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爲“唐人”。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唐朝時期,中國古代社會不管是在政治、經濟,還是在思想文化各方面,都進入全盛時期。在當時,佛教傳入中國,所講究的因果循環和慈悲爲懷的思想內核迎合了大衆的心理,也爲唐朝的的社會救助問題,提供了精神支持。而唐朝在中國古代是經濟高度發展的時期,在經濟大發展的環境下,唐朝的社會救助也發展的相當完善。

一、唐朝的社會環境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繁榮昌盛的大朝代,思想自由開放,各種思想大融合,兼容幷蓄。言論的自由,促進了思想上的解放,同時,使大衆在人格發展方面更加獨立和自主,更加勇於追求真理。唐朝愛護民衆、重視人才的政策促進了平等思潮的興起,使得人人平等,愛護民衆的思想成爲一種新思潮。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唐朝較寬泛的社會大環境和積極健康的民族心態,導致了兩種社會現象的形成。一種是人才大量出現,寬泛的社會大環境和良好的民族心態讓人的潛能得到很大的發揮,從而更加有利於人才的形成,開明的人才政策又爲人才的大力發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條件。唐朝人才濟濟,賢良輩出,是其他朝代都無法相比的。

另外一種是國家整體的凝聚力增強,良好的社會環境,使長期受到皇權壓制的廣大羣衆感受到了做爲臣民參與到國家建設之中的參與感,這使得廣大羣衆對皇權的效忠之心更盛,產生強大的社會凝聚力。

二、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形成

唐朝的思想特徵是比較自由自主的,唐朝的統治階層也將以民爲本的思想做爲最基礎的指導思想,推出了很多的社會救助制度。唐朝的社會救助制度,從社會生活和民本民生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僅鞏固了政權,還穩定了社會秩序,促進了社會經濟文明發展。同時,爲現代社會的救助體制,提供了很好的歷史借鑑作用。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2張

唐朝在這一時期,處於一個溫暖期,這一氣候造就唐朝輝煌時代的同時,也有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尤其是水災更爲嚴重。唐代的自然災害有很多,主要有水災:旱災、蝗災、地震、風暴災、瘟疫等,這些災害對人口的損失和農業生產的破壞是極其大的。

唐代的水災發生次數多,在有記錄可查的大大小小二百多次水災中,都是破壞力極大,波及範圍也較廣。因此,救荒、賑災等大規模的社會救助工作,成爲當權者不可忽視的問題。唐代政府爲此制定了相對完善的政府救助體系,以保持社會的穩定和民衆的生存問題。

三、唐朝社會救助制度的主要內容

唐朝官方的救助機構在中央,由統治者把持,以戶部爲主要機構,其他的如工部的水部司、都水監等機構,也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承擔了一定的社會救助職責。在地方上,則是由地方上的官員們主要負責,協助中央實施相關救助職責。

1.唐代的防災機構

唐朝的防災機構主要有工程防災機構和醫療救助機構。工程防災機構主要以防治水災和旱災害爲主的水利防災部門,這些部門組成了唐朝的防災機構。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3張

2.唐朝的醫療救助機構

唐朝的醫療救助機構主要是以中央醫療機構和地方醫療機構爲主,主要功能是預防疫病,救助病人。據《新唐書》中記載,唐代中央的醫療機構主要分爲三個部門,分別是太醫署、尚藥局、藥藏局。這三個機構的設置,各司其職相處配合,也和疫病的診治,疫病藥物的儲備、防疫活動的展開,勾畫出一個相對可行的框架,從而很好的控制了疫情的發展和疫病的治療。

除中央醫療救助機構外,唐朝的地方醫療機構也爲社會救助中的疾病、疫情的控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唐朝地方的醫療機構突出了協調性強的特點,如遇到疫情爆發的時候,它會協調與中央醫療機構的關係,與其他執行組織和養病坊等慈善機構一起開展工作,共同參與到疫情救助,抵制疫情的發展,救助社會人員的工作中來。

