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爲何沒有殺秦瓊?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爲何沒有殺秦瓊?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爲何沒有殺秦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秦瓊有兵權嗎?歷朝開國後,武將擁兵是個大隱患,但像秦瓊這類打醬油的角色,一般不會影響到帝國的安全,真正讓讓李世民寢食難安的是羅藝、王君廓這類地方武裝。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爲何沒有殺秦瓊?

開國功臣大多出身於草莽,崛起於亂世,都是敢拿命賭富貴的亡命之徒。一旦天下太平收割紅利的時候,他們往往因爲新的利益糾葛而“二次革命”,因此纔有了劉邦、朱元璋殺功臣的悲劇。

歷史上解決得比較好的朝代是宋朝和東漢。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文官壓制武將;劉秀以“股權贖買軍權”,讓功臣集體養老。

不過這兩個朝代有時代的特殊性,不能複製。唐朝相對來說也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功臣基本得到了保全,那麼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唐朝開國武將大致可以分爲四類:

第一類是“轉業型”,即轉型爲文官的武將,他們告別了兵符,最安全。

隋末各種武裝數百支,大多被滅了,比如竇建德、王世充、樑師都、蕭銑、薛舉等,也有被收編的,比如杜伏威、張善安、周法明等,其中杜伏威直接入朝做官,交出了兵權。

東漢開國武將,就是一次集體“轉業”。一般情況下,轉型後的武將軍們只要不再與舊部發生瓜葛就基本“上岸”了。

其實秦瓊、程咬金、尉遲恭後來也都轉型爲文官,出任地方都督,不會對皇權形成威脅。

第二類是“淪落型”,即入職中央編制的武將,經常隨軍出征,但不掌兵符。

秦瓊等人轉業前,就是這種情況。唐朝的將軍中,大量收編了李密、劉武周、薛舉等割據勢力的部衆,他們雖然依然從軍,但其實已經淪落爲“打醬油”的角色,跟隨李世民或者李建成出征,沒有獨立帶兵權。

最典型的就是尉遲恭、程咬金和秦瓊,民間將他們塑造成戰神,其實他們的作用相當於敢死隊,李世民負責揮旗,他們負責衝鋒,僅此而已,連周勃、灌嬰的作用都不如。

這類人基本上也是安全的,一個敢死隊長掀不起來大浪。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爲何沒有殺秦瓊? 第2張

第三類是“放飛型”,即經常率軍長期遠征作戰的武將,危險係數比較大。

這類將軍在大唐其實只有兩個半人,半個是偶然出征的李建成,另兩個就是李世民和李靖。

唐朝開國戰,北面基本上李世民包圓,南面李靖一柱擎天。所以李靖其實是“危險分子”,大唐十幾萬大軍在他手中。

李淵很精明,他“耍了個花招”,在李靖身前立了一道防火牆——李孝恭。李孝恭是李淵的侄子,他以大總管的身份,統領南方一切軍政。

李靖與李孝恭什麼關係呢?李孝恭相當於手握印把子的“政委”,李靖相當於指揮作戰的“總司令”。李靖擁有軍事作戰指揮權,而李孝恭則有批准審覈作戰方案和監督執行權。

也就是說,除了作戰狀態,李靖根本調動不了軍隊,即便戰時狀態,他也要事先報備李孝恭,並根據批覆結果行動,不能擅自變更。

除非李孝恭與李靖沆瀣一氣,這支部隊就是安全的,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李靖的軍事才華。都說李淵無能,你還信這個說法嗎?

李靖最危險的時期不是在大唐開國戰爭,而是後來的滅東突厥和吐谷渾的戰爭,那時候的他身邊沒了“政委”,想怎麼幹一個人說了算。

也正是如此,李靖才遭到了誣告和李世民的忌憚。每次戰後回朝,他不得不“裸辭”回家養老。

第四類是“單飛型”,即統領家兵特性的武將,半獨立於中央系統,最危險。

這類人最危險,好在大多數在統一戰爭中掛了,只有少數人最終走向了謀反,比如羅藝和王君廓。

羅藝和王君廓都是隋末割據武裝,羅藝靠隋朝“官辦”身份起家,王君廓靠“民辦”自力更生髮跡,但他們在投唐後,自己的私家武裝一直跟隨着自己。

這種“家兵”特性的武裝最要命,他們形成了以血緣關係爲紐帶的利益關係,只接受家主的命令,不聽從朝廷的指令。這類武裝,今天可以姓李,明天就可能姓羅。

現在你就應該明白了岳飛爲何一直不受趙構信任的原因了吧?都是這個“家”字害人。

後來,羅藝和王君廓果然都反了。好在那時候大唐已經開國第十年了,願意跟他們賭命的人並不多,所以很快就被剿滅了。

由此可見,像秦瓊這類武將,根本不在李世民的“掃射”範圍內,相反他們還是他的得力幫手。李靖纔是他的防範對象,羅藝、王君廓這類人才是他必須要改造或者消滅的對象。

最後一個問題:爲何唐朝只有羅藝等少數人遭到清洗,沒有演變爲西漢、明朝那樣的集體殺戮?

首先,這要歸功於李淵的獨創性軍權制衡制度。

前面我們講過李靖和李孝恭的關係,其實除了他倆,在其它地方,李淵也都是採用了這項制度。比如王君廓身邊有個李瑗,李神通鎮河北,李神符在河東。

這種“二元結構”的制衡,剷除了地方武裝演變成軍閥割據勢力的土壤。

其次,李世民一人的勢力就覆蓋大半個北方。

西漢有七大異姓諸侯王,朱元璋帳下猛將如雲,而大唐只有李世民和李靖。李世民從河東打到關中,又從關中打到關西、關東和河北,大唐的武將們大多都出自他的門下,所以要論“家兵”,秦王府纔是最大的“家兵”武裝。

這些老部下隨着李世民的登基,也都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他們既沒有實力,也沒有理由跟李世民作對。

大家都津津樂道的“凌煙閣功臣榜”,其實是一個不太公平的榜單,很多爲大唐開國貢獻很大的人,因爲不是李世民集團的成員,被踢出了出去。佔便宜的那羣人,也自然就成了李世民的鐵桿。

其三,唐朝遺留的豪門政治生態不給武將機會。

唐朝開國的將軍們,大多出身於小士族階級,或者流民階層,而唐朝繼承北周、隋朝的政治架構,豪門集團纔是帝國的核心力量。

這種格局決定了小士族出身的將軍們,只能當配角,無法成爲主導力量,同樣不可能形成巨大的破壞力。

小士族集團的期望值相對也較低,大唐的立國,爲他們打開了一扇與豪門融合的通道,因此他們更願意充當現有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破壞者。

都說歷史在重演,其實仔細一分析,朝代就像人,各具特色,稟賦各異。都是面對開國功臣,劉邦必須殺異姓王,劉秀卻可以贖買,李世民的先天條件給了他更祥和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