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645年發生了什麼?那段歷史慘烈而又悲壯,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雖然經過幾次波折,在第二年還是由多爾袞下令禮部,向全國強制推行“剃髮令”,這引起了漢族百姓的強烈反抗,歷史上的“江陰八十一日”,就是由此引發的。

江陰縣隸屬常州府,本已降清,明朝的知縣走了,清朝派來的知縣方亨也已上任,似乎很平靜。但一紙“剃髮令”改變了一切。

這年六月,十幾個鄉紳到縣衙商議,請求留下頭髮。知縣方亨態度蠻橫,破口大罵,衆人都被激怒。後來方亨在文廟召集諸生(明代稱考取秀才入學的生員爲諸生)、鄉紳、百姓一百多人,宣佈“剃髮令”,說是“大清律法,不可違背”。他回衙後,衆人不肯離開,在廟裏共同立誓:“頭可斷,發不可剃!”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方亨讓縣衙的書吏抄寫常州府發來的嚴令剃髮的佈告,一個書吏抄到“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一句時,再也不能忍受,他把筆扔在地上,大聲喊道:“就死也罷!”全城百姓聽到消息,羣情激憤,議論紛紛。方亨見事態無法控制,就給常州府寫了一封密信,請求派兵來“多殺樹威”。誰知密信落在了百姓的手裏,這下更是火上澆油,江陰百姓當即抓住方亨,殺掉清朝的差人,共推典史陳明遇爲首領,以“大明中興”爲口號,正式打起了反清的旗號。

常州知府派出300名清兵前來鎮壓,很快就被江陰義兵在秦望山下全殲。陳明遇帶領江陰軍民處決了方亨和一些準備投敵的奸細,開始佈置城防。

閏六月二十一,清朝大將博洛派遣降將劉良佐帶重兵包圍了江陰城,劉良佐射進了一封勸降書,江陰軍民斷然拒絕。劉良佐先四處捕殺了城外的義兵,切斷了江陰城的外援,然後開始攻城。

戰鬥一開始就非常激烈,江陰只是一個縣城,城牆不高,清兵在城外向城上射箭,簡直是箭如雨下,城牆的軍兵都拿着鍋蓋擋箭,箭支射在鍋蓋上,射滿了就用手拔下來,據說每天能得到好多箭矢。

戰事一起,陳明遇漸漸感到力不從心,他想起了前典史閻應元。閻應元現在賦閒在家,但他一向智勇雙全,很得大家的信任。陳明遇就派人連夜悄悄出城,去閻應元的住所去請他出山,主持江陰城中的大局。閻應元說:“請我主持就得聽我的命令。”衆人說:“敢不唯命是聽?”

七月初九,閻應元帶領祝塘少年六百人來到江陰城,進城後,他帶人挑選青壯年男子組成民兵,分派城防任務,同時在城內晝夜巡查,肅清內奸。他和城裏士紳商議後,把城裏公私財物分類徵集,統一分配。這樣,江陰城防日益穩固。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第2張

連着幾天,清兵猛攻江陰北門,在閻應元的指揮下,城上箭如雨下,清兵傷亡慘重。劉良佐又調來雲梯攻城,城上用磚石投擲,並用長槍猛刺,清兵拼死攻打,雙方都傷亡重大。清營裏一員滿族猛將奮勇登城,被城上義兵刺死,並割下了頭顱,劉良佐只得暫時退兵。

閻應元利用這個空隙,請來巧手匠人,製造弓弩、火磚、木銃等守城工具。這些器具都極其精巧,而且殺傷力很大,所以清兵每次來攻城都是傷亡不少。劉良佐見強攻不利,就又作了《勸民歌》來勸降,被閻應元嚴詞拒絕。清兵在城下紮下的牛皮帳篷被守兵用火球、火箭燒燬,一時間,城上磚石弩箭齊下,清兵死傷無數,劉良佐只得退營到鄧墓。

江陰向四方請求援兵,但情況卻越來越糟。黃蜚、吳之葵的援兵被清將博洛擊潰,二人被俘投降;自稱忠義王的海盜顧三麻子率舟師來援,和清兵激戰三天後敗走;秀才金礦聚集了四百勇士前來,被劉良佐派兵堵截在周莊,全軍覆沒。至此,外面的救兵全部失敗,江陰徹底成了一座孤城。

