可有可無了。

其實造成雙方認識分歧的根源,在於雙方戰略認知水平的不同。諸葛亮對荊州的認識,是放在戰略的高度上的。他清楚地看到,荊州對於劉備集團將來爭奪天下的重要性。而龐統的眼光要比諸葛亮小得多,他更多的是從戰術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他只看到了荊州資源耗盡,戰爭形勢不利,並沒有對未來的戰略着想。

龐統只是爲了劉備集團的安全着想,把奪取益州作爲解決問題的辦法。可是龐統並沒有去爲下一步做打算。實質上,諸葛亮的方案是進取的方案,而龐統的方案是保守的方案。從這些方面來看,諸葛亮的戰略水平要遠高於龐統,龐統的才能更偏重於戰術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