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卓敬有哪些事蹟?爲什麼姚廣孝勸諫朱棣一定要殺了他?

卓敬有哪些事蹟?爲什麼姚廣孝勸諫朱棣一定要殺了他?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卓敬,字惟恭,明朝大臣,曾擔任戶部右侍郎。他是個有深謀遠慮之人,曾祕密上疏朱允炆,勸諫他徙封燕王朱棣於南昌,然而並未被採納,之後就爆發了“靖難之役”。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明建文年間,燕王朱棣因不滿建文帝朱允文削藩政策,在燕京(今北京)發動了靖難之役,打着當年朱元璋口諭,朝廷有變,藩王帶兵靖難的旗號,堂而皇之地與建文帝進行了大明朝的叔侄大戰。

最終,朱棣在一代黑衣宰相姚廣孝等人的輔佐下,攻破南京,取得了靖難之役的成功,同時也逼得建文帝投火自盡,最終獲得了大明江山,世稱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登基後,對前朝建文帝身邊的大臣給予了極爲殘忍的懲罰。黃子澄被判凌遲,齊泰被判凌遲,一代儒學大師方孝孺因拒絕朱棣勸降,竟被史無前例地判處誅連十族,連方大師的朋友都被殺乾淨了。可見朱棣對這些建文近臣的恨意有多深。

除了懲罰近臣外,朱棣對建文帝的叛臣還是非常客氣的。最有名的就是大才子解縉,解縉這個人太不厚道,白天在建文帝面前剛表完忠心,晚上就收拾鋪蓋卷投奔朱棣。

卓敬有哪些事蹟?爲什麼姚廣孝勸諫朱棣一定要殺了他?

不過朱棣還是非常賞識他的識時務,不僅保留了解縉的性命,後來還給了他一個非常重要的使命——編著《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完成後,解縉一度成爲了明朝第一屆內閣大臣。

對於朱棣來說,能夠靖難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人才。首先自己能夠善用人才,在朱棣身邊,文有姚廣孝,武有張玉、朱能等輩。

這些人無一不是風雲一時的人物。其二就是建文帝不善用人才。在建文帝身邊不是沒有能人,但是他只聽齊泰、黃子澄等腐儒之言,一味的紙上談兵。軍事上任用早已暗中叛變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最終導致失敗。

其實建文帝身邊是有很多能人的,只是他並不善於用人。在邊關,建文帝有平安、盛庸等大將,這些人熟識朱棣戰法,卻一直不得重用,直到李景隆幾番落敗,他們才得以掌握兵權。如果不是幾次天公不作美,朱棣早已是二人刀下亡魂。

卓敬有哪些事蹟?爲什麼姚廣孝勸諫朱棣一定要殺了他? 第2張

在朝廷中,建文帝還有一員能臣,他就是卓敬。卓敬在建文帝時期擔任戶部侍郎,他從小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鄉里間非常有名。在建文帝登基初期,與齊泰、黃子澄等商議削藩之事時,卓敬就上奏了一封關於削藩方針的奏疏。

他所提出的削藩方案與齊泰、黃子澄的策略截然不同,但卻體現出了他別具一格的戰略眼光

卓敬提出的削藩方案是先強後弱,優先對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動手。將朱棣傳喚至江西一帶,使他離開封地,失去羽翼,然後擒拿。

等到朱棣與朱權這些實力較強的藩王被裁處,剩下的削藩事宜自然是水到渠成。可惜朱允文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導致最終兵敗垂成。

卓敬有哪些事蹟?爲什麼姚廣孝勸諫朱棣一定要殺了他? 第3張

朱棣捉拿到卓敬後,他先後多次招降卓敬都遭到拒絕,正當朱棣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輔佐朱棣登基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站了出來。

他對朱棣說,卓敬的才華出衆,當初向建文帝獻計削藩,建文帝不肯採納,我等纔有今日。當初爲正帝位,朱棣寧殺腐儒方孝孺十族,可如今將真正的強人擺在面前,竟然懷有仁慈之心。

朱棣聽聞姚廣孝之言,恍然大悟,當即決定殺死卓敬,以除後患。卓敬聽聞自己即將被殺,也不畏懼,只是坦然地感慨道,可惜建文帝不聽自己的計策。朱棣害怕卓敬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最終下令滅了他的三族。

總結:天下之大,有才者甚多。如同《馬說》所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朱允文空有一手好牌,卻打出了最差的結果。論土地,他是朱棣百倍,論兵員,更不止多百萬,論人才,以全國之光,淹也淹死朱棣了。

可是朱允文最終還是失敗了。爲什麼呢?因爲他不是伯樂,他相中的是齊泰、黃子澄等劣馬,而像平安、盛庸、卓敬等千里馬卻駢死於槽櫪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