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第二次函谷關之戰是什麼結果?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

第二次函谷關之戰是什麼結果?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函谷關之戰是前318年趙、楚、魏、韓、燕五國聯合進攻秦國的戰爭。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變法圖強,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爲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後的秦國,逐漸成爲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諸侯國。特別是在戰國中期和後期,秦國因爲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在對外用兵上勝多敗少,促使山東六國爲之恐懼。不過,對於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也不是百戰百勝的。其中,就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來說,可謂秦國最屈辱的一場戰役。此戰,不僅秦國引以爲傲的函谷關被攻破,並且秦國還要割地求和。那麼,問題來了,此戰是何人所爲呢?

首先,函谷關位於今河南省靈寶市區北15公里的王垛村。古代處於洛陽至咸陽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谷。春秋時秦穆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此關關城東西長7.5公里、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由此,對於秦國來說,函谷關可謂自己的咽喉和門戶,函谷關一旦被攻破的話,那麼秦國都城咸陽一帶,無疑有被攻佔的風險了。在此基礎上,正是憑藉着易守難攻的函谷關,秦國多次抵擋了魏國、韓國、齊國、燕國、趙國、楚國等諸侯國的進攻。比如在第一次函谷關之戰中,公元前317年,秦遣庶長樗裏疾率軍出函谷關反擊韓、趙、魏三國聯軍,於修魚大敗聯軍。

第二次函谷關之戰是什麼結果?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

但是,在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中,秦國卻遭遇了商鞅變法後最屈辱的一戰。根據《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戰國策·卷五·秦三》等史料的記載,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也被稱之爲齊韓魏攻秦函谷關之戰。公元前298年,齊國相國孟嘗君利用秦國和楚國交戰之際,聯合齊魏韓三國軍隊大規模進攻秦國。那麼,問題來了,對於齊國相國孟嘗君,爲何要向強大的秦國發起進攻呢?對此,實際上這是秦國咎由自取。作爲戰國四君子之一的孟嘗君,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對此,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封爲丞相。

公元前299年,也即第二次函谷關之戰的前一年,秦國任命齊國的孟嘗君田文爲秦相。但是,僅僅過了一年後,秦昭襄王九年(公元前298年),秦昭襄王嬴稷聽信讒言,準備殺了田文。當然,在手下門客的幫助,田文成功逃回齊國。因此,孟嘗君田文自然非常痛恨秦國,尤其是秦昭襄王。於是,在公元前298年,齊國相國孟嘗君利用秦國和楚國交戰之際,聯合齊魏韓三國軍隊大規模進攻秦國。在齊國、韓國、魏國三國大軍攻打函谷關的時候,秦軍出武關攻打楚國,斬首了5萬人,攻佔了楚國的十六座城。而這,自然也是秦國函谷關被攻破的重要原因,也即其正在兩線作戰。

第二次函谷關之戰是什麼結果?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 第2張

最後,在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中,齊魏韓三國軍隊歷時三年之久,終於攻破了秦國的函谷關,迫使秦國歸還魏國之河外、封陵、魏國之河外、武遂等地。而對於秦昭襄王,還要主動向齊魏韓三國軍隊求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戰役中,指揮齊魏韓三國軍隊的主將正是齊國名將匡章。匡章是孟子的學生,齊威王末年,匡章成爲齊軍將領,率軍打退秦國進攻。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乘着燕國子之內亂,匡章率兵十萬,直破燕都。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領齊國大軍,並聯合韓國、魏國攻打楚國,從而在垂沙之戰中重創楚國。由此,正是因爲匡章這位名將的指揮,加上齊國、韓國、魏國三國的精銳,促使秦國遭遇了商鞅變法後的最屈辱一戰,不僅函谷關被攻破,還要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