但劉良佐依然不敢攻城,只是用火炮日夜轟擊城牆。城牆曾被炮火轟塌,閻應元率領石匠冒死修葺,使之完好如初。

閻應元又假意答應投降,派百餘士兵以送“降禮”爲名,偷帶火器進入清營,炸死兩千多清兵。幾天後,又挑選勇士一千在夜裏殺入敵營,砍死清兵一千多人。劉良佐只得再次後撤,他沒有攻城的辦法,只有再次勸降,閻應元凜然說:“有降將軍,無降典史。”

清朝大將豫親王多鐸聽說江陰久攻不下,非常生氣,他先派出投順的恭順王孔有德率兵協助攻城,後又派貝勒博洛和尼堪帶着紅衣大炮前去。博洛帶部下二十萬大軍來到江陰城下,他認爲劉良佐攻城不利,打了他一頓板子,然後讓人綁着降將黃蜚、吳之葵來城下勸降。閻應元在城頭上罵道:“大臣被縛,當速就死,何必喋喋不休!”

博洛發起了總攻,他對清軍下令,限三天破城。清兵仗着人數優勢,分兵阻斷城外援兵來路,然後在大炮的開路下,輪番衝向江陰城,一刻不停。閻應元指揮城裏民兵晝夜抵禦,拼死力戰之下,雖保得城池不失,但傷亡甚多,衆人都疲憊不堪。八月初,開始有人偷偷出城投降。但清兵在城外四處殺掠,城裏百姓守城的決心再次堅定。雙方陷入了膠着之中。

閻應元蒐集民間的斷髮投下城去誘敵,沒能成功,博洛的誘降計策也被閻應元識破。後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的招安曉諭到了,博洛派人射進城去,閻應元在後面補了一句“願受炮打,寧死不降”,再射下城去。

閻應元雖然意志堅定,但被圍困的時間長了,城裏軍民傷亡越來越多,戰鬥力逐漸減弱,守城物資和糧食都日漸缺乏。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第3張

戰鬥期間,正趕上過中秋節,百姓帶着酒登上城頭,和守城民兵痛飲。城裏的讀書人模仿楚歌,寫了幾首《五更轉曲》,讓會唱歌的人在城頭高歌,大家用樂器相應和。歌聲悲壯,響徹天際,清兵聽了,也有流下眼淚的。其中一首是這樣的:

宜興人,一把槍。無錫人,團團一股香。靖江人,連忙跪在沙灘上。常州人,獻了女兒又獻娘。江陰人,打仗八十餘日,寧死不投降。

八月二十一,博洛把二百多門大炮集中在一起,猛轟東北城,激戰過後,清兵終於攻上了江陰城頭。

城破時,閻應元端坐在東城,他要了一支筆,在城樓上寫道: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寫完,閻應元帶着一千多人騎馬衝殺而出,殺死清兵無數,想要從西門突圍卻沒能成功。他看看周圍隨他衝殺的人,說:“爲我謝百姓,吾報國事畢矣!”然後拔出短刀刺入胸口,倒在一個小湖裏,還沒有死去,被劉良佐的士兵抓住了。劉良佐坐在明佛殿,看見抓來了閻應元,一躍而起,拍着閻應元的後背哭了。閻應元說:“有什麼好哭的,事已至此,只有一死。速殺我!”博洛在縣衙,把閻應元帶到堂上。閻應元挺立不跪,背向博洛,罵不絕口。一個清兵用槍刺他的小腿,閻應元血流如注,不支倒地。博洛把他關到棲霞庵。當夜,寺中僧人不停地聽到“速殺我”的聲音。到天明後,閻應元終於遇害。

閻應元的十幾個家丁,都因不降被殺;江陰縣衙包括婦女孩子在內的四十三人舉火自焚;陳明遇拿刀和清兵血戰,身負重傷,到死的時候,身子依然靠在牆上,屹立不倒;訓導馮厚敦自縊而死,妻子和姐姐也都投井而亡,城裏諸生也大都不屈殉節。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被後人稱爲“抗清三公”。

公元1645年發生了哪些事?江陰八十一日是什麼回事? 第4張

八月二十二日,清兵開始屠城,百姓有的力戰而死,有的從容就義。婦女大多投河,連幼小的孩童也都毅然就義,沒有一人投降。清軍屠城兩天後“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而已。

江陰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全城連婦孺在內只有九萬多人,他們在清朝二十四萬大軍的炮火之下,堅守了八十一天,共擊斃清兵七萬五千多人,包括三位王爺,十八個大將。城破後,城裏被屠殺的共有九萬七千多人,城外被殺的有七萬五千多人,僅有五十三人保全了性命。

有古籍記載,在死難者中,有一位不知名的女子,她在城牆上題了一首絕命詩:

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