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司馬懿真的是靠那三千死士,才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司馬懿真的是靠那三千死士,才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司馬師“三千死士”之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看歷史記載,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身邊有着三千死士。這三千死士是司馬師豢養的,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資本。可是我們對此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司馬懿真的靠那三千死士,就能夠和掌握天下兵權的大將軍曹爽相抗,並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一、三千死士的真面目。

過於這“三千死士”的傳說由來已久,在多個歷史記載中都提到了這件事。《晉書》中記載,“(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衆莫知所出也。”其他所有的記載也和這個記載差不多。都說這三千死士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豢養的。這些死士平日裏散在民間,只是在政變的那天才集中起來,跟隨司馬懿進行了政變。這些死士平日裏隱藏得很好,大家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更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

我們看到這則記載,都會對司馬師感到欽佩。能夠做到豢養如此龐大的一支隊伍,還能夠在政變當天就按時集合起來,有條不紊地投入戰鬥,這是需要何等的組織能力才能做到的。況且司馬懿當時的家族勢力衰弱,被曹爽等人忌憚監視,要保有這樣規模的死士隊伍,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我們仔細一想,這根本是在當時做不到的事,這個記載完全是不真實的。之所以要這樣記載這三千死士,只不過是不想讓大家知道他們的來歷,也不想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去向。這是司馬氏家族刻意安排的,因此歷史記載也只能含糊其辭,故作玄虛了。

我們刻意想象一下,這三千死士的組織結構,完全是一種祕密軍隊的結構。他們要暗中進行軍事訓練,並且要有明確的指揮系統。這樣,在政變的時候,他們才能令行禁止,迅速投入戰鬥。那麼這麼多人,又要求按時按點的行動,是不可能過於分散的。他們必須儘量集中在一起,並且能夠在進行軍事訓練的時候不被其他人懷疑。

司馬懿真的是靠那三千死士,才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這些人安排在司馬懿的莊園、領地是不可能的。曹爽一夥就算是再志大才疏,也不會放鬆對司馬懿家族的監視。如果在司馬懿家族的私人領地發現大規模的武裝,司馬氏將隨之滅亡。因此,這三千死士就只有一個藏身之所,那就是京師的軍隊之中。

這就是他們爲什麼是司馬師豢養的原因。司馬師當時擔任的是中護軍的職務,這是司馬懿在退隱時刻意安排的。中護軍的雖然職位不高,但是它掌握着京師軍隊中軍官的選舉任用的大權。司馬師就是依靠這種權力,將司馬氏的影響滲透進了曹魏京師的軍隊。那些所謂的死士,不過是京城軍隊中的將士罷了。

這就是司馬師豢養的死士的真正面目,也是這些死士沒有被曹爽一夥發現的原因。當政變的時候,這些原本就是軍人的死士,自然可以迅速組織起來,投入戰鬥。在政變結束後,這些死士也自然回到他們過去的崗位,不爲人所知。司馬師在軍隊中要借重這些祕密力量,也不會把他們公之於衆。這也是歷史無法記載他們的由來與歸宿的原因。

二、三千死士的作用。

我們知道了這三千死士的真面目,就會知道爲什麼司馬懿能夠依靠他們政變成功了。在政變前夜,司馬懿和司馬師才把早就謀劃好的政變計劃告訴司馬昭。結果當天晚上,司馬師照常睡覺,而司馬昭卻無法入眠。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司馬師勝券在握的信心,他的信心就來自這三千死士。

不過,司馬師的信心並不是來自這些死士的戰鬥力。我們從政變的過程中可以看到,這些死士的戰鬥力實在低下。他們保護司馬懿前往武庫的時候,路過曹爽的府前。這三千死士保護着司馬懿,竟然被曹爽府中的守門將以數十弓弩手阻攔。連續數次,司馬懿一行都無法突破阻攔,直到守門將士不再射箭才得以通過。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千死士的戰鬥力堪憂。那麼司馬師到底要依仗他們什麼呢?其實,這三千死士主要有兩個作用。正是這兩個作用,才保證了司馬懿政變的成功。

司馬懿真的是靠那三千死士,才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第2張

第一個作用,就是在政變開始的時候,保證司馬懿父子的安全。曹爽兄弟之所以敢於全部出城,保護少帝去高平陵拜謁,主要原因是對司馬懿的行動感到放心。有人以爲,當年司馬懿裝病騙過了曹爽,就可以爲所欲爲,這完全是一種錯覺。

曹爽和他的部下並不是都是笨伯。即便是司馬懿詐病,讓曹爽一夥認爲自己病入膏肓,也不會躲過曹爽一夥的監視。只要司馬懿府中有大的舉動,一定會被曹爽的耳目知道。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司馬懿和司馬師在政變的最後時刻,纔將消息告訴司馬昭。由此可知,司馬懿爲了不引起曹爽的注意,他的府中武裝力量是薄弱的。

