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李隆基執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麼?

李隆基執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隆基執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幼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媽,叱吒風雲於中唐的一位女性,風華絕代的一位佳人。她曾與李隆基聯手鏟除“韋后勢力”,從而推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可是,二人終歸是“道不同不相爲謀”。因爲太平公主也想如母親武則天一樣坐看風雲、君臨天下。可是李隆基卻懷揣着光復李唐社稷的夢想,不想受任何人操控自己,也不想給任何人覬覦皇權機會。因此“韋后集團”覆滅之日,也註定是李隆基與姑媽分道揚鑣之時。

李隆基執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麼?

然而,太平公主同樣懷揣夢想,且雄心萬丈,因此她在見識了李隆基的廬山真面目後,開始多管齊下,一方面有意培植自己的勢力,以備有朝一日同侄子一較高下;另一方面以自己的權勢向朝臣施壓,鼓動他們向睿旦請求廢除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再就是拉攏皇長子李成器,散佈李隆基不具備繼承皇位身份的言論。

公元713年7月初(農曆),戶部尚書魏知古面見李隆基,說已經得到確切消息,太平公主明日就要對您下手,請陛下趕快定奪。李隆基沒有慌亂,隨後叫來大臣崔滌。爲什麼叫崔滌呢?原來崔滌是宰相崔湜的弟弟,而崔湜又是太平公主的“閨中蜜友”,李隆基想說服崔湜投靠自己。

很快,崔湜入宮見駕。李隆基對他說:“予(當時李隆基還能用‘朕’自稱)是皇帝,太平公主不過皇親,孰輕孰重,請愛卿度量,還望能棄暗投明,不負大好前程。”崔湜漠然良久,然後說:“陛下多慮了,微臣那敢對陛下懷有二心”。李隆基微微一笑說:“但願卿家口能應心!”隨後揮揮手,目送崔湜離去。

晚上,崔湜照例到太平公主處“打卡”。溫存過後,崔湜對身邊的太平公主說:“想必你那侄子(李隆基)已經黔驢技窮,盡然拉攏起我了。以咱倆之間的關係,我能棄你而去嗎?看來他腦子進水不少呀!”太平公主聽完詳細經過後,臉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當天夜裏,睡得特別香沉。

第二天一早,李隆基同王毛仲等人率領300衛士先進入武德殿,然後議事爲由召左羽林將軍常元楷及知右羽林將軍李慈。二人剛入誠虔門就被斬首,之後,李隆基等人又闖入朝堂,將正在等侯上朝的宰相岑羲、蕭至忠等人當場砍殺。最後,率領衛士去圍追太上皇李旦。此時,李旦已經慌慌張張逃上承天門城樓。太平公主聞訊後,則逃入山中寺廟躲藏。

李隆基執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李旦自覺凶多吉少,心裏感慨萬千,回想大唐王朝,一直行走於刀光劍影之中,如今看來又是一場浩劫,真心希望大唐從此浴火重生。想到此,李旦的已經淚眼婆娑。隨後,李旦以手拭面,轉而對扶自己爬上城樓的兵部尚書郭元振說:“愛卿恐怕今日要陪朕一起上路了!”只見郭元振先是冷笑,然後幽幽地說道:“太上皇不必擔心,皇帝正是奉您詔命誅殺太平公主黨羽!”

聽了郭元振的話,李旦如醍醐灌頂,原來郭元振不過當年玄武門之變時的尉遲恭。不過,慶幸自己性命無憂,心裏也就踏實了。之後,李旦向城樓下面的李隆基喊話:“三郎我兒,即日起軍政大事全交你處理,爲父要享清福去了!”

如今,李隆基登基雖已當了一年有餘,但此刻他纔算真正意義上的“掌璽”皇帝。原來之前父親所謂的“禪位”,只是給了他部分不打緊的權力,而三品以上官員任免,以及軍政大權等統統還由父親繼續把控,李隆基不過是個朝堂上“打雜”的。

到此,也許有人疑問,不是說第二天太平公主一夥要採取行動了嗎?怎麼沒見動靜,而且面對李隆基怎麼沒有一點防備沒有,所有人幾乎還都是束手就擒?

既然有上述疑問,所以我們有必要再來亮一下太平公主的家底兒:

謀臣方面有宰相竇懷貞、岑羲、崔湜、蕭至忠等人,另外太子少保薛稷、新興王李晉也是其心腹,武將方面有左羽林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等,其中如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寺卿唐晙及胡僧慧範等人都是其左膀右臂。

所以,縱觀太平公主的綜合實力,如果她真想使用武力,李隆基顯然不是對手。因此,李隆基之所以先發制人,不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一個奪權藉口,他不想擔驚受怕地做“半個皇帝”,所以真正的目標是父親李旦。另外,還有一件隱藏着的事情就很能說明問題,也是促使李隆基採取行動的關鍵誘因。

原來,李隆基早先就對太平公主有過一次行動,不過參與者是尚書右僕射劉幽求及右羽林將軍張喡。但後來由於張喡泄密於侍御史鄧光賓而被李隆基緊急叫停。事後,李隆基主動向父親請罪,張劉二人遭到貶謫,均到京外任職,自己得了個“巡邊”處分。只是由於李旦舉棋不定,致使期限一再拖延。

而於太平公主來說,她實際上並沒有用“武力”解決侄子的打算,只不過是想先通過拉攏朝臣孤立他,而後再唆使哥哥將其廢除,自己再操控傀儡或是親自上陣。因此,太平公主在等李旦下達“巡邊”的詔命,因爲只有那樣,纔是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回報,同時更能彰顯她掌控大局遊刃有餘的風采。可是,太平公主有些太自信過頭,她沒想到侄子會如此精明幹練,如此雷厲風行。

寫在最後:回顧李隆基爲何要召見崔湜,真的是爲策反他?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在使用障眼法,好讓太平公主知道他沒有“動武”的能力和打算,或是即便有,也不是當下。人生中有些非常重要的機會,但是隻有一次,李隆基抓到了,太平公主失去了!這就是兩個命運截然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