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蒙恬手握大軍,爲何沒有反抗趙高和李斯呢?

蒙恬手握大軍,爲何沒有反抗趙高和李斯呢?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完成統一成就千古霸業,然而趙高、李斯聯合輔佐胡亥繼位,僞造假詔書逼迫扶蘇陪葬先皇,同時清除蒙恬等人,爲何蒙恬手握三十萬重兵甘願就範,若是能揭竿而起,歷史有沒有機會改寫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蒙恬是將門之後,祖父、父親等都是秦國名將,受到家庭環境薰陶,蒙恬自幼勇武過人,同時出身於齊魯大地,蒙恬家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蒙氏家族忠肝義膽,世世代代只爲秦國賣命,並且官位都很高。蒙家算得上秦國國內的大家族,父輩們的教誨蒙恬從不敢忘卻。

蒙恬個人能力十分出衆,幫助秦始皇四處征戰完成一統,兼併戰爭結束後蒙恬官拜大將軍,統領三十萬兵馬,深得秦始皇信任。當時中原地區剛剛結束紛爭,邊境匈奴不斷侵犯,爲了鞏固統治,秦始皇派遣蒙恬領兵戍邊,常年爲秦國抵禦匈奴入侵。

北上抗擊的匈奴的過程中,蒙恬接連收復失地擴充疆域,使得匈奴人不敢輕易造次。爲了長治久安與秦始皇商議修築萬里長城爲屏障,蒙恬的種種功績得到了史學家的一致認可,並認爲是抗擊外來侵略的開路先鋒。

蒙恬不只是抵禦匈奴南下,最重要的是將收復回來的西北地區大力開發。牢牢地將之納入中原王朝的領地之內,作爲修築萬里長城的主要負責人,雖然在修建時導致民不聊生,許多百姓一去不回。可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長城的存在讓後世衆多王朝受益。

蒙恬注重生產發展,屯兵、屯民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水平的提升。就是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才能出衆的大將,沒有死在衝鋒的路上,卻死在了小人手中,不免令人唏噓。秦始皇在位時蒙恬深得寵愛,還與扶蘇有非比尋常的關係,這一切都在秦始皇的突然駕崩之後蕩然無存。

蒙恬手握大軍,爲何沒有反抗趙高和李斯呢?

秦始皇死後,趙高假傳聖旨命令扶蘇與蒙恬陪葬,面對這樣的要求,蒙恬自然不會稀裏糊塗的送掉自己的性命,然而最終還是沒有逃過一死。要知道當時的蒙恬在秦國境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同時手握重兵,在蒙恬的治理下,軍隊素質嚴明忠誠度極高,如果蒙恬大手一揮揭竿而起。

想來手下的這些士兵必然會誓死效忠,也就不會有後來 的羣雄逐鹿的場面,可見蒙恬有威望,有兵權,面對趙高等人的無理要求,明知是一場陰謀爲何沒有自立爲王呢?

其實仔細分析來看,蒙恬沒有造反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蒙恬家族世代效忠秦國,祖先的榮耀不由得自己做出悖逆君主的事情,蒙恬一心忠於秦國,即便秦始皇死去,自己也會忠誠於後來的君王。“忠義”在蒙恬心中的分量要遠高於生死,雖然在很多時候看起來是一種愚忠。過分的忠誠會給自己的思想套上枷鎖,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害了自己。

在蒙恬的心中自己終究是一個臣子,秦始皇死後自己還會效忠扶蘇。

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剛毅而武勇, 信人而奮士”,很有治國才能,深受秦始皇與朝中大臣愛戴,同樣與蒙恬關係密切。

蒙恬手握大軍,爲何沒有反抗趙高和李斯呢? 第2張

秦始皇將扶蘇當作接班人培養,臨死前的遺詔也是讓扶蘇繼承皇位。然而扶蘇拿到假詔書之後,竟然沒有任何質疑,就愚蠢的想要自殺。蒙恬曾阻止扶蘇自盡,並說明其中可能存在的疑點,然而扶蘇去一味地認定秦始皇的詔書是真的,當即自殺而死。

可以說扶蘇的死直接導致蒙恬悲慘的結局,原本蒙恬提出質疑,是想要協助扶蘇調查清楚事情的原委,若是有奸人作亂,自己就輔佐扶蘇上位,這樣即便是造反也師出有名,如若不然沒有任何根據蒙恬揭竿而起,自然會受到口誅筆伐,成爲衆矢之的。即便實力如何強大,也掀不起任何風浪。

可惜一切隨着扶蘇的自殺塵埃落定,蒙恬即便想造反也沒有任何合適的理由,最後就是蒙恬是否有實力完成,從賬面上來看麾下有三十萬大軍,雖然這些人都聽命於蒙恬,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秦國的兵。朝廷命令下來如果不從就是真正的造反,這樣也給了小人們清除異己的藉口。

再來說說秦國的調兵制度,爲了保證中央集權,秦國在調兵時使用虎符。虎符一分爲二,統兵大將手中僅有一半,另一半則由中央保管。

調兵時朝廷另一半虎符與將領虎符合在一起才能調兵。因此蒙恬手中最多隻有半塊虎符,如果策劃政變必須要拿到另一半纔可以,因此在秦始皇駕崩時,蒙恬手中麾下的三十萬大軍只是虛張聲勢而已,想要真正收歸自己所有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

當然這只是常規的做法,如果蒙恬將忠義拋之腦後,一意孤行以高官厚祿誘惑士兵,虎符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可惜他是蒙恬,深受儒家文化忠君思想的感染,聲譽高於生命。沒有造反的理由也沒有造反的決心,更別說扶蘇自盡身亡,身邊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

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難道陳勝吳廣等人就有條件嗎?準確來說秦始皇的死並沒有激起民憤,是秦二世在位期間橫徵暴斂導致百姓民不聊生,逼得百姓爲了活路不得不團結起來造反。

因此蒙恬並不會造反,最終的結果也表明在奸臣的運作下,扶蘇自盡蒙恬也遭受壓迫致死。胡亥順利篡奪了帝位,卻無法脫離趙高的掌控,使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僅僅歷經兩位統治者就轟然倒塌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