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清朝曾發生兩次統治者出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清朝曾發生兩次統治者出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知道清朝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像許多朝代一樣,清朝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的光榮建國,也有慈禧、隆裕時代的慘淡收場。自嘉慶以來,國家內部的隱患,漸漸被擡到大衆眼前,成爲“明患”,而時局影響,列強侵略不斷,企圖從外部擊沉這艘運行已久的巨輪。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朝發生了兩次統治者出逃。

清朝曾發生兩次統治者出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一次,咸豐十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1857年,印度發生了大起義,起義失敗便徹底淪爲英國的殖民地。階段性勝利,讓列強見到“侵略”所帶來的鉅額利益,因此對中國的野心也越發強烈,他們從南部登陸,佔領廣州,一路北上。咸豐八年,英法聯軍已經打到了天津,直逼北京。

這個時候,皇帝在幹什麼呢?沒有調兵遣將加強南部邊防,而是謀求和談,《天津條約》就是這麼來的。

1860年,英法聯軍眼看又到達北京,咸豐在幹什麼?帶着家室浩浩湯湯地逃離北京。玩味的是,這回出逃,皇帝心愛的懿貴妃始終伴隨左右,她便是未來的慈禧太后。咸豐是慈禧攝政的第一個啓蒙者,他的習慣、策略、手腕都被妃子看在眼中,潛移默化地學去了不少,多年過去她如法炮製了第二次出逃,當時所想,不知道是不是一如當年的咸豐。

除此以外,還發生了兩件令人心痛的事:1,英法聯軍衝進圓明園,不僅將財寶洗劫一空,還放了一把大火,毀滅掉一座美麗的藝術品。2,咸豐早亡的皇后被暫時安置在田村,爲了不被聯軍侮辱,由大臣們建議,將她和其餘四個已故妃嬪的棺槨被深埋農林的地下。咸豐只顧着逃亡,哪裏還管得了這些,很久很久以後,人們想起有這回事才重新將棺槨啓出來。

清朝曾發生兩次統治者出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第二次,光緒二十六年:英、法、俄、日、美、德、意、澳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紫禁城被攻破。當時,雖然名義上的皇帝是光緒,但實際上掌握大權的是慈禧太后。加之,1898年維新變法失敗,光緒羽翼被清理,他更是不得自由。

這個時候慈禧在做什麼?三步走:將錯誤歸結在義和團身上,加大力度剿滅,其實是在逢迎聯軍;議和;西逃,《辛丑條約》就是這麼來的。

路途之中,總有故事,這回也不例外,發生了兩件事:

其一,在出逃前夕,慈禧太后將光緒帝的寵妃珍妃賜死。根據《宮女談往錄》的隻言片語描述:慈禧不想帶着珍妃一起走,又不想她留下來受辱,於是將其投井。而實際原因,是珍妃得光緒歡心,與太后、隆裕皇后交惡,早年間就因大不敬遭到杖責,維新變法時珍妃還堅決地支持光緒。在慈禧看來,有她在,皇帝便不能心定。

其二,慈禧逃難西安,結識了當地的女首富,也就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周瑩。周瑩主動獻上10萬兩白銀,並且努力填補《辛丑條約》造成的虧空,慈禧賞賜其“護國夫人”的牌匾,一是表彰,更是動員富商們多多捐款。最終,周瑩成爲太后義女,還獲得一品誥命的封號。

清朝曾發生兩次統治者出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自古以來,國家統治者面對無法抵禦的入侵或者無法避免的亂局時,往往都會想到“遷都”之策。東漢、東晉、南宋都是如此。但較之清朝,卻有本質區別,前者爲了給王朝續命,而後者則爲了自己的片刻喘息,一面逃,一面和談,以財物和疆土爲籌碼。清朝的兩次出逃,非常奇妙,都走了,又都回來了,可是區別依舊巨大:

首先,咸豐時期,清朝的主權尚在,集權也還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光緒年間,慈禧太后成爲決策者。皇權旁落,也是清朝統治崩塌的表現之一。

其次,第一次出逃還是受英法聯軍逼迫,而第二次出逃,八國聯軍的聚集說明列強已經開始瓜分中國。

最後,兩次出逃,清朝身上所揹負的重擔也大不相同,《辛丑條約》以後,政府不僅要割地、賠款、開通商口岸,還加帶着兩項屈辱協議:1,懲辦主戰的官吏。2,拆除大沽口炮臺。這意味着什麼?清朝從主戰還是主和的搖擺不定狀態裏脫出,開始放棄抵抗,不僅如此,還自己卸去了抵抗的能力。

後記:在抵禦外部侵略的過程裏,清政府一味軟弱求和引起民憤。雖然義和團運動失敗了,但是民間的起義隊伍如雨後春筍,一茬又一茬的新生。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清朝滅亡,一個新的時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