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明朝時期的經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明朝時期的經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筵,指的是漢唐以來帝王爲講經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其實說白了,就是給皇帝上的課。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經筵”發展的過程來說,經筵制度可以說是在西漢就有那麼點兒影子了,這個概念雖然很簡單,但是與皇帝有關,就牽扯到了皇權,甚至還與朝廷的政治運作息息相關。那這小小的“經筵”,究竟在明朝的歷史舞臺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呢?

明朝時期的經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首先,在經筵制度的確立過程是不斷變化的。明初的皇帝和後來的可不一樣,尤其是洪武、永樂、洪熙、宣德時期,這時候的皇帝基本上盡職盡責,還頗有能力。那朱元璋來說,他在攻克婺州以後就經常召集手下的儒士講解經文,與侍從談論治國之道,仁宗、宣宗也十分好學。後來有臣子上奏,經筵不僅在給君主講學,更在於儀式。直到英宗時期這一制度才正式確立,還創造性的分成了儀式性的“月講”和實用性的“日講”,這“月講”禮節十分複雜,通常是爲了展示君主好學,可以作爲天下的模範,“日講”則儀式簡單,內容也比較接地氣有營養。

明朝時期的經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第2張

這聽起來是一個兼顧了實用與面子的好政策,但實際上也帶來了想不到的麻煩。首先不用多想,講讀的時間是一定會縮短的。這很好理解,在經筵制度正式實施以來,沒有對時間、講讀方式和講讀內容上有所規定,所以在現實實施的過程中一定存在摩擦,經過不斷的調試,經筵制度變得形式化起來。失去了內容的經筵,除了時間變短,還造成了君臣之間的隔絕。

皇帝和臣子之間在地位和身份上是絕對不可逾越的,這就導致雙方在“師生”關係這個領域內,處在一種誰都無法純粹進入課堂的狀態。從內容上來說,也就是現在老師們“講義”需要提前由內閣修改,更是害怕在內容中暗寓譏諷,尤其是牽扯到時政的時候,更是有可能與當時朝堂上的局勢有關所以講官很難將經筵做出成績。

明朝時期的經筵,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第3張

經筵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知識的傳授,而一開始協議政事的功能則慢慢消失了,前者對年幼的皇帝有比較大的影響。而明朝後期的皇帝在信息獲取、處理政事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規範和途徑,如果再瞭解一些明朝歷史的人就會知道,這時候的皇帝已經日益退向後朝,經筵的實用價值已經大大減弱了。尤其是萬曆中後期,經筵已經被其他的方式所取代,這實際上可以反映出大臣們對皇帝權力控制的一次失敗,也展示出皇帝本人在明朝官場中所凸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