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李治是如何與長孫無忌產生矛盾的呢?

李治是如何與長孫無忌產生矛盾的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高宗李治給世人留下的印象是軟弱昏庸,然而,其實李治在位期間,唐代疆域到了極盛,國內的經濟、文化也穩步向前。這些成績顯然與昏君形象不符,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李治是如何與長孫無忌產生矛盾的呢?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李治頒佈詔書,以“謀行鴆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廢爲庶人。七天後,他再次頒佈詔書,將寵妃武則天冊立爲皇后。許多人在談及這段歷史的時候往往認爲李治好色昏庸,所以纔會作出如此荒唐之事。可事實上,“廢王立武”事件絕非是一樁簡單的宮闈之爭。李治之所以堅持廢后,甚至不惜爲此捏造罪名,其主要目的是爲了從他的舅舅、太尉長孫無忌手中奪權。

李治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早年曾想立自己的嫡次子、魏王李泰爲皇太子。然而在長孫無忌的強烈要求下,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妥協,將儲君之位留給了嫡三子、晉王李治。因此李治後來能成爲皇帝,長孫無忌居功至偉。

李治是如何與長孫無忌產生矛盾的呢? 第2張

李泰、李治都是長孫無忌的侄子,爲什麼他要厚此薄彼,擁立李治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爲李治性格軟弱,易於控制。雖然長孫無忌在太宗朝就已位極人臣,但權力這東西總是多多益善,所以長孫無忌扶持李治說白了也是爲自己將來專權考慮。

太宗去世後,李治順利登基稱帝,然而朝政大權卻掌控在以長孫無忌爲首的宰相集團手裏。爲了進一步擴充權力,長孫無忌還搞出了一樁破綻百出的“房遺愛謀反案”,藉此清洗掉了一大批政治對手。當時身爲皇帝的李治懇請保下荊王李元景和吳王李恪的性命,他對長孫無忌等宰執重臣說道:“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

“匄”同“丐”,是乞求的意思,一個皇帝自降身份到這個程度,實在是很低聲下氣了。可他得到的答案卻是“不可”。

“房遺愛謀反案”發生前,李治對長孫無忌專權就已感到不滿,但他或多或少對自己這位舅舅還存着感恩之心,畢竟皇位也是舅舅給他爭取過來的。可是“房遺愛謀反案”的結果讓李治徹底心寒,而且他也很清楚,自古權力之爭就是你死我活,子弒父,弟殺兄的情況數不勝數,更何況長孫無忌只是舅舅,比父親兄弟的關係要遠多了。

因此,“房遺愛謀反案”雖然進一步強化了長孫無忌的權力,但同時也堅定了李治想要奪回權力的決心。然而當時的朝廷完全是長孫無忌的一言堂,如何才能打破這塊堅冰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治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廢后。

李治的皇后王氏出身於顯貴的“太原王氏”家族,貞觀年間由太宗皇帝親自指婚,在爲後期間也並沒什麼過失。而李治的寵妃武則天雖然家世也可以,但比王皇后還差了一大截。更要命的是,武則天以前還是唐太宗後宮團中的一員,按輩分來說也可以算作李治的庶母。所以李治“廢王立武”的想法一經提出,立即遭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強烈反對。

在“廢王立武”這件事情上,李治絕對是理虧,所以光講道理肯定說不通。然而他畢竟是皇帝,再荒唐的想法也可以不斷提出,大臣們只能變着法地勸諫,但卻擋不住皇帝的嘴。

李治想要廢后,長孫無忌等人不同意廢后,這事就這樣僵住了。然而長孫無忌在朝堂上雖一手遮天,但大臣的隊伍中並非鐵板一塊,只要皇帝有需求,肯定不缺投其所好者。

沒過多久,李義府、許敬宗等被長孫無忌排擠到邊緣的朝臣們紛紛站出來向皇帝表決心,堅決擁護“廢王立武”一事。隨後,朝廷裏一位僅次於長孫無忌的重量級人物李勣也開始發話,他對皇帝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管外人怎麼想。”

在得到了這些人的支持後,李治開始主動發起攻擊。他下令將長孫無忌的左膀右臂、右僕射褚遂良貶爲潭州都督。大臣們一看連褚遂良這種級別的重臣都被皇帝貶官出京,再逆皇帝的龍鱗顯然不會有好果子吃,於是紛紛放棄立場支持“廢王立武”。

就這樣,武則天如願以償取代了王皇后。而唐高宗李治也通過這次事件給自己樹立了權威。長孫無忌專權的時代就這樣宣告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