那麼,僅僅靠着司馬懿府中的這點武裝,司馬懿要發動政變,估計一出門就會被曹爽安排的監視兵力給抓獲。按照曹操當年對何進的話來說,就是這僅僅是幾個獄卒就能夠做到的事。因此,爲了保證司馬懿父子的安全,就必須需要一支較大的武裝。這就是這三千死士在政變之初的作用。

由於有了這三千死士的保護,使得司馬懿能夠迅速實施自己的計劃。他迅速封閉城門,進入皇宮,釋放郭太后。在得到太后的旨意後,他擁有了大義的名分,得以動用洛陽的京師武力來對抗曹爽。

第二個作用,就是瓦解曹爽在京師武裝中的勢力,奪取這支重要武裝的指揮權。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整個京師武裝都沒有反應。有人說,這是因爲曹爽疏忽大意,把他擔任指揮的兄弟都帶走,使得營中羣龍無首造成的。

其實,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作爲軍人出身的曹爽兄弟,對軍權的重視不會比其他人差。在曹睿去世前,專門封曹爽爲大將軍,假節鉞,就是鄭重其事地把軍權交給了曹爽,曹爽怎麼可能把軍權當作兒戲。

即便是曹爽兄弟都陪同少帝外出,他們也會在軍中留下代言人,來替他們指揮軍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代言人幾乎沒有起到一點作用。這是因爲這三千死士是京師禁軍的骨幹,他們擅離職守,使得整個禁軍失去了指揮。就算是曹爽的同夥想要動用禁軍來響應曹爽,都是辦不到的事了。

在司馬懿發動政變後,馬上派司徒高柔去奪取了曹爽軍營的指揮權,派太僕王觀去奪取了曹羲軍營的指揮權。在這三千死士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地佔據了曹爽兄弟的軍營,並奪取了京城禁軍這支全國最精銳強大軍隊的指揮權。正是此舉的成功,奠定了司馬懿政變勝利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三千死士的作用居功至偉。

三、曹爽失敗的真正原因。

在很多記載中,都對曹爽的失敗大加詬病。很多人都認爲,如果曹爽聽從了桓範的建議,挾持少帝前往許都,打開武庫武裝軍隊,並號召天下兵馬勤王,天下事還未可知。其實,在司馬懿控制了京城禁軍之後,曹爽一夥已經敗局已定了。

當時曹爽一夥的狼狽相,已經讓人感到可憐。他們陪同少帝去高平陵拜謁,本身就不會率領太多的兵馬,而且也不會攜帶整齊的裝備。在得知司馬懿政變的消息後,曹爽才趕快徵發附近屯田的兵士數千人來自衛。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兵士與禁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相差得如同天壤之別。

司馬懿真的是靠那三千死士,才取得政變的成功嗎? 第3張

如果曹爽按照桓範的建議,挾持少帝去許都,那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司馬懿控制了天下最精銳強大的禁軍,曹魏國內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如果動用武力,曹爽一夥根本不堪一擊。以司馬懿的作戰風格,估計曹爽等人來到許都,還沒有來得及下一步行動,就會遭到司馬懿的圍攻而失敗。

至於說那些地方上的軍隊,且不說他們的戰鬥力如何,是否能夠及時趕到,能否遠水解得了近渴。他們是否接受曹爽的號令就是一個未知數。由於曹爽兄弟倒行逆施,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司馬懿又擺出一副爲曹魏撥亂反正的嘴臉,自然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因此,桓範的建議看似有些道理,其實是根本無法行得通的。

因此,曹爽兄弟經過考慮後,還是選擇了向司馬懿投降的這條路。他們知道武力抵抗是一條死路,幻想一旦投降,司馬懿能夠留下自己的性命。這一切都是因爲司馬懿擁有了京城禁軍的指揮權,而這與那三千死士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結語:

史書說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司馬師徵召了他長期豢養的三千死士來參加政變。而這三千死士平日裏散在人間,政變時不知道從何而來。其實這只是司馬氏不想讓大家知道這些人的來歷罷了。其實這些人是作爲中護軍的司馬師在禁軍中培植的力量,他們都是禁軍的骨幹,大部分都是中下級軍官。

正是有了這些死士的參加,使得司馬懿在政變開始時得到了他們的保護,得以發動政變。而正是他們擅離職守,使得京師禁軍失去了指揮,曹爽兄弟留下的代言人無法動員禁軍阻止政變。更是由於他們的幫助,使得司馬懿能夠派人迅速接管曹爽兄弟的軍營,掌握了曹魏最精銳強大軍隊的指揮權。

當政變達到這種程度的時候,曹爽兄弟的失敗已經無可避免了。他們即便是按照桓範的建議行事,徵召天下勤王之師。他們無論是在道義上、作戰指揮上、軍隊的數量質量上,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如果雙方交戰,曹爽一夥必敗無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曹爽兄弟才選擇了投降,企圖以此換取自己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