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文史 > 皇帝的護衛被稱爲“禁軍”,其人數多的時候規模可達到多少?

皇帝的護衛被稱爲“禁軍”,其人數多的時候規模可達到多少?

來源:風趣史記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保衛國家領導人的條例叫皇家禁衛制度。古代皇帝的個人居住與辦公地,稱爲“禁地”,故其警衛人員稱爲“禁衛”,警衛部隊稱爲“禁軍”。後來禁軍就成爲封建時直轄屬於帝王親軍,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因時代、文化與地域的不同,有其他異名同義的名稱,如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不同稱呼。在封建時代式微後,這些名稱往往成爲軍事榮譽稱號,授予建立特殊功績的部隊。要說明的是禁軍不是“警衛團”,人數多的時候規模可達上百萬之多!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皇帝的護衛被稱爲“禁軍”,其人數多的時候規模可達到多少?

在周朝以前,中央政府並無常備武力。但是如果要進行軍事活動的話,這些軍隊的大部分人都是由貴族號召的,軍隊的組成很多時候主要是平民和奴隸。到了周朝,中央政府方有常備軍設置。

《周禮·夏官·司馬》篇曰:“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周天子直轄武力有六軍,號稱天子六師,宗周六師。其餘諸侯國依國家大小擁有一至三軍不等武力。

六軍任務爲拱衛天子、守備王畿、征伐不臣諸侯與蠻夷,性質相當於禁軍,六軍統率將領則分別委由朝廷大臣(卿士)任之。後世“六軍”一詞亦成爲禁軍代稱,如唐白居易作《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進入封建社會後,保衛皇帝的警衛人員數量大增,素質也得到極大提升,形成了完整的警衛體系,出現了獨立的武裝警衛部隊。秦統一六國之後,爲鞏固中央集權,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其中絕大部分爲後世兩千年的歷史所傳承,禁衛制度就是其中一種。

秦朝實行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即由郎中令率領郎官等貼身侍衛部隊守護皇宮殿內,形成皇宮的核心警衛;由衛尉率領衛士守衛皇宮殿外和宮牆之內,擔任宮門守衛,形成環衛皇帝的第二道防線;由中尉率領的禁衛軍負責皇宮之外宮城的警備,形成拱衛皇帝的外圍防線。

皇帝的護衛被稱爲“禁軍”,其人數多的時候規模可達到多少? 第2張

遺憾的是,雖然秦朝保衛皇帝有“三保險”,卻是出紕漏最多的朝代之一。秦宮中發生的荊苛刺秦王,趙高廢始皇遺詔,趙高刺殺秦二世等,都和御林軍有着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秦二世胡亥便是讓自己的“警衛隊長”、郎中令趙高殺死的。

可能是吸取了秦二世被禁軍殺死的嚴重教訓,漢朝在保衛皇帝的制度設計上更講究,分工更明確。西漢有兩支武裝保衛力量,即“南軍”和“北軍”。漢朝初年,設置郎中令負責皇帝的核心警衛;設置衛尉負責皇宮殿門之外,宮門之內皇宮禁衛;設置中郎掌握京城衛軍,負責京城治安保衛。

到漢武帝的時候社會極不穩定,京城政治形勢動盪,爲了確保皇室的安全和出征匈奴的需要,漢武帝進一步加強皇帝的貼身侍衛的力量和南軍、北軍的力量,並多次派禁衛軍率師出征塞外,使西漢禁衛軍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