3.佛教的慈善救助機構

佛教在唐朝的傳播很廣泛,受到佛教教義的影響,早在唐朝以前,就出現了許多佛教的救助機構,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救助貧苦、老弱病殘、疾病等弱勢羣體。到了唐朝,出現了由佛教所管理的寺院所組建的社會救助機構——病坊,這個機構由寺院全權管理。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4張

據《太平廣記》記載,洪防於陝城中先建立龍光寺,再於寺中立病坊養病者,當時處於武則天統治時期。在唐朝前期,病坊都是佛教所創辦的慈善事業,是民間自發組織,政府不進行干涉。在武則天時期,因爲她本人崇尚佛法,因此將寺院的病坊與社會救助職能聯繫起來,讓病坊走進社會救助機制中。

4.民間自助救助機構

由於政府救助機構和寺院救助機構的侷限性,很多社會人員得不到很好的救助,便出現了民間組織的救助機構,這種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承擔了一部分救助職責,彌補官方救助的弊病。

民間自助的救助機構,由鄉村居民自由自願組織成的“私社”。民間私社和政府的鄉里組織是唐朝且社會並存的社會組織形式,在當時的社會擁有特殊的地位,同時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民間私社一旦成立,就會有自己的獨特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

四、唐朝救助制度的社會作用

1.促進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唐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鼎盛時期,思想開明,政治穩定,社會發展穩步進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依託於“以民爲本”的政治思想和社會救助制度的形成,可見,社會救助制度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有着非常大的關係。唐朝的統治者認爲,只有民心安定,纔能有良好的社會環境, 也才能讓統治政權更加穩固,皇權的尊貴更加彰顯。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5張

如果社會環境惡劣,民衆生活艱辛,生活困苦的人得不到救助,流離失所的人得不到安撫,鰥寡孤獨的人得不到生存的權利,老弱病殘的人得不到很好的贍養,那麼必將導致社會動盪,社會生產力得不到發展,盜賊四起,民不得活。在唐朝後期,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人民生活環境困苦,無法很好的生存,這時,只能起來反抗。

唐朝末期,在農民起義軍中“所在羣盜,半是逃戶”。(《全唐書》卷804)。

由此可見,社會救助制度對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2.加強了皇權統治的凝聚力

唐朝的社會救助制度,使得社會更加穩定,也讓唐朝的社會凝聚力增強,從而使得民心安定。唐朝統治者本着以民爲本的政治思想,把人民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統治階層認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只有心繫民間疾苦,才能得到更好的社會發展。

唐朝的政治工作人員,把對弱勢羣體進行救助,做爲自己的責任,在《舊唐書》卷44《職官志三》有關於唐朝官員對社會弱勢羣體救助的記載。唐朝的社會救助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着很好的借鑑作用。

3.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在經歷了前朝的動盪後,到了唐朝,社會穩步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又有很好的社會救助體系,這就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只有在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中,社會才能進步,經濟才能長足的發展,從而讓社會生產力有了不斷提高的空間。在唐朝,統治者更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保證了經濟的不斷髮展,爲唐朝的社會救助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支持。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6張

4.爲形成民本思想提供了良好的羣衆基礎

唐朝統治者提出以民爲本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由於在前朝後期農民起義的頻發,讓唐朝的統治者認識到“君依於國,國依於民”(《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主張重視民衆,順應民心、與民息息相關、發展生產力,並且能夠廣泛諫言,啓用得閒兼備的人,勵精圖治,形成了一套鞏固封建統治的思想、制度、政策和措施。

因此,唐朝的統治者在國計民生方面更加重視,並且不斷地加強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讓老百姓有田可耕,有飯可吃,讓弱勢羣體都能都得很好的救助。

綜上所述,唐朝的社會救助體制,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社會救助體制也相對完善,救助機構也很齊全,各個部門之前也能很好的配合,使得唐朝社會穩定發展,經濟高速發展,政治極度開明,思想自由自主, 也爲唐朝繁榮昌盛的大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唐朝的社會救助體制,爲後代乃至現代社會公共救助系統的組建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樣板和範疇,也爲後世的社會救助系統的完善提出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框架和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