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場磧路何爲爾,重氣輕生知許國。人生在世能幾時,壯年征戰發如絲。會待安邊報明主,作頌封山也未遲”,這是唐朝名相張說(yuè)的經典代表作《巡邊在河北作》,他在巡視邊境軍隊的時候,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抒發了自己要發奮振作報答君王,希望能夠讓君王泰山封禪。

當然,後來張說也確實做到了,他在爲官期間爲大唐創造了諸多功業,在開元十二年(724年)建議唐玄宗去泰山封禪,並且唐玄宗也很快就答應了,而張說本人就是那一次封禪的封禪使也就是主管人員,可見他在朝野中的威望之高,不僅詩寫得好(《全唐詩》中收錄了293首),而且個人能力也很出衆。

不過張說這個人儘管才情能力都極其過人,但是他也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性格非常暴躁,並且會不加掩飾地表現出來,同事與他看法不合時,他就會大聲批評人家,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另外還極其地貪財,自己的底子也不是那麼幹淨。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在張說得罪的那些同事中,得罪得最狠的就是姚崇,他在與刺史姚崇同事時,他很是看姚崇不順眼,言語間多有得罪,而姚崇自然看他也有些不順眼,不過兩人都是爲了大唐帝國,在同級的情況下關係不和睦也就算了,然而後來事情有了很大變化,導致兩人彼此攻來攻去。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與姚崇談論天下大事,聊得很是投機,有意要任用他爲宰相。張說對此很是擔憂,本來大家都是同級,現在你升級了那我怎麼辦,於是他用盡各種手段阻,想要撓姚崇成功擔任宰相,先是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對姚崇提出彈劾,隨後又讓官員申請任命姚崇爲河東總管。

唐玄宗的張說的這些小算盤心知肚明,他那時候剛剛登基,有意要幹一番大事業,在與姚崇聊過以後,確認了那就是可以輔佐自己開創盛世的人,自然不會受到張說的影響,於是姚崇就這麼成爲了宰相。

姚崇在宰相這個崗位上做得很不錯,爲“開元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被後人評爲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列的“唐朝四大賢相”之一,可見他的功績有多麼突出。

在沒有擔任宰相前,姚崇被張說連續狙擊了好幾次,他自然也不是個好脾氣的,等到自己地位穩定以後,就不僅僅是操勞國事,同時還派出人手盯着張說,想要揪到張說的小辮子。

張說也確實沒有讓姚崇失望,他知道自己狙擊姚崇的事情,把姚崇給得罪狠了,心中非常慌張,爲了尋找到一些安全感,他決定去找個靠山抱個大腿,他找到的人是岐王李範。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第2張

李範本名爲李隆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有輔佐李隆基登基的功勞,張說大概是認爲這樣一條大腿確實夠粗壯了,但他忘記了唐朝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文武大臣不能夠與皇族走得太近,凡是走得太近的全都獲罪。

這個不成文的規矩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後纔出現的,畢竟他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會讓後人們覺得“弒兄這種事情,太宗做得,我就做不得”,所以整個唐朝的宮廷政變非常多,而皇帝對此防範得也極其嚴格,張說私底下去見岐王李範,這可就犯了老李家的忌諱了。

姚崇得到這個消息時,先是有點不敢置信,隨後欣喜若狂,他毫不猶豫地在第一時間裏向唐玄宗打了小報告,張說立馬被貶爲相州刺史,隨後又被貶爲嶽州刺史,兩人的仇越結越大了。

雖然仇結得越來越大,但姚崇那是絲毫不懼的,畢竟他本人的才能也很強,儘管張說有才能深得皇帝信任,但自己也不弱是不是。然而問題在於,姚崇是651年出生的,而張說則是667年出生的,要大了16歲,所以當70歲的姚崇走向生命盡頭時,54歲的張說相對還很年輕。

姚崇儘管自己不怕張說的報復,但自己去世以後,兒孫們可扛不住張說的報復啊,怎麼辦呢?他想起了張說那兩個最爲著名的特點:才學高、貪財,決定利用張說的這兩個特點來保護好自己的族人。

於是姚崇留下了一個看上去有些奇怪的遺言:“我去世後,你們把家中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面,前來弔喪的張說若是有留意的話,那你們就立刻提出將所有財寶獻給他,然後趁他不好意思的時候,請他爲我寫一篇墓誌銘,然後立刻將這篇墓誌銘送給皇帝過目,這樣家族就可以保全,否則一定會得到他的報復,到時候你們就只能隱姓埋名遠走高飛了。”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第3張

姚崇的兒子依令行事,同樣身爲大唐高官的張說,也確實是前來參加了這個同僚的葬禮,並且看着其靈堂上的財寶露出了迷戀不捨之意。姚崇的兒子立刻向前表示將所有財寶全部贈送,而張說在表示了一番“這怎麼好意思”之後也就卻之不恭地將財報收下了。

姚崇之子趁機大拍了一通馬屁,說什麼張說的文章天下一流,哪怕是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時常拿來朗讀背誦,時常暗恨自己爲何寫不出如此精彩的文章。張說被捧得飄飄然,一邊嘴裏說着“哪裏哪裏”,一邊不住點頭,等反應過來姚崇之子請他爲姚崇寫墓誌銘的時候,自己已經答應了。

張說一看自己已經答應了,那也不好再拒絕,當場就拿過紙筆揮灑成章,文章中全是溢美之詞,一方面古人遵循着“死者爲大”的傳統,對逝者有幾分尊重的美化,另一方面張說剛剛還收下了人極其珍貴的珍寶呢!

寫完墓誌銘的張說,帶着財寶心滿意足地離開了,而姚崇之子則在第一時間將這篇有着張說署名的墓誌銘,送給了唐玄宗過目。唐玄宗看完以後大爲驚訝,不住地感慨說,我原以爲他們兩人關係不睦,原來那只是文人放不下架子的臭脾氣,其實他們在心底是惺惺相惜的啊,不覺就哈哈大笑。

姚崇爲何留下讓兒子將全部財寶擺在靈堂前的遺言? 第4張

過了兩天,張說忽然反應過來自己寫的那篇墓誌銘會帶來什麼,既然自己在姚崇去世的第一時間,就給他寫了一篇熱情洋溢的墓誌銘,盛讚他的種種,幾乎說盡了他的好話,那麼自己以後再去說姚崇的壞話,並且想要對付姚崇族人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會信任自己了。

反應過來的張說,只希望這份墓誌銘此時還沒來得及擴散,於是找了個“當時寫得倉促,改改還能更好”的理由,找姚崇之子想要回那份文稿,但得到的答案卻是已經由皇帝過目了,皇帝對他們(姚崇與張說)之間的感情也非常讚歎,下令連夜將那份墓誌銘給刻出來了。

張說馬上就知道這肯定是姚崇生前的計策,提前將自己所有可能的報復,都從源頭上鎖死了,這纔對那個老對手心服口服:“死去的姚崇能夠將活着的張說算計得死死的,我實在